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32节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公元前662年十月初二晚,即鲁君子般住进姥爷家的第二天晚上,就被荦刺杀了!鲁庄公的丧事还未办完,新君又薨,顿时举国惊慌失措。

  季友后悔不迭,立即猜出了这一切的幕后主谋是庆父,但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庆父在朝中有些根基。而今如此轻松的弑君成功,肯定还有自己不知道的幕后势力。庆父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自己,保命要紧!于是季友逃奔自己的外祖父家——陈国。
  庆父很清楚,弑君乃大逆不道之罪,尤其在崇尚周礼的鲁国,更是不得人心。如果自己此时迫不及待的自立为君,那么傻子都能猜出来自己是弑君的幕后主谋。所以奸诈的庆父为了掩人耳目,决定先扶立一个傀儡,作为过渡!
  于是庆父对哀姜说道:“亲爱的,虽然我们弑君成功,但不能贸然立我为君,会失去人心的!”
  哀姜依偎在庆父怀中,娇声说道:“这一点我懂,那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办?”
  庆父摸着哀姜的秀发说道:“如今鲁国由你这个太后做主,你先立你妹妹的儿子为君,将其牢牢掌控在你我手中,你我趁机发展壮大自己的势力。等国内人心稳定后,再废了他,由我继位!那样咱俩就不用偷偷摸摸的约会了!”

  不久,在哀姜的提议下,满朝大臣一致表决同意公子启继位,是为鲁闵公。
  鲁闵公很清楚自己是庆父的傀儡,等局势稳定后,庆父肯定会除掉自己,然后自立!“怎么办?庆父跟姨母几乎把持了宫里宫外的所有政事,寡人如何才能自保?”虽然成为了一国之君,但是鲁闵公上任后一直闷闷不乐,整天思考着对策,“对了!国内寻找不到帮手,可以在国外寻找!强大且正义的齐侯!”
  公元前661年,鲁闵公借着和齐桓公在落姑结盟的机会,请求齐桓公帮忙稳定鲁国局势。齐桓公了解了详情后,立即派兵前往陈国接回季友,由季友在鲁国国内保护鲁闵公。
  庆父虽然极力反对,但是没办法,此时的齐桓公乃中原霸主,谁敢不听他的话?有了季友的保护,鲁闵公暂时安全了,可以慢慢扶植自己的势力,对抗庆父。
  公元前661年底,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出使鲁国,探视鲁国的内乱情况,叮嘱其要特别留意庆父的一举一动。仲孙湫探视完毕,回国后对齐桓公说道:“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啊。”

  齐桓公沉吟道:“如何除掉庆父?寡人派兵前去灭了他?”
  仲孙湫谏道:“主公不可!“祸难不止,将会自取灭亡,我们静观其变!”
  齐桓公若有所悟的道:“爱卿的意思是,等鲁国彻底内乱,寡人再出手?然后趁机征服鲁国?”
  仲孙湫立即答道:“不可!鲁国乃周礼的鉴定拥护者,只要鲁国不抛弃周礼,我们就不能动他。主公要想真正的称霸中原,必须跟鲁国一样遵守周礼。”。于是,齐桓公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这一天,庆父对哀姜说道:“真是人算不如天算,计划不如变化快。齐侯护送季友归来,想通过季友压制我们,如今鲁公和季友不断的培植自己的势力,实力一天天壮大。所以我们也得改变对策,趁着现在我们的实力远远高过他们,我们先下手为强,暗杀鲁公!”
  哀姜叹道:“暗杀?谈何容易?这次我们哪有合适的杀手啊。”
  庆父哈哈大笑道:“我的小心肝,你记不记得以前鲁公还是公子的时候,他的保傅夺走了卜齮的土地。”
  哀姜恍然大悟道:“记得,当时我还跟我这个外甥说,你怎么不主持公道呢?”
  庆父接着说道:“恩,这个卜齮以为鲁公是幕后主使,夺走了他的田地。所以对鲁公极度怨恨,我早已暗中联络上他,他就是我们的杀手锏!”
  日期:2017-02-21 12:12:46

  公元前660年八月二十四日,庆父抓住时机,指使卜齮在武闱杀害鲁闵公。季友得到消息后立即带着公子申逃奔邾国。这次,傻子都知道庆父是弑君的幕后主谋。所以,上到朝廷官员,下至士民百姓,全都暴怒了,自发的组织起来,反对残忍弑君的庆父!庆父见民心尽失,且局势失控,连忙逃到莒国避难。
  季友获悉庆父逃走后,立即带着公子申返回鲁国,举国拥立公子申即位,是为鲁僖公(公元前659年至公元前627年在位)。而随时关注着鲁国局势的齐桓公,立即派高傒率军前往鲁国,与鲁僖公会盟,表明了齐国的立场。
  而哀姜做贼心虚,怕新君追究自己的罪行,于是逃奔邾国。
  季友吸取了经验教训,这次不再大意轻敌,立即派使臣携带重礼前往莒国,请求莒国国君交出庆父。莒国国君不希望鲁国内乱,因为北面的齐国太强大了,莒国还想着能与鲁国联盟抗齐呢,于是收下礼物,派人押送庆父前往鲁国。
  庆父自知自己罪孽深重,于是在途中自杀身亡。而哀姜也被齐桓公引渡回国,半路将其毒杀!后来鲁僖公仍以夫人之礼将哀姜收葬,毕竟嫁到鲁国,就算是鲁国的人………………
  救燕伐戎
  公元前667年,齐桓公、鲁庄公、郑文公(郑厉公之子,名踕,公元前672年至公元前628年在位)、陈宣公在幽地会盟。我感觉应该是郑国和陈国此时已经深刻意识到楚国马上就要北上争霸,所以首当其冲的郑国和陈国(蔡国已被迫投靠楚国)就想以齐国为靠山,需要强大的齐国帮忙制衡楚国,所以才向齐桓公顺服,于是有了这次会盟。

  中原地区大小诸侯国此时都顺服齐国,没有大的战争冲突,管仲则一如既往的实施改革。这天闲来无事,管仲又去拜访鲍叔牙,一进门,看到鲍叔牙又在那津津有味的吃着盾鱼,管仲笑道:“我说小鲍,你吃了半辈子盾鱼了,还没吃够啊,我看啊,这盾鱼干脆改名叫鲍鱼得了。”
  “我看行,咱齐国靠海,这玩意现在就咱齐国产,如今哥哥您是上卿,你说叫鲍鱼就叫鲍鱼。”说着,鲍叔牙又拿起一个鲍鱼:“来,小鲍,让鲍哥吃一口。”…………。
  公元前664年秋,齐桓公派王子成父灭了鄣国(在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一带,姜子牙将庶子封在鄣地,与齐国同姓同宗)。不久,收到燕国燕庄公的求救信:山戎大举入侵燕国,请求齐桓公救燕伐戎。
  燕国大家肯定比较熟悉,战国七雄之一,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战国其他六雄,你像齐国、秦国、楚国都在春秋时代出了霸主级人物,韩国、赵国、魏国的前身晋国更是春秋时代的主角,只有燕国基本没有参与诸侯间的纷争,没有大家熟知的国君。为什么春秋时代关于燕国的记载很少呢?我觉得主要原因应该是其位于遥远的北幽之地,周围都是戎狄等少数民族,再加上南面是当时沼泽遍布的黄泛区,造成了燕国成为封闭之国。

  面对着这么一个化外之地的求援,齐桓公本来是不置可否的。但是管仲力主救燕伐戎,劝谏道:“主公,目前来看,能真正威胁到您霸主地位的国家是南面的楚国。如果主公您这次因为路途遥远艰辛而不去救燕,将来我们伐楚,其他诸侯肯定也会怠慢。并且这次我们以道义之师前去讨伐山戎,其他诸侯会更加尊崇您。我们执行好‘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将来就能号召更多的诸侯跟我们讨伐楚国。以前主公您出征时,老臣都留在临淄城继续着改革事业。如今齐国各个方面已步入正轨,老臣陪同主公您一同征讨戎贼。”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