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15节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如果郑国彻底吞并了蔡、卫、陈等中原诸侯,成为中原大国,那他还会是昙花一现吗?我觉得我们可以参考战国初期的魏国,可以说战国时期的魏国大体就是春秋初期的郑、蔡、陈、卫国大部以及原晋国三分之一领土等诸侯国的统一体,再加上吴起的横空出世,所以战国初期是魏国独占鳌头。但之后呢,随着吴起的被迫出走,可以说魏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但是我个人认为吴起意识到了魏国地处四战之地,必须要占据一个边角,所以非常正确的选择了西面的边角。但是遗憾的是,不对,应该说幸运的是,顽强的秦人守住了关中核心地区,再加上吴起被逼离开魏国,使得自己的这个长远战略规划流产,也使得魏国今后很难重振雄风………………所以,即使郑庄公吞并了卫、蔡、陈等中原诸侯国,但是没有边角地区作为依托,还是避免不了为他人作嫁衣的悲催下场。
因此,如果郑庄公吞并了陈蔡卫等中原诸侯,并且意识到了必须要占据一个边角地区后(郑庄公时期秦国还远没有牢牢占据西角,相比于战国初期的魏国,郑庄公西进关中地区应该更容易),再告诫郑国后世的继位者继续西进………………那么郑国统一天下的可能性就很大。但是郑庄公还受时代拘束,跟战国时期灭国式的兼并战不同,郑庄公时期还是文斗,打到对方跪下唱征服就可,基本不会杀了对方,所以注定了郑国的最终结局——提前惨遭淘汰!所以虽然郑庄公趁着边角强国在整合消化各自的边角而无暇觊觎中原的空闲时期带领着郑国在中原地区出尽风头,但是郑国依然是一个中等强国,没有突破由中到大的瓶颈,所以我认为郑庄公是无法上榜“春秋五霸”的,只能称其为春秋小霸!既然说到了“春秋五霸”,再说说我对“春秋五霸”的看法吧
日期:2017-01-01 20:19:45
关于“春秋五霸”是哪五霸,主要有以下九种说法:
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夫差、勾践”——大部分中学课本
2.“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少部分中学课本
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史记》
4.“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阖闾、勾践”——《荀子•王霸》
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阖闾”——《白虎通•号篇》
6.“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勾践”——《四子讲德论》
7.“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夫差”——《汉书•诸王侯表序》
8.“郑庄、齐桓、晋文、秦穆、楚庄”——《辞通》
9.“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
——南怀瑾 《论语别裁》
我们先不评论哪种说法合理,大家发现没有,这些观点都是选出了五个不同诸侯国的明君。虽然观点众多,但不不外乎从这八个国家里选出来: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郑国、宋国、吴国、越国。但是大家要知道的是,我以晋国为例,晋国称霸春秋时期前后长达百年,如果非要选出春秋最具霸主地位的五位国君的话,晋国至少有两位甚至三位国君入选。所以表面上看是挑选了五位最霸气的君主,但实际上是挑选了五个最有实力的国家。
其实我也觉得应该先找出我们认为春秋时期最强的五个霸主国家,然后再从这五个霸主国家里面找出他们最优秀的君主,是为“春秋五霸”。因此我们推选春秋五霸时,不仅要看候选国君的作为,还要看他所在国家的实力以及底蕴。所以边角四国——晋国、楚国、齐国、秦国必然上榜,他们的代表性国君没有争议——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这样就还差一个名额,虽然剩下的郑庄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他们四位一个比一个霸气,但是他们身后国家的实力以及底蕴远不及边角四国,并且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无法与齐桓公等相提并论,所以我只能说有“春秋四霸”。而郑庄公等虽然受国家实力的限制,但是依然取得了非凡成就,我认为我们可以统称他们为“春秋八霸”——郑庄公、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或者细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为“春秋四大霸”, 郑庄公、宋襄公、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为“春秋四小霸”。
日期:2017-01-01 21:36:58
奇葩卫国
接下来讲卫国吧,郑国已经讲到公元前701年了,其他国家还没怎么讲呢。
公元前718年,卫宣公正式即位。早在卫庄公在位期间,卫宣公就与自己父亲的妃子夷姜暗中有染,甚至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伋。当卫宣公即位后,就立夷姜为夫人,公子伋为世子,并且安排自己的弟弟右公子职教育、辅佐世子。
我觉得齐国此时的战略方针应该是先东后西,全力向东扩张,侵吞纪国,所以必然要交好位于其西面的卫国,从而能够全力向东扩张,而交好的最好方式就是联姻(卫庄公的夫人不也是齐国公主嘛)。
齐僖公的大女儿此时待字闺中,刚好卫国世子伋又到了娶亲年龄,于是齐卫再次联姻。卫国特意修了一座行宫,名曰新台,作为婚礼举行地。
当卫宣公见到未来儿媳的那一刻,他的眼神已无法从她身上挪走,不娶此女,遗憾终生!卫宣公令自己的儿子脱了衣服,立即启程回都。然后,卫宣公穿上新郎装,拜堂成亲,娶了本该是自己儿媳的齐国公主,即宣姜(卫宣公的宣,姜子牙的姜)!下面这首诗讲的就是卫宣公霸占未来儿媳的龌龊举动:
《诗经•邶风•新台》
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没过几年,宣姜接连为卫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爱屋及乌,卫宣公把所有的父爱都给了这两个儿子,并且安排自己的另一个弟弟左公子泄辅佐教育公子寿。虽然卫宣公为人贪财好色,不择手段,但是他的这两个弟弟却品行高尚,将世子伋和公子寿培养的德才兼备,文武双全。
宣姜乃齐国公主,出身高贵,卫宣公不久就立宣姜为夫人,宣姜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继承大统,所以经常在卫宣公面前说世子伋的坏话。渐渐地,本就愧对儿子的卫宣公开始厌恶起世子伋。但是,世子伋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寿关系很好,品行敦厚的兄弟俩没事就偷偷的在一起玩,世子伋比公子寿大将近20岁,甚至是把这个弟弟当做自己的儿子来看待。但是公子朔为人自私残暴,在他的眼中,这两个哥哥都是自己将来继承君位的碍脚石,所以他一直跟着母亲宣姜怂恿卫宣公除掉世子伋。但世子伋品行高尚,满朝大臣都由衷的尊敬他,所以卫宣公无法通过正常手段废掉世子伋。
到了公元前701年,宣姜及公子朔终于等不及了,卫宣公年近花甲,再不下手的话,如果哪一天宣公突然归西,君位就是世子伋的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