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23节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齐桓公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既然老师说他有经天纬地之才,那肯定错不了。古时商汤直接拜伊尹为相,成就大商基业;寡人的先祖太公也是与文王有一面之缘后直接被拜为上卿,成就了大周基业。现在细想,这个管仲也的确了不起,能精确的算出寡人的行程,亲自前来狙杀寡人!当时咱们就没想到要派人前去截杀纠。寡人想通了,当时各为其主,管仲是纠的老师,自然要尽心尽力的替纠谋划。寡人即刻下旨令太卜择吉日,届时寡人将亲自迎接管仲,天下人见寡人不计前嫌,如此的心胸宽广,不仅尊敬寡人,此举还会招徕更多贤士的!”
于是,齐桓公沐浴三日,祭祀三日。亲自前往郊外迎接管仲,并与其一同坐车回宫。临淄百姓观者如堵,无不赞叹桓公心胸宽广,欢呼雀跃齐国终于迎来了明君!管仲虽知桓公此举意在拉拢人心,因为桓公并没有当面见识到自己的才智,但依然感动不已。入朝后,管仲稽首谢罪,桓公亲自扶起,并且赐上座。
桓公虚心请教道:“齐国乃千乘之国,先父僖公威服诸侯,人称小霸。但继位的襄公残暴无道,致使齐国遭遇大变,实力大为受损。如今寡人刚刚继位,百废待兴,您觉得寡人应该从哪下手,如何整治呢?”
管仲自信的答道:“礼义廉耻乃国之四维,现在主公要想重立国纲,必须向全社会推广礼义廉耻。”
日期:2017-01-17 22:06:54
齐桓公问道:“如何才能推广礼义廉耻呢?”
管仲答道:“爱护百姓,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得百姓先以家族为纽带,共同做事,相互之间更加友好。其次修改不合理的宗法制度,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再次,减轻对百姓的刑罚,轻徭薄赋,藏富于民。第四,招贤纳士,广招人才,教化百姓。第五,明正典刑。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百姓的就业问题!”
齐桓公追问道:“具体怎么做呢?”
管仲答道:“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只有做到了国富粮多,才可进而寻求霸业!农业是根本,但是不代表其他职业不重要。农民的子孙照常做农民,不得私自改行从事工商等行业;会手艺的工匠之人要将自己的手艺传下去,子孙后代必须子承父业!商人的子孙照常经商;军人的子孙后代世代从军!当然,我们还有招贤纳士令,打个比方,比如某个瓦匠的儿子博古通今,才识出众,可以由当地官员举荐,带至临淄,考核无误后,委以重任。”
桓公又问道:“做到了爱民,安民,富民,但是兵甲不足,该怎么办呢?”
管仲答道:“对于所犯罪行较轻之人,可以制定兵器赎罪制度。对于轻微的小罪,可以交纳金属抵罪;再严重点的罪,可以交纳盾牌;再再严重的罪行,就得交纳犀甲戟了。成品武器可以直接用于战场,材质好的金属可以打造急需的兵器,材质差一些的也可以打造成农具。”
桓公又问道:“嗯,好办法,那么庞大的军费开支呢?”
管仲答道:“盐铁官营!开山挖矿;我们齐国地处海滨,也掌握了制作海盐的技术,大力发展海盐业,销往中原各地,能获得巨大收益。大力发展商业,商业繁荣了,我们就能从中收取更多的税收,用作军费。还有,‘相地而衰征’,把耕地按土质、产量的好坏多少分成若干等级,不同的等级征收不同数量的实物税,既能增加财政收入,对百姓也有好处。粮价经常波动大,容易造成社会动荡,可以设立‘准平’制度,应对灾荒之年的恶劣影响,并且我们政府还能从中盈利,也能抑制贫富差距过大。”
桓公又问道:“武器,军费问题都解决了,要想称霸需要大量士兵,并且如何提高士兵的士气。”
管仲答道:“主公的这个问题问得好。此时天下诸侯们还是按照之前的征兵制度来征兵,只有国人士人阶层以上才有从军的资格。这些人生活条件好,衣食无忧,打仗时自然想着保命要紧,并且这个阶层人口所占比例并不高。而当今天下形势已经风云突变,周王室衰微,诸侯间征伐不断,这就需要更多的英勇善战的士兵。所以微臣建议,将征兵范围扩大!”
日期:2017-01-18 22:37:31
桓公若有所思的问道:“具体怎么实施?”
管仲答道:“微臣觉得,需要重新进行行政区划,‘叁其国而五其鄙’。先将国都及近郊试点分为21个乡,其中工商乡六个,士农乡十五个,工商乡保证财政收入以及武器等的制作,士农乡保证兵源数量及质量。”
桓公急切的问道:“具体怎么保证士兵数量呢?”
管仲答道:“五户为一轨,设轨长;十轨为一里,设里有司;四里为一连,设连长;十连为一乡,设良人。每户出一人,一轨组成一伍。由轨长率领;一里五十人,组成一小戎,由里有司率领;一连二百人,组成一卒,由连长率领;一乡二千人,组成一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乡一万人,组成一军,立一元帅。这样十五个乡可以组成三军,从而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力。并且乡里乡亲可以一起祭祀,有婚丧嫁娶大家同乐同哀,互相安抚,打仗时也能配合默契,同生共死。”
管仲又借着说道:“这是叁其国。五其鄙是有效的管理城邑之外的僻壤之地:三十家为一邑,设一司官;十邑为一卒,设一卒帅;十卒为一乡,设一乡帅;三乡为一县,设一县帅;十县为一属,设一大夫。全国乡村共分为五属,分别由五个大夫管理。”
桓公叹服道:“好举措!这样就连乡村的野人都有效的纳入到统治中来!如此寡人就可以征讨诸侯了!”
管仲急曰:“还是不可以,虽然周王室衰微,但毕竟还是天下共主,主公应该奉天子以令诸侯。将来主公您逐鹿中原时,大事小事都通报给周王,得到周王的首肯与支持,可以使得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体现了正义性和合法性。”
君臣二人谈论了三天三夜,齐桓公欣喜若狂,我终于找到了我的伊尹!于是要拜管仲为上卿,但是令齐桓公惊讶的是,管仲居然坚决推辞。
桓公不解,管仲说道:“微臣听说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主公要想实现宏图伟业,必须重用五杰来辅佐您和我。”
桓公好奇的问道:“哪五杰?”
管仲正色道:“辩才无阂,出口成章,臣不如隰朋,请主公立其为大司行;变荒田为沃土,因地制宜极尽产出,臣不如宁戚,请主公立其为大司田;鼓舞士气,进退自如,率三军而有气吞山河之势,臣不如王子城父,请主公立其为大司马;决狱公正,断案如神,臣不如宾须无,请主公立其为大司理;铁面无私,铁骨铮铮,忠言纳谏,我不如鲍叔牙,请主公立其为大谏之官………………”
齐桓公毫不犹豫的允道:“寡人信任你,当年文王尊寡人先祖姜尚为尚父。从今以后,寡人尊您为仲父!五杰一一拜官,择吉日拜仲父您为上卿!”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