《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9节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州吁和石厚满心欢喜的踏入宛丘的时候,等待他们的不是欢迎欢迎热烈欢迎,而是逮捕!当州吁石厚被逮捕的消息传到卫国后,全国臣民都欢呼雀跃,石碏立即派人将正在邢国避难的公子姬晋接回来,同时召集文武大臣议事。满朝大臣们一致认为:“州吁弑兄篡位,为人残暴无道,应予以诛杀,石厚是从犯,可免死罪。”
  石碏含着泪水义正言辞的说道:“州吁破坏法制,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皆由我这不孝子一手酿成。众位大臣因为他是我的儿子,就赦免他。是要置我于徇私情,抛大义的境地吗?!石厚必须处死!”
  最终,卫国朝廷派了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派家臣獳羊肩前往陈国诛杀石厚,大义灭亲!当两人的首级送到卫国朝堂之上确认无误后,卫国臣民拥立公子晋即位,是为卫宣公(公元前718年至公元前700年在位)。卫宣公的故事稍后再讲,总之卫国的国君一个比一个奇葩!下面再介绍几个中原诸侯国,因为春秋初期是他们与郑国的舞台,介绍完之后,再讲春秋小霸郑庄公与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

  日期:2016-12-21 21:32:38

  宋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微子启,前面已经讲过,这里就不赘述了,宋国封地是殷商故地,宋国强盛时期领土范围包括今河南省东部、江苏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山东省西南端。以下没有做特别说明的,就是上一任国君之子:微子启——微仲(微子启的弟弟)——宋公稽¬¬——宋丁公——宋前湣公——宋炀公(湣公弟)——宋厉公(湣公子,杀炀公自立)——宋僖公(又称宋厘公)——宋惠公——宋哀公——宋戴公——宋武公(宋武公的女儿嫁给鲁惠公,生鲁桓公)——宋宣公(公元前747年至公元前729年在位,去世前主动传给弟弟和)——宋穆公(公元前728年至公元前720年在位)。

  宋穆公去世前对大司马孔父说:“先君宣公传位给寡人而没传给其世子与夷,寡人对此铭记于心。寡人去世后,一定要传位给与夷!”孔父劝谏道:“主公,满朝文武大臣都希望立公子冯为国君,请主公不要立与夷。”
  “不行,不能立公子冯,寡人不可背弃宣公!”然后穆公居然将自己的儿子公子冯赶出国门,逼其到郑国生活。
  宋穆公去世后,与夷继位,是为宋殇公(公元前719年至公元前710年在位)。
  陈国第一任国君是妫满(舜的后裔,妫姓,陈氏),被周武王封于株野(今河南柘城附近),并且周武王将自己的长女嫁给他。以下没有做特别说明的,就是上一任国君之子:陈胡公——陈申公——陈相公(申公之弟)——陈孝公(申公之子)——陈慎公——陈幽公——陈釐公(又称陈僖公)——陈武公——陈夷公——陈平公(夷公之弟)——陈文公——陈桓公(公元前744年至公元前707年在位)。

  蔡国的第一任国君是蔡叔度(武庚叛乱时介绍过),蔡国大致在今天河南省驻马店(叫汝南多好听,多有历史文化底蕴,非要叫驻马店………………)一带,蔡叔度——蔡仲——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蔡武侯——蔡夷侯——蔡釐侯(公元前808年至公元前761年在位)——蔡共侯——蔡戴侯(公元前759年至公元前750年在位)——蔡宣侯(公元前749年至公元前715年在位)——蔡桓侯(公元前714年至公元前695年在位)。

  鲁国的第一任国君是周公旦,但是其一直没有去封地,而是留在镐京辅佐周王。让其儿子伯禽前往鲁国即位,伯禽——鲁考公——鲁炀公(考公之弟)——鲁幽公——鲁魏公(幽公之弟,杀幽公篡位)——鲁厉公——鲁献公(厉公之弟)——鲁真公——鲁武公(真公之弟)——鲁懿公——鲁公伯御(懿公之侄,讲周夷王时介绍过)——鲁孝公(伯御的叔叔)——鲁惠公(公元前768年至公元前723年在位)——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息,惠公的庶长子,庶长子息长大成人后,惠公给他订亲了,新娘是宋武公的女儿,但是当宋国公主到鲁国后,惠公见其十分美貌,又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就夺为己有,立为夫人,生嫡子允。不久惠公去世,鲁国大臣因嫡子允尚在襁褓之中,遂一致决定让成年的息执掌鲁国政权,但是不称作即位。

  日期:2016-12-22 21:09:32

  郑庄公初露峥嵘
  公元前718年,郑庄公趁卫宣公刚立,就率军北渡黄河攻打卫国,卫国立即联合黄河南岸的南燕国(黄帝后裔的封国)一起反攻郑国。郑庄公迅速作出正确的战略部署:派祭仲等率主力部队正面抵抗南燕,同时派世子忽和公子突率奇兵迂回至南燕军阵后,大败南燕军。南燕兵败后,卫军只得退兵坚守,庄公的目的达到了,只要打怕卫国即可,因为他的真正目标是宋国!要想在中原地区当霸主,必须打服宋国,况且手上还有宋国的公子冯!

  郑庄公正苦于出师无名的时候,这一年秋天,宋殇公侵占了邾国(颛顼帝后裔的封国)的几个城邑。邾国向郑国求助,郑庄公大喜,立即召集大臣们商议,征讨宋国!这次,郑庄公居然调集来了王师,与郑军一起攻打宋国。郑军斗志昂扬,居然将商丘的外城给攻破了,宋国立即派使者去鲁国求救,其实鲁隐公已经得知了宋国的处境很危急,但是宋国使者却好面子,不以形势危急来劝鲁隐公发兵救宋,反而顾左右而言他。鲁隐公大怒,拒不发兵。

  好在众志成城的宋国军民坚守住了内城,郑国见内城久攻不下,就撤军回国。
  宋国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不久之后就恢复了元气。自尊心极强的宋国立马报复,要找回尊严!于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公元前718年)全力攻打郑国,迅速攻至长葛(离北面的新郑不远),围住之后猛攻。
  来年春天(公元前717年),郑庄公与大臣们正确的认识到:宋、郑实力相当,这样打下去就发展成毫无意义的拉锯战。所以,聪明的郑国人就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结交宋国东北方向的邻居——鲁国。其实早在两年多以前,郑庄公就很有先见之明的与齐国结盟,这次郑庄公想当然的认为:鲁隐公的父亲鲁惠公晚年时期与宋交战,继位时间不长的鲁隐公肯定会很爽快的答应结盟。但让他没想到的是,鲁隐公居然含糊其辞,委婉的拒绝了他!

  我再次的佩服我们古人的智慧(发明谥号以及我们的文字汉字的先进性)以及此时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祖先那公正无私的根据逝者生前一生的为人以及功过是非而合理的给其定谥号(遗憾的是唐朝以后的谥号失去了他本身的作用,昏君庸君也是美谥),鲁隐公的谥号是“隐”,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世小隐隐于野的隐,通过一个隐字,大家就应该能猜出来鲁隐公的为人处世之道了吧(当然,这个谥号还有可能因其是庶长子,当初让其代理主持国政,而不称作继位的缘故。但是不影响其为人仁厚的结论)。鲁隐公崇尚周礼,并且与世无争,因此他上台后跟周边国家全都交好(包括那些弱小的诸侯国)。所以,郑庄公想拉拢鲁国一起对付宋国的计划落空了。因此今后我们考虑问题时,千万不要“想当然”的妄下结论,一定要结合实际,全面分析后再做决定!但是仅仅过了几年,宋国犯了严重的外交失误,使得鲁国靠向郑国,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于此同时,郑庄公还想拉拢陈国,陈桓公也婉言拒绝了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