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行了,第一件事,小刘的事我不再过问,一切自有缘法。第二件事,你跟王倩的事我更不好过问了,不过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这个道理我是懂的,我还是劝你跟她好好沟通吧。
王瑞没好气的说,沟通个屁,她又回去吵架了。
我奇怪了,你人在我这里,她跟谁吵去。
王瑞说,回她奶奶家吵架去了。
我好奇地想知道个究竟,王瑞说那就带我过去,顺便接王倩回来。
我想想也没啥事,跟着去呗,作为兄弟伙,在兄弟闹分手的时候我还是应该出一把力,毕竟王倩这姑娘还是不错的。
于是上了车,直奔王倩老家,也不远,就是隔壁镇上。
一到了王倩家那个镇上,就看见到处都是修楼,我问咋回事,王瑞说,这不是据说要拆迁嘛,现在好多厂都到这里建厂房,政府说是要征地,征地就是赔钱,这些有地的都是抓紧时间盖点房子,到时可以多拿点拆迁款。
我想,中国人最聪明的就是干这种事了,都说中国人聪明, 但创新发明不会,山寨倒是在行,特别是钻国家政策的空子,那估计也是世界第一的。
路过尘土飞扬的马路,就来到了王倩奶奶的家门口,说是家门口,还得走一截路,毕竟是山城重庆,主马路旁边都是两三层的小楼房,一层都是门面,二三层都是住人 ,王倩奶奶家的房子得下了车顺着坡往下走,一条碎石铺成的台阶,走个两三分钟也就到了。
到了我一看,一个约莫四五十平米的院坝,早已变成了一个工地,工人在打着地基,旁边有一个条纹布围着的厕所,王倩正在厕所旁边,叉着腰骂,王二娃,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婆婆还没死,你就想着分家产,你分了让婆婆住这里,你这么做要遭报应的。
里面传来一个妇女的声音,你少跟老子说这些,你个孙孙辈的管不到这些。
王瑞对我摇摇头,又把我拉出来,说,老套路每次都是这样,你等我把王倩拉出来哈。
说完王瑞进去打了哈哈,就好说歹说把王倩拉了出来,王倩正想骂王瑞的时候,看到我在场,也不好再多说。
我就觉得重庆女人这点好,在家是母老虎,在外面还是尽量给自己男人留点面子。
我对着王倩笑了笑,说,王瑞叫我一起带你吃火锅去,所以顺便来看看。
王倩强颜欢笑了一下,说,行,走吧,反正我也不想呆了。
我跟王瑞相互使个眼色,赶紧撤,都说家丑不外扬,我们外人看到了也不好。
于是上了坡回到了车上,王瑞问,去哪吃。
王倩闷着不说话,我赶紧说,那就去经常吃的那一家呗,好久没吃毛肚了。
王瑞说,你说了不算,我婆娘说去哪吃就去哪吃。
我心里默默地骂了句,重色轻友的东西。
日期:2016-11-17 17:04:00
王倩开口了,就去说的那一家。
于是,在一片尘土飞扬中,我三个朝着毛肚开进了。
在车上,我听到了王倩给她爸爸打电话,说,老头,以前爷爷婆婆啷个照顾你这个幺儿的,你现在躲一边,你是王家屋头唯一一个儿,你不出面,你好意思不。
反正就是王倩对她爸爸一阵骂,我心里想,母老虎,平时没看出来啊,不过也想,可能是太生气了吧,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啊。
到了火锅店,一看,时间还早,我们是第一桌,管他三七二十一,找了靠窗户的清净地坐下,老板,菜单拿来。
于是七荤八素的点菜,反正吃兄弟伙的我心安理得,再说今天是有任务而来,帮忙劝架的,王瑞不点血也说不过去。一般的毛肚我是不吃了,专挑贵的点,不一锅就开了,毛肚鸭肠嫩牛肉我最爱吃的三样赶紧烫起,这才觉得生为重庆人有多么的幸福。
王倩没怎么吃,估计在气头上,王瑞则在旁边殷勤的伺候着。差不多进入节奏了,王瑞才说话,王倩,今天我把兄弟伙都喊起来是给你扎场子的撒,不过也说回来,你婆婆的事情,我们作为晚辈真的没得必要参与,那都是你老汉和你娘娘的事情撒。
王倩一听又不高兴了,看我在场,说,要得,今天我们喊你兄弟伙来评评理,看我到底该不该管。于是王倩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出来了。
日期:2016-11-17 18:39:00
王倩的父亲老王,是王家的老幺,老王上面有三个姐姐,大姐据说是老王的母亲改嫁带过来的,具体原因时间太久也搞不清楚,说是当时老王大姐的父亲得病死了,丢下老王母亲和大姐,没办法,只好改嫁到老王家。
然后出生了二姐三姐三哥和老王,后来遇上了大家都知道的灾害,老王的三哥活活饿死了,准确地说是撑死的,当时没有粮食,连树根树皮都吃没了,只有吃所谓的观音土,但那吃多了会死人的,老王的三哥就这样没了。
好不容易挨过了灾荒年,一家人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至少饿不死,岁数大了,老王的几个姐姐嫁得都还不错,大姐嫁给酒厂的,二姐嫁给一个罐头厂的,那是个二婚的,当初家人还不同意,在那个年代嫁给二婚的,在镇上说开了不好,但二姐还是坚持嫁给了二婚的二姐夫,三姐嫁给了一个渝中区的,老王后来也娶了个当地镇上的老师,一家人的生活谈不上富贵但也过得下去,都是拿工资吃饭。
老王的父亲也是当地果园的职工,到了老王该上班的年纪,老王父亲想让儿子接班,老王也乐意,但这时二姐就不乐意了,二姐没有工作,也想接父亲的班,但最后老王父亲觉得自己家里有一个儿子,还是坚持让老王接了班,自此二姐就一直不高兴。
后来,二姐的老公在罐头厂效益越来越好,二姐家的生活也是蒸蒸日上,慢慢就忘了接班的事情,但是二姐一直对二姐夫带来的孩子不好,因为那个孩子是二姐夫跟前妻所生,二姐跟二姐夫结婚以后,孩子跟着二姐夫生活,毕竟二姐夫工作单位好,养得起。
自从二姐自己也生了一个孩子以后,二姐更是对那个孩子恨之入骨,老王也知道二姐夫的大儿子从小就懂事,自己打水烧火做饭样样都干,但二姐还是对孩子冷眉竖眼的,没事就打一顿,老王还经常劝他姐姐,说,毕竟是二姐夫的亲骨肉,人家也叫你妈,何必这样呢。
二姐不是一般人,谁敢说她,她就骂街,所以都起了个绰号,王二娃,意思是跟男人一样。
等到二姐自己的孩子出生,王倩也跟着出生了,二姐一看,自己是个儿子,而老王生的是个女儿,更是高兴地不得了,说,你看看,你要跟我抢接班,你自己生个女儿,我的是个带把的,以后老王家的东西也有我一份。
老王对这样的姐姐也是无可奈何,说,不管男的女的都是自己的骨肉嘛。
但二姐可不这么认为,没事就诅咒王倩,长不大啊,长大了也是当**的料,总之是什么恶毒的话都说得出口,镇上的人都看不下去了,说,好歹是你亲亲的侄女,小孩又没惹你,你还是要积口德的。
但是谁敢当面说二姐,那绝对是被二姐骂得不敢上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