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闹闹腾腾好几年,刘泽天和王倩都上了初中,王倩成绩一直很好,刘泽天则是成为了初中所谓的校霸级人物,老师都敢打,不过每次学校要处理他的时候,二姐就跑去校长门口寻死觅活,学校也没有办法,只求赶紧送走这个瘟神。
时代在发展,社会也在进步,很多当时计划经济下的企业也不再风光。老王的果园也慢慢从国有变成私营,幸亏王倩母亲家里有点关系,趁着果园农场垮台之前把老王调到了国土单位,虽然当时不是什么公务员,但好歹也有个所谓的事业编制,但是二姐夫的罐头厂垮了,二姐夫也没了以前那么风光。
当时最流行的就是下岗,二姐夫光荣地成为了下岗工人,几十年的工龄拿了一点钱就回家了,好光景也是一落千丈。不过好在二姐夫在效益好的时候把家里的房子推了,重新盖起了三层小洋楼,在整条街上也算是可以了。
二姐夫把一层搞成门面,开个小卖店,卖点日用品杂货之类的,虽然比以前差一点,但好歹有个基本的生活来源。
日期:2016-11-17 21:45:00
但是苦的就是老王的父母了,虽然老王一家三口因为老王工作的调动,都来了我们这个镇,留下父亲在老家,但老王还是时不时去看望,二姐夫一家则一天三顿都是老王父母家吃饭,因为老王父亲还有点退休金,解决吃饭问题不大。
老王说她二姐,父母就那么点钱,你们一家三口都吃家里的,好意思吗?
二姐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吃自己的父母的,谁敢说啥?反正我男人也下岗了,你让我们一家喝西北风?当时你不跟我抢着接班,我也是有工作也是有饭吃的,现在没饭吃了,不找你就不错了,我找我爸,犯法吗?
老王知道说不过二姐,就叫了大姐三姐来劝,大姐早就到另外镇上生活了,也就是逢年过节来看望看望,毕竟不是亲生父亲,大姐能做的就是每次来带点钱给老王的母亲,但钱基本上是刚在老王母亲手里揣暖和,就被二姐逼着拿走了。
至于三姐,嫁到城里也不方便回乡下来看望,也是逢年过节才能回来看一下,三姐家里虽住在城里,但条件也有限,三姐夫也是个烟鬼麻将鬼,家里开个店能赚点钱,基本上都被三姐夫拿去吃喝花掉了。
老王知道大姐三姐都不好出面,他作为唯一的儿子出面说说,但也被二姐那不要命的气势吓到,也不好多说什么。
在王倩读大学的时候,老王的父亲过世了,王倩请假回老家,看到爷爷安安静静地躺在冰棺里就泣不成声。
说实话,王倩也是知道其实爷爷对她这个孙女一直不是很感冒,毕竟王家三代单传到了王倩这里就是个女娃,老一辈的思想还是一时无法转变过来,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孙女,爷爷对王倩还是非常疼爱的。
看着在一旁呆坐着的婆婆,再看到另一边老王和他的几个姐姐已经吵开了。
二姐在那边已经发飙了,说,老头子死了就该分家了,大姐你是外姓人,轮不到你,二姐你也是嫁出去的,这里就我跟老王有资格,但是老王你也搬走了,家里我分大头,至于那个老不死的东西,你们谁愿意管谁管去。
王倩实在气不过,就走过去骂,爷爷尸骨未寒,你们就在这分家产,再说婆婆还在,你们好意思吗?
本来大姐三姐就没怎么说话,就二姐一个人在那按照她的意思来分,看到王倩过来,反而不乐意了,你一个晚辈在这里说什么说,什么时候轮到你说话,出去。
老王一直是个老好人,赶紧把女儿拉了出来,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别掺合。
王倩可不乐意,说,老头,你一直让到起她,一直让,让了这么多年了,爷爷死了她眼泪都没有流一滴,人都还摆在灵堂的,她就开始要分家产,要把婆婆赶出去,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哦。
老王也实在没法,赶紧把王倩妈妈叫过来,说,人多事多,别在这里丢人现眼,大人的事我们会晓得处理。王倩妈妈好说歹说把王倩劝走了。
重庆的风俗是摆了三天,吃着流水席,孝子孝孙都得披麻戴孝的守着,大姐虽然是外姓人,但毕竟爷爷对她也有养育之恩,大姐一家都跪在那里,三姐一家和王倩一家也是跪着守孝,唯独二姐说身体不好,坐在那监督收礼金。
王倩看着也就忍了,毕竟那么多亲朋好友都在,而且都知道二姐是什么德性,也不好多说。
摆了三天,终于让爷爷去火葬场了,老王捧着父亲的骨灰,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生养了几十年的父亲一辈子都为子女考虑,虽然没让子女过上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好歹都成家立业,健健康康的,对于那一个时代的老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对于老王这一代人来说,也应该知恩图报了。
过来头七,几家人就开始商量老母亲的事了,留下一个老人,大家都住的隔得远,老王的意思的每家人轮流照顾,一直到终老,这个提议也是可行的,四个子女,一家住一个月,或者一家住一个季度,这一年就能过去了,虽然老父亲走了,母亲没有什么退休工资,但好歹政府也给办了低保,一个老年人吃穿还真花不了什么钱,就图有个人照顾。
老房子怎么办?二姐提出一个尖锐的问题。
老房子留着呗,老母亲还没走,现在就分家产,不合适。大姐三姐也同意老王的说法。
二姐可不乐意,那不行,房子最多我和老幺分,你们大姐外姓人没资格,三姐你嫁到城里去了,也不在乎这点破房子,老幺你也去了隔壁镇,当初也是接替了父亲的班,占尽了便宜,所以我得分大头。
老王实在没办法,说,你要分大头分那头都行,但得等母亲过世了再说吧。
二姐勉强答应下来,但老母亲可不答应了。
王倩的奶奶不愿意轮流去每家,老年人离不开自己几十年的窝,老王几姐弟实在劝不动老母亲,就想一个折中的办法,请个人照顾老母亲,一家一个月出五百,这样就有两千块了,在农村照顾老人吃喝也是够了的。
二姐这时不乐意,说,我没钱出,这样,你们一人出七百,给我,我来照顾妈。
王倩好久没有听见二娘叫妈了,以前都是叫老不死的,她委屈的摇摇头,这样的二娘真的是没救了。
日期:2016-11-17 22:31:00
其他几家也想图个清静,再说自己女儿照顾也总比请个人好,至少放心一些,于是就说定了。
尽管老母亲不乐意,但是毕竟年纪大了,子女这么要求,她也没有办法。
于是二姐就担负起了照顾老母亲的责任,老王和另外两个姐姐也就时常过来看看,老王也算是个孝子,虽然给了二姐一个月七百,但也时常买点水果牛奶来看老母亲。
王倩也时不时的来看望婆婆。也看到了二娘怎么照顾婆婆的。
二姐一家人全部搬进了老房子,自己的房子就租了出去,那是慢慢的镇上有了工厂,各地来打工的人也就多了起来,周边的居民看到也是个商机,就纷纷把自己空的房子租了出去,钱虽然不多,但总比空着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