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14节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公元前706年夏,纪侯与鲁桓公在成地会晤,商讨如何应对齐国灭亡纪国的企图。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今天的山东省,我把他拿出来单独分析,发现跟后世的三国很像,姜氏齐国好比曹魏,鲁国好比蜀国,纪国好比吴国,田氏齐国好比司马懿的晋。后来鲁国和纪国认识到了实力最为强大的姜氏齐国有统一东方的野心,就结成联盟对付齐国。但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终田氏代齐,统一山东,与秦东西呼应,齐为东帝,秦为西帝………………现在先讲郑国及周边诸侯,齐鲁大地的故事后面再细细讲述。
日期:2016-12-30 20:55:00
纪国的运气超好,不久之后北戎进犯齐国。齐僖公遣使向诸侯们求援,郑庄公派世子忽率军救齐。郑军大败戎军,俘虏了它的两个主帅大良、少良,并且砍了三百名带甲戎军的脑袋,献给齐国。当时,前来救援的诸侯的大夫们在齐国防守边境,齐国人馈送他们食物,让鲁国来确定致送各国军队的先后次序。鲁国依照周王朝所定诸侯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没办法,郑国立国时间最短)。但是郑世子忽认为自己功劳最大,居然把自己排在末位,因此十分恼怒。
在鲁桓公向齐国求婚之前,齐僖公就打算把文姜许配给郑世子忽。齐僖公觉得姬忽作战英勇,又是庄公的嫡长子,将来必定继承大统,齐郑又是同盟,再加上自己的女儿文姜经常在自己面前说欣赏姬忽,就决定和郑国联姻,要把文姜嫁给姬忽。但是让齐僖公意想不到的是,世子忽居然以“齐大非偶”为由拒绝了(齐大非偶,因为齐国超级强大,我郑国乃小国,不敢高攀。后来就指辞婚者表示自己门第或势位卑微,不敢高攀)!
我们先不从单纯的婚姻择偶方面来批评世子忽,就先从政治方面考虑,为了郑国的未来,你必须娶齐国公主。再从个人方面考虑,虽然你是世子,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强力的岳父作为支援,保不准将来会有人觊觎君位,威胁你的统治地位。齐国乃一流强国,如果你世子忽能成为齐国国君的女婿,国内谁敢觊觎你的君位,即使有贼心,也没贼胆啊!所以,即使齐国公主再怎么丑,你也得欣然迎娶!更何况,这就说到单纯的婚姻择偶方面了,文姜集美貌气质高贵于一身,你居然拒绝了超级白富美贵………………将来有你后悔的一天!
如果有幸有外国友人读了拙作,对于我们中国人计较哪个国名放在前面哪个国名放在后面而疑惑不解,就跟你们疑惑我们中国人吃个饭还得排主陪副陪一席二席三席四席………………。而深深的不解一样,觉得我们中国人矫情,在意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时,我没法跟你们解释,也解释不通。我只能说,N年之后,等你们有了姑姑、伯母、婶婶、姨妈、舅妈的概念,而不是只以一个aunt来代表所有与你有关的上一辈女性亲属之后,才能跟您们解释的通。
郑庄公小霸中原
公元前705年夏,向邑、盟邑(在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一带)向郑国求和,但是不久之后就背叛郑国投靠鲁国。郑庄公大怒,本来就因为去年在齐国时,鲁国将郑国排在最后而对鲁国严重不满,正愁没地方撒气,现在连这种小城邑居然也侮辱我大郑国!
于是,在这一年秋天,郑庄公联合齐国、卫国攻打盟邑、向邑。然后请求周桓王将向邑、盟邑的百姓全都迁走,迁至郏地(在今河南省平顶山是郏县一带)。
郑庄公还不解气,越想越生气:劳资征战一生屡战屡胜,周围诸侯都听我这个老大哥的话(此时郑庄公已五十多岁),你鲁国居然把我排在最末位!此时宋国国君是我扶植的,宋国已完全被我降服,郑鲁同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要出了这口恶气!
公元前702年冬,郑国联合齐国和卫国一同征讨鲁国,在郎地大败鲁军。《左传》记载:“冬,齐、卫、郑来战于郎,我有辞也”。左丘明太可爱了,虽然鲁国战败,但是鲁国史官依然如实的记载了这场战役,并且依然把你郑国排在最后,气死你!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我有辞也”,我们鲁国有理,这场战争的正义是属于我们鲁国的。我觉得其实鲁国当年的排位是正确的,就应该按照周礼把立国最晚的郑国排在末位。
公元前701年正月,郎地之役(郎地应该在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一带)的战胜国郑国在恶曹召集齐、卫、宋会盟。左传记载:“十一年春,齐、卫、郑、宋盟于恶曹”,这里的十一年是指鲁桓公十一年。呵呵,这次会盟是郑庄公召集的,正常应该这样记:郑、齐、卫、宋。但是笔杆子握在我左丘明手里,我就把你郑国排在后面,气死你气死你气死你,让你丫的不占理还攻打我鲁国。心思缜密的读者朋友们会发现,左丘明把郑国记在第三位,后面还有个宋,既然气你郑国,为什么不把郑排在最后呢:齐、卫、宋、郑?大家仔细阅读我前面有关宋国的记叙,就会知道,相比之下,周人还是更加埋汰被他们打败的商部落遗民——宋国。拔苗助长、守株待兔………………唉…………
日期:2016-12-31 21:20:20
如果有幸有外国友人读了拙作,对于我们中国人计较哪个国名放在前面哪个国名放在后面而疑惑不解,就跟你们疑惑我们中国人吃个饭还得排主陪副陪一席二席三席四席………………。而深深的不解一样,觉得我们中国人矫情,在意这些没有任何意义时,我没法跟你们解释,也解释不通。我只能说,N年之后,等你们有了姑姑、伯母、婶婶、姨妈、舅妈的概念,而不是只以一个aunt来代表所有与你有关的上一辈女性亲属之后,才能跟您们解释的通。
公元前701年夏,在位四十三年的郑庄公去世了!通过郑庄公四十多年的励精图治,此时的中原地区为郑独尊,但这只是昙花一现,随着郑庄公的逝去,郑国很快的从历史舞台的中央退出。
在我上高中时,每当读到有关郑国的史料时,就思考郑国为什么没能成为战国第八雄甚至最后是郑国一统天下结束这个分裂了几百年的战乱时代呢?当时我也是觉得之后郑国的内乱,导致其沦为大国的附庸。但是上大学以后,随着业余时间的增多,就有足够的时间看书。因此随着学识的不断提高,我觉得郑国的内乱肯定不是郑国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晋国也一直内乱,甚至长时间内乱后的晋国国君一直被六卿架空,成为傀儡,但晋国依然是整个春秋时期的超级强国!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郑国的昙花一现呢?
后来我跟着大学校友接触到了围棋,学了些皮毛之后,发现我们的祖先真的是太有智慧了,发明出如此博大精深的棋类博弈游戏!不管你的围棋水平有多高,你也不敢一上来就下中央,占据中央。你也得先老老实实的占据四角,四边,然后再向中央推进。我于是将东周时代的周朝领土比作一个围棋棋盘,然后以正菱形的角度来分析,晋国在北角,楚国在南角,齐国在东角,秦国在西角,郑国在中间。就好比我们刚开始下棋,上来应该先占据边角之地,再图谋中央,四角还没彻底被我们占据呢,一上来就想将广阔的中央收入怀中?然后四面受敌?此时的晋楚齐秦正在各自的边角地区全力整合,无暇顾及中原局势,所以当地处中原中心的郑国出了一位明君郑庄公后,能小霸中原,仅仅是小霸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