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10节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这年秋天,经过大半年的坚持不懈,宋军终于攻陷了长葛,是的,你没有看错,宋国从公元前718年年底围攻长葛,一直攻城攻到公元前717年秋天。没有任何史料记载郑庄公为什么不去救援,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宋国为什么深入郑国腹地不遗余力的攻城,直到攻陷长葛为止。并且即使你宋国占领了长葛,这也是块飞地,根本无法有效的统治,这是何苦呢?
日期:2016-12-23 15:33:41
我思索良久,最终我觉得我找到了这个谜题的答案:我觉得这是因为宋人的来由及性格!宋人都是商部落遗民,被周部落打败后被封在他们商部落兴起之地商丘附近,并且被周围的众多姬姓诸侯国监视及包围起来,周围的诸侯们自然就看不起被他们打败的商部落遗民,但是讲究仁义并且有骨气的宋人不怕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你们嘲笑归嘲笑(宋人真的很无奈,周围国家掌控了舆论,使劲调侃你。我们上小学时学的成语,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等,大家记得吧?我小时候学这些成语的时候就觉得这些大人怎么这么傻呢?居然能干出拔苗助长的蠢事?在树底下等着兔子自己撞死?这些成语的主人公都是宋人………………“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宋人有这么蠢吗?孔子是宋人,墨子是宋人,庄子是宋人………………没办法,谁让你们宋人格格不入,只能将这些寓言的主人公写成是二杆子精神放光芒的宋人了………………),但是不能欺负我!怎么欺负我,我就怎么还回去!所以宋人从哪里丢失了尊严,就从哪里找回来!你郑国攻陷过我的都城,我也要攻陷你的…………好吧,新郑太坚固了,那我就攻陷新郑南边的重镇长葛!
并且我觉得郑庄公可能也是因为了解宋人的这种性格——不找回面子绝不善罢甘休而不去救援(好在那时候的战争很讲道义,破城后不会伤害百姓,并且优待俘虏)。要是去救援,不久后宋人依然会继续来攻打你的重镇,直到攻陷,找回尊严为止!还是我们的祖先聪明哈,当势均力敌的对手一根筋时,你要是也一根筋,后果不堪设想啊。想当年伊拉克伊朗的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两国才发现这么打下去毫无意义,才停火………………伊拉克硬生生的由发达国家变成了发展中国家…………
日期:2016-12-23 20:57:10
还是这一年,即公元前717年,周王室的王畿之地发生非常严重的灾荒,秋粮颗粒无收。周桓王遣使向各诸侯国告急。鲁隐公得知后,立马向周边国家买粮食,火速送往洛邑。而郑庄公则想借此机会缓和与周王室的关系,于是亲自带着粮食前往洛邑朝拜周桓王。
礼毕之后,周桓王很“自然”的问道:“爱卿,你们郑国今年的收成如何呀?”
郑庄公自豪的答道:“回禀大王,我们郑国今年收成不错,粮食够吃好几年的。”
周桓王阴阳怪气的说道:“那就好,明年我们成周的谷物就可以自己用了。”
本想与周王缓和关系的郑庄公听完后很无语,这分明就是挖苦我割王畿之地庄稼的那件事啊,这都过去三年了,周王还耿耿于怀啊,看来周王还是对我非常不满。但是郑庄公没有辩解,也没法辩解,只能尴尬的转移话题,“大王,今天的天气不错哈,风和日丽”………………。
公元前716年这一年,中原地区居然太平无事,不仅没有战争,而且敌对的郑、宋两国居然………………结盟了!是的,你没有看错,《左传》对这次结盟记载的很精确:公元前716年7月17日,郑、宋两国在宿地结盟。我觉得这正是郑庄公的高明之处,郑宋两国势均力敌,而宋国还有好几个盟国,所以郑庄公暂时稳住宋国,然后趁机寻找自己的盟友。
聪明的陈桓公发觉形势风云突变,身边的这两个大国居然结盟了,立马改变外交策略,主动上门请求联姻,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郑庄公的世子忽,然后双方缔结盟约,郑庄公当然求之不得,欣然应允。
针对卫、宋、鲁三国关系很好,郑庄公找齐僖公帮忙运作,成功的打入此三国的朋友圈中,然后约定盟期,与之结盟。宋殇公也不傻,隐约觉得这里有猫腻,但是又找不出猫腻在哪。他就秘密的跟卫国结成超级盟友,南北钳制郑国,谅他郑国耍什么花招也对付不了宋卫联盟!可以说宋殇公防患于未然,这一招棋非常高明,几乎无解!但是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盟友,这个卫宣公,唉,总之卫国国君个个都是奇葩,后面再细说。
郑国在宋国的西面,鲁国在宋国的东面,鲁国是最理想的远交近攻的交往对象。所以,在稳住宋、卫的同时,郑庄公的工作重点就是结交鲁国。郑庄公打算如何跟鲁国套近乎呢?话说从黄帝甚至是再往前的我们上古时期的领袖就举行封禅泰山的大典。
到了周宣王时期,周宣王在郑桓公的陪同下巡守泰山,周宣王就将泰山脚下的祊地封给郑桓公,就这样,郑国在鲁国境内有一处飞地。无巧不成书,鲁国也有一块飞地,话说当年周王为了方便周公旦及其子孙往返于镐京与鲁国之间方便,就将许国境内的一块地封给周公,作为半路上的落脚之地。
公元前715年春,郑庄公派人前往鲁国,商讨“祊易许田”事宜,并且让使者带话:“反正我也不会去泰山祭祀,今后我只去许田祭拜周公!”(这拍马屁的功夫,无敌了!),但是郑庄公隐约觉得这样做不保险,直接派大夫宛拿着祊的地契前往鲁国送给鲁隐公。
“想当然”的郑庄公又一次失望了!鲁隐公遵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礼仪,诸侯之间岂能不经过周王的允许而私自换地呢?其实鲁国也是很想换地的,到了四年后,鲁桓公继位后,就与郑国正式换地,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虽然鲁隐公没有同意换地,但是对郑庄公尊敬周公的态度还是很赞赏的,在这一年的八月,郑、齐两国朝见周桓王,郑庄公对周桓王倍加尊敬,鲁隐公得知后,大加称赞。虽然郑鲁还没结盟,但离结盟已经很近了。郑庄公很清楚自己尽最大的努力目前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
日期:2016-12-24 15:46:12
孔父嘉围郑自救
公元前714年初,北戎攻郑,郑庄公迅速出兵反击,大败北戎。回师途中,祭仲见郑庄公并没有因为大胜北戎而满脸喜悦,相反,反而一脸忧愁,就问他所为何事。郑庄公唉声叹气的说道:“北戎不足为虑,寡人还是为如何征服宋国的事而忧愁啊。寡人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功亏一篑,不能促成郑、鲁结盟,瓦解宋、鲁同盟。唉~”
祭仲沉吟道:“主公已尽力,已努力改善了郑、鲁关系,不必自责。微臣认为,我们还可以通过让宋卸力,让其使反力,依然能使得我们跟鲁国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哦?爱卿的意思是?”郑庄公好奇的问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