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22节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鲍叔牙跟管仲年龄相仿,身世也相仿,也属于没落的士人阶层,并且也有远大志向,想着有朝一日能做上卿士。他对无所不知的小伙伴管仲钦佩不已,经常向管仲请教学问,可以说管仲既是他的哥哥,也是他的老师。鲍叔牙知道自己的好兄弟管仲的家庭条件比自己还差,此时刚好鲍叔牙有赚钱的门路,这一天就跟管仲说道:“哥,你说像咱俩这样的士人身份有什么用,又没有食邑!我这有赚钱的门路,干脆咱兄弟俩做商贩吧!但是商贩地位卑贱,我俩肯定会被人耻笑的。”
“鲍弟,哥不是经常教育你,为人不可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吗?我现在穷困潦倒,母亲也跟着我这个不孝子受饥寒交迫之苦。如果能通过从事卑贱的商贩之业赚钱养家,谁爱嘲笑就嘲笑吧!”说完,管仲掏了掏衣袖,只掏出了些许刀币。
“哥,你能出多少就出多少,咱兄弟俩之间还计较这些?”
管仲欲言又止,他知道,好兄弟之间是不需要解释的。
临淄城里,两个少年忙碌的穿梭在大街小巷之中,虽然饱受嘲笑,但是只要能赚钱照顾好自己的母亲,管仲是不会在意这些讥讽嘲笑的。每一次分红的时候,出资最多的鲍叔牙只拿小部分红利,剩下的管仲都拿走。一开始有经天纬地之才的管仲想开口说话,谈论分红问题,心知肚明的鲍叔牙就瞪他一眼,管仲只得把话咽回去,因为他明白,真正的情谊是不需要说那些感激的话的,见外了就不是真情谊!所以后来每次分红的时候,管仲就什么也不说,拿起大部分红利就回家送给自己的母亲。
周围不明就里的人就开始非议了:“你看看管仲,出资那么少,却拿走了绝大多数分红。小鲍啊,这样的人你还跟他合伙?咦,你脑袋上有个包,是不是被驴踢的?”
“你才被驴踢了呢!管仲父亲早逝,家里还有母亲需要赡养,所以比我更需要钱。”
“迟早你得吃个大亏。长点心吧!”
“不跟你们解释了,你们不懂。”
更有甚者,直接就在管仲面前说起这个事,替鲍叔牙鸣不平:“我说管仲啊,做人要讲究信义啊,你出资那么少,为什么每次却拿走了大部分分红呢?是不是觉得鲍叔牙为人仁厚,好欺负?”
“鲍叔牙家衣食无忧,我家穷困,我比他更需要钱。”管仲白了他一眼,故意理直气壮的说道。
“你这样做,以后谁还跟你合伙做生意?”
“鲍叔牙啊。要不,跟你合伙?”
“你!你!你!做人怎么能无耻到这种地步呢?”
“还真是国君不急太监急。”管仲懒得跟这些人解释,这些人是不会理解他和鲍叔牙的情谊的,索性就气气这些人。
日期:2017-01-15 21:11:11
后来,两人的生意开始不断地赔钱,当然,赔的都是鲍叔牙的钱。于是两人不再做生意了,但是鲍叔牙没有丝毫怨言。
两人作为士人,还是有点特权的,比如说参军打仗,还能从战场上捞些战利品养家糊口。所以做生意失败的两个人一起参军。但是作战态度截然不同,每次鲍叔牙都是身先士卒,英勇作战,而管仲则是慢悠悠的落在最后面。如果打了败仗撤退,管仲撒腿就跑,而鲍叔牙则负责断后。
面对周围人对管仲的这种懦夫行为的嘲笑,鲍叔牙解释道:“你们误会他了,他家有老母亲尚在,如果他牺牲了,他的母亲怎么办?并且他才智…………算了不跟你们解释了。”
作战英勇的鲍叔牙受到赏识,回到临淄后做了个小官,开始在官场展露才华,而管仲则依然一无所成。恰巧此时,齐襄公乱伦天下皆知,齐人对残暴无道的齐襄公怨声载道。
管仲找来鲍叔牙,跟其分析起齐国形势:“鲍弟,哥哥我觉得膝下无子的齐侯诸儿残暴无道,在位必不长久。那么未来最有资格继位为君的,就是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中的一个。我俩要想实现抱负,建功立业,只能通过提前押宝,投靠未来国君来涅槃重生了!”
“哥,你有经天纬地之才,我的才学大部分都是跟您学的。听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公子纠比公子小白年长,继位的可能性更大,小弟我现在好歹在朝堂之上为官,我投靠他,然后将你引荐过去?”鲍叔牙若有所悟的问道。
管仲摇头道:“鲍弟,哥平时不是经常教育你,想事情要考虑周全吗?的确,公子纠继位的可能性更大,但是世事无常,谁能保证公子小白就一定不会继位呢?除了年龄因素,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说国、高二氏的态度,要是他们两家支持公子小白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并且,国君就一定在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当中产生吗?如果冒出来齐僖公的侄子们呢?万一国、高二氏选择支持齐僖公的哪个侄子,局势就对我们俩更加不利啊。这样,你把我引荐给公子纠,以我的才能肯定能受他重用。而你,投靠公子小白,肯定也会受到重用,投靠之后尽心尽力辅佐他。记住,你也要帮公子小白全力拉拢国、高二氏。这样,国高二氏肯定会在僖公的儿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之间抉择,而不会选择支持血缘关系较远的僖公的侄子。”
鲍叔牙恍然大悟,然后按照管仲的说法去运作。虽然后来的局势变幻无常,但管仲抓住了其中的关键之处,使得双保险发挥出了真正的作用!
桓管对话
日期:2017-01-16 20:56:37
桓管对话
话说鲍叔牙带着管仲回到临淄后,先把管仲在郊外安置好,然后立即前往宫中复命。
探马早已快马加鞭的将公子纠被鲁桓公处死的消息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见到鲍叔牙回来后,大喜道:“老师,如今终于大功告成。过几日寡人就正式拜老师您为上卿。然后给国、高二卿增加采邑。”
“主公,您觉得微臣的才能怎么样?”鲍叔牙依然非常镇定的说道。
“这还用说嘛!如果老师的才智不高的话,寡人能任命您为上卿吗?”
鲍叔牙恭敬严肃的答道:“主公,如果您只想治理好齐国,那么重用微臣还有国懿仲和高傒很合适。但是微臣跟了主公这么多年,知道主公您志向远大,想要傲视群雄。所以主公您要想成就一番比郑庄公还高的伟业,必须另请高明啊,微臣我只能做下卿。”
“唉,上哪找寡人的伊尹啊。”
“主公,微臣的智慧都是年轻时跟一个人学的,此人此时刚好在临淄,微臣跟他亦师亦友…………”
齐桓公听后大喜,马上打断了他的话:“此人是谁,老师快快引荐给寡人!”
鲍叔牙微笑道:“主公您心胸宽广,应该能做到不计前嫌吧?您可是一直念叨着要亲手处死他…………”
聪明的齐桓公立马猜到了鲍叔牙所说之人,不可思议的说道:“是他?管夷吾?可是他差点射死寡人!”
鲍叔牙义正言辞的说道:“主公,现在您是咱们大齐的国君,就应该以国家社稷为重,抛弃私人恩怨。微臣深知,管仲真的有经天纬地之才,可以说是伊尹再世。如果主公想成就名垂千古的伟业,上卿之位非他莫属!”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