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个盒子,我当上了雍和宫护法的传奇故事》
第1节作者:
边城军刀 日期:2017-02-16 13:07:48
都听说过雍和宫吧?!
好,就算你不熟,但知道雍正和乾隆吧,雍和宫以前就是他俩的家。后来弘历做了乾隆皇帝,就把自己的老宅子,改成了藏传佛教寺院。哦,对了。雍和宫住持就曾做过藏王。没错,这也就是中国等级最高的皇家寺院才能做到事儿。
你要是说这都以前的事儿了......但你真的、真的、真的错了。雍和宫现在做的事儿,仍然是绝大部分人根本想不到,更不知道的 !
我叫张小和,一个大学毕业后,因为喜欢旅游,在北京宣武门开旅游咨询公司的小老板,最后竟成了雍和宫的护法。很离奇吧?!
.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单子。从此,我便带着我唯一的员工小树,跟着几个身份扑朔迷离的,超级有钱的同龄人,踏上了惊险万分的寻宝之旅,看到了我从来没看到过的神通。
丢了半条命,得到了“曼达宝藏”。回到京城,却又被裹进一场世界金融战。
这趟旅行,和雍和宫什么关系,和国际财团什么关系,和前一段的国际金价战争什么关系?小说会告诉你背后的故事......
让我带你走进一个你从来没见过的——“护法”世界。
事情从哪里开始讲呢,先从我在北京报国寺的经历开始吧......
日期:2017-02-17 10:23:00
我站在牌坊下面,抬头看了看牌坊上面“报国寺”三个大字,又看了一下表,正好六点半。
今天是北京报国寺的周四“大集”。北京周边一些贩卖古董玩意儿的都集中来到这里摆摊。商户是平时的三、四倍,游人更是平时的好几倍。
外地人一说北京的文玩市场就是潘家园、十里河、琉璃厂,其实在明末清初,报国寺就曾是京城最著名的书市,比琉璃厂书市还早许多年。
来这里的人也是各有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学习。更多的人来这里是为了随便淘点喜欢的东西,图的就是一个乐儿。还有一些稍微懂行的,则是抱着捡漏的心态。当然,这需要眼力劲儿,现在的好东西不多了,一不留神,就吃亏。看错了,北京行内人叫“打眼”,买了假东西叫做“吃药”,一旦遇到了这种事,一般的就只能认倒霉了。
“赵叔,上次我托给您(卖)的那串老金刚(菩提)出手了么?”我一边拿起来赵叔的仿宣德小香炉,一边问。
“呦,张儿啊。怎么这前儿劲(时候)才来啊?还以为你小子是不是太忙,今儿个不来了呢。你问那串老金刚啊。嗨,这不还没呢么。现在的人,真没法说。一个个觉得自己不赖得(不错),都不识货,哎呀,弄的你真是没辙没辙的。你是急了怎么着?这么着,你要是着急,就先收回去?”
“不用不用,放您那儿吧,您费心了。”我笑了笑,赵叔说了半天,其实就三个字——还没卖。赵叔是典型的老北京,而且是南城人,三个字能说明白的,他经常能整出来130个字。
日期:2017-02-17 11:19:00
我放下香炉,摆了摆手,继续往里走。古香古色的报国寺,所有的摊位全都满了,买的卖的热闹非常,和平时安静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等走到第二进院子的东厢房前面,我站了下来。因为我看到在一堆古旧的玩意中间,有一个像是饼干盒子一样的东西,很扁很圆,像是以前老户人家装干果的。上面镶嵌了一些松石。虽然还不知道这个是什么,但上面的松石我能看出来,是老的。
日期:2017-02-17 11:41:00
这几年,绿松石的价格翻着跟斗往上涨。我仔细看了看上面的绿松石,至少还剩三十四颗。是老货,保守估计,就是3—5万,再说,中间还有一颗红珊瑚,也是老的。暂且估价5000吧。
日期:2017-02-17 11:51:00
我随便拿了两件东西看,之所以这样,就是个淘货的技巧,遇到再喜欢的东西,也不能马上直接走过去,一把抓在手里问人家老板,多少钱啊?!真要这样,那你还不如不问,再笨的摊主也会知道你确实喜欢这个东西,他就会使劲往上叫价,下面也就很难再讲下价来,当然土豪除外。
日期:2017-02-17 11:54:00
可我实在忍不住那一大堆松石对我的诱惑,虽然知道这道理,可是真到了眼前,满眼都是这几颗绿松石,根本看不到摊儿上别的了。人也就不由自主蹲了下来,这时候,我发现身边的一个胖胖的中年眼镜大叔,也正在看这件器物,因为这个器物离得比较远,我看他好像是正准备用手撑地过去自己拿,不过身体肥胖,动作有点笨拙。此刻情形万分紧急,我赶忙指着拿东西对老板说:“老板,我看一下那个。”
日期:2017-02-17 11:57:00
声音的速度要远远快于肢体动作,眼镜大叔斜眼看了我一眼,一副不爽的样子,但是我已经先和老板接上话了,他只得把手缩了回去,重新蹲在了原来的位置。
我心里暗自笑了一小会儿,庆祝自己诡计得逞。不过就从这一点说,我知道,这也是个懂规矩的行家。这一行的规矩是,别人一旦开口了,拿自己就绝不能再参与,除非对方再问别的或者走开。我心里暗笑,估计这位大叔心里会很郁闷。
日期:2017-02-17 12:20:00
摊主听我问他,看了我一眼,拿起来放在他手底下的那个圆盘,向我递了过来,看那意思是让我接着。
日期:2017-02-17 12:37:00
他这一递,反倒把我弄愣了,这有点反常。如果按照我刚才的判断,这人不是骗子,那就是懂行的,可是懂行的人是不应该这么给客人东西的。这在行里叫做“递手”,是绝对不允许的。就是怕万一掉地上坏了,到底是谁的责任分不清。我又看了他一眼,不认识。这个大集的摊主,起码有一半我都脸熟。可这位确实是第一次见。
日期:2017-02-17 12:39:00
他眼睛一直看着,看我不接,倒也没有再说话,顺势放到我的前面,仍然一扭身子蹲了回去。我看着这东西在地上待稳当了,才把手伸了出去。这么贵的东西,要是万一因为自己的大意,结果惹上麻烦就太不值得了,起码到今天今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还特意对着镜子看了半天,确定了自己今天是不是已经是土豪了。
日期:2017-02-17 13:33:00
“小兄弟看着年轻,没想到好眼力啊,正经的老物件儿,应该够嘉道的。”摊主呲着一口的大黄牙,晕,敢情还是个“地包天”。不过他呲完了牙,马上就闭上了嘴,估计也知道自己的这个形象比较有特色。
日期:2017-02-17 13:36:00
我知道他说的意思,他是说这个物件的年代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我没有理他的碴儿,拿着这个东西,手上沉甸甸的,用手细细摸了一下,感觉主体应该是藏银的。现在很多的藏银,有些不是真的银子,其实是一种铜镍合金,也就是白铜。真正传统意义上的藏银是百分之三十的银加上百分之七十的铜,用手一擦,手就会变黑。而且真正的藏银虽光泽度不高,但是非常有质感。这样一来,这件东西的价格还会高一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