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帝国的兴亡——一个巅峰王朝的全景史诗》
第51节

作者: 王者觉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8-9-11 12:36:03
                                        
             第五章 双城记
      
  六最强劲的对手出现了
  大业十三年末,自称秦帝的薛举击败了李弘芝(自称楚帝)和唐弼(自称唐王),吞并了他们的部众,一时声威大振,号称拥有大军三十万人。不久,薛举命长子薛仁果出兵进围扶风(今陕西凤翔),准备与李渊争夺关中。
  李渊随即作出了战略部署。他命令军队兵分三路:一路由李世民率领,攻击薛仁果;一路由姜谟和窦轨率领,自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出发,进攻薛举的根据地陇右(陇山以西);一路由李孝恭率领,越过终南山(秦岭),向山南和巴蜀地区扩张。
  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在扶风大破薛仁果,并一直将他追到了陇山才回兵。薛举大为震恐,问他的属下说:“自古以来,皇帝有没有投降的?”
  黄门侍郎禇亮回答:“远有赵佗归附西汉,刘禅入仕晋朝;近有萧琮,子孙迄今犹享富贵!转祸为福,古已有之。”
  卫尉卿郝瑗急步上前,大声道:“陛下不应该问这种话,禇亮之言又是何等荒谬悖逆!从前汉高祖刘邦经历了无数失败,刘备甚至连妻儿都不保,但是最终都能成就大业,陛下岂能因为一次小小的失利就作亡国打算?!”
  薛举顿觉失言,干笑了几声,说:“我不过姑且试探一下各位的态度,并无他意。”随后便重重赏赐了郝瑗,并引为心腹智囊。
  十二月下旬,平凉郡(今宁夏固原县)留守张隆、河池郡(今陕西凤县)太守萧瑀、扶风郡太守窦琎等人相继归附李渊。李渊旋即任命窦琎为工部尚书,封燕国公;命萧瑀为礼部尚书,封宋国公。
  与此同时,西路军的姜谟和窦轨进抵长道(今甘肃礼县东),遭到了薛举军队的阻击,结果兵败,不得不撤回长安。南路军的李孝恭进军秦岭以南,击败了盘踞在此的朱粲。部将建议将俘虏全都杀了,李孝恭说:“不行,要是把他们全杀了,日后谁肯投降?!”随即将俘虏全部释放。此后李孝恭继续南下,从金川(今陕西安康市)进入巴蜀,檄文所到之处,有三十多州归降。
  长安被李渊攻陷之后,屈突通唯一的感觉是——天塌了。
  因为李渊一进城就逮捕了他的所有家人,显然是要以此为筹码,迫使他就范。
  屈突通悲痛欲绝,可是他没有就范。
  当长安的那个家僮哭哭啼啼地前来诉苦和劝降时,屈突通毫不犹豫地把他杀了。
  他要以行动向李渊表明——为了当一个隋朝的忠臣,他准备牺牲他的全部家人。
  屈突通随后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己率军东下,准备投奔东都。
  可他前脚刚走,桑显和后脚就打开关门投降了刘文静。
  刘文静立刻命窦琮和桑显和率轻骑兵一路尾追,终于在稠桑(今河南灵宝市北)追上了屈突通。屈突通命军队列阵,坚守不动。窦琮再次打出了亲情牌,命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阵前劝谕。屈突通远远地对着他儿子破口大骂:“此贼何来?!昔日与你为父子,今日与你为寇仇!”随即下令左右弓箭手射杀屈突寿。
  眼看一场恶战一触即发,桑显和策马飞奔到阵前,对屈突通的部众高喊:“而今京城已经陷落,你们都是关中人,离开家乡又能去哪儿呢?”
  桑显和的这句话立刻产生了震撼性的效果。
  屈突通的部众互相看了看,然后齐刷刷放下了武器。
  屈突通彻底绝望了。他下马跪地,朝东南方向一下又一下地叩拜,嘶声哭喊道:“臣力屈至此,非敢负国,天地所知,神明共鉴!”
  随后屈突通被押解到长安,李渊大喜,对他极尽礼遇,并当即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封蒋公,兼任秦公(李世民)元帅府长史。
  然后李渊就交给了屈突通一个任务——回河东,劝降他的部将尧君素。
  屈突通带着复杂、沉重而又万般无奈的心情来到了河东。
  在这样的情形下见面,这两个大男人忍不住相对而泣、涕泪沾襟。屈突通说:“我军已败,而今义旗所指,天下莫不响应,事势如此,卿当早降,以取富贵!”
  尧君素悲愤莫名,说:“公为帝国大臣,主上将关中托付与公,代王更倚仗您保卫社稷,您怎能辜负国家、偷生投降,甚至还替别人当说客呢?公所乘之马,即代王所赐,公有何面目乘之?!”
  屈突通哀叹道:“唉,君素,我是力屈而来啊!”
  尧君素说:“而今我力犹未屈,你何必多言!”
  屈突通惭悚不已,只好黯然离去。
  屈突通无功而返后,李渊军队加紧了对河东城的进攻。
  尧君素决意死守。
  其时道路断绝,尧君素为了把整个关中与河东的危急形势告知东都朝廷,只好写了一份奏表,然后命人制造了一只“木鹅”,将奏表挂在了鹅脖子上,最后让木鹅顺流东下。
  木鹅漂到河阳,被守军拾获,交给了东都的越王杨侗。杨侗见信,叹息良久,于是以朝廷名义拜尧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命人走小路将任命状送到了河东。
  后来,东都守将庞玉、皇甫无逸等人归降李渊,途经河东时也曾一再对尧君素晓以利害,劝他投降,可尧君素始终不为所动。
  再后来,他在长安的妻子又来到城下,泪流满面地对他说:“隋室已亡,天命有属,郎君何必自苦,自取祸败呢?!”
  尧君素在城头上大喊一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然后亲手搭弓上箭,一箭射了出去。他妻子就这么应声而倒,死在了自己丈夫的手中。
  尧君素知道隋王朝气数已尽,每谈及国事,必泫然泪下,对将士说:“我是皇上(杨广)的藩邸旧臣,累蒙奖擢,今出于君臣大义,不得不死!城中粮食还可支持数年,等吃完了,天下事也尘埃落定了。倘若隋室覆亡,天命有归,我当自断头颅、付与诸君也!”
  尧君素情愿为隋王朝守节尽忠,可他的部众却不甘心成为隋朝的殉葬品。他们一直想叛逃,可尧君素军纪严明、且统驭有方,所以将士们一直找不到机会。
  河东城就这么坚守了一年有余。到最后,江都传来了杨广被弑的消息,而城中的粮食也快吃光了,每天都有人吃人的惨剧发生。部众们忍无可忍,不得不杀了尧君素,开门投降。
  也许尧君素早就在等这一天了。
  也许在他眼中,富贵和生命并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比它们更值得捍卫的,是人的操守、信念和价值观。
  为了捍卫他心目中的君臣大义,尧君素宁可用自己的生命献祭。
  对今天的我们来讲,这似乎是一种典型的愚忠——一种毫无意义、不可救药的愚忠。
  可是,就像我们不能以尧君素的“君臣大义”去要求屈突通和所有投降李渊的隋朝官吏一样,我们也不能用“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眼光来评价尧君素。
  为一个不得人心、大势已去的旧王朝殉葬的做法固然不值得效仿,但是如果我们暂时撇开尧君素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不谈,单纯就他捍卫自身信念的这个行为本身来看,则无论到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人们崇敬和景仰的。
  毕竟他的心中有一种高于富贵和生命的东西。
  进而言之,不管每个人心中所认定的高于富贵和生命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只要有这样的东西在,人性的高贵与尊严就能历百千万劫而不坠,我们的人群与社会就能拥有一种不断向上的动能。
  怕只怕——世上的人们丧失了这样的东西。
  并且还以丧失这样的东西为荣。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说尧君素是一个旧王朝的“殉葬品”,还不如说他是一个捍卫自身信念的“殉道者”。
  这种人,不应该被历史遗忘。
  大业十三年最后的那些日子,李渊的势力在急剧扩张。
  南面的巴蜀地区已经完全归附,而刘文静向关东(潼关以东)进军也大有斩获,短短时间内,弘农(今河南灵宝市)、新安(今河南新安县)以西的土地城邑全部纳入了李渊的势力范围。
  大业十四年正月初一,隋恭帝杨侑下诏:唐王李渊可以“剑履上殿、赞拜不名”。这就是说,从此李渊上殿不需要解下佩剑,不需要脱靴,奏事时不需由侍臣唱名。
  中国历代权臣都曾经拥有过这个特权,远的不说,隋文帝杨坚在篡周前夕也享受过这样的待遇。
  在新年的第一天,李渊被授予(或者说攫取)了这个特权,这似乎表明李渊已经向不远处的那张皇帝宝座又迈进了一步,同时也等于是向天下人发布了一则政治预告——隋王朝寿终正寝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正月二十二日,李渊命世子李建成为左元帅、秦公李世民为右元帅,率诸路兵马十余万人进军东都。二月初四,李渊再命太常卿郑元璹进军南阳郡(今河南邓州市),命左领军司马马元规进军安陆郡(今湖北安陆市)及荆襄地区。
  大业十四年的日历刚刚掀开,正在热火朝天竞逐隋鹿的四方群雄便不约而同地感觉到——一个最强劲的对手出现了!
  他的实力之雄厚、声势之浩大、发展之迅猛,让所有参与逐鹿的选手都暗暗捏着一把汗。他们也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一个问题。
  下一个出局者是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