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平叛 另类视角下的三国历史》
第17节

作者: 陟云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术死后,堂弟袁胤、女婿黄猗害怕曹操,不敢再留在寿春,就率领袁术部曲扶灵投奔身处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而袁术委任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人则要投奔孙策,刘勋袭击他们,并将他们尽数俘虏。然而孙策旋即反击,刘勋虽向刘表告急并得黄祖之助,还是被孙策杀得大败,刘勋单独带领数百部曲投奔曹操,被封为列侯,袁术妻子落入孙策之手。后袁术女入于孙权后宫,有节行而无子,步夫人死后孙权想要立袁夫人为皇后,袁夫人固辞不受。袁术子袁燿为东吴郎中,袁燿女又嫁给了孙权之子齐王孙奋。

  点评:东汉末年以降,朝廷对州郡的控制力减弱,这就给了地方军阀兴起的机会。袁术作为名门之后,参与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因此获得了成长壮大的机会,然而之后他迭出昏招,不断用小伎俩对付身边看似不可靠的人,所以不仅没有可靠的盟友可以依赖,就是组织内部也存在着分崩离析的倾向。尤其是他擅自称帝,成为了众矢之的,变成了多方共同打击的目标。而他之所以能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当了两年多皇帝,需要感谢张绣、刘表、吕布等人牵扯了曹操的精力和视线,否则以曹操之能他无论如何也支撑不到建安四年。另外袁术的用人也有很大的问题,他所提拔的将领如桥蕤、张勋之流未见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对本来可以收归麾下的孙策他又不能放手任用,数次言而无信最终使得孙策失望出走,至于周瑜、鲁肃等人都看出他纲纪不立,不是能成大事的人,纷纷弃他而去。所以归根结底,袁术的失败还是他本身的性格使然,最后穷无所归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日期:2016-06-23 19:18:02
  (正文)
  8、昌豨三叛

  领导者:昌豨(本名昌霸)
  地域范围:★★(东海郡)
  起讫时间:★★★(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至建安五年春、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
  叛乱规模:★★★
  影响力:★★
  组织目标:第一次响应袁绍,后两次不详
  最终结局:前两次都归降曹操,最后一次被于禁斩杀
  在东汉统治衰微之际,青徐沿海一带的豪强纷纷拥兵自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臧霸、孙观、吴敦、尹礼、昌豨等人。吕布攻克沛城,赶走了盘踞此地的刘备之后,这些豪帅望风归附,都投靠到了吕布麾下。而吕布又被曹操平定,这些豪强又都陆续归顺了曹操。曹操因为要面对大敌袁绍,所以对这几位的归附非常看重,他将青、徐二州沿海的琅琊、东海、北海分出城阳、利城、昌虑郡,以臧霸等人为郡守。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平定公孙瓒,又派人招诱张绣和刘表共同对付曹操。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归降曹操,而刘表虽然表面答应袁绍,可并没有军队派出,而且也没有援助曹操。
  刘备此前曾与车骑将军董承、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服等人密谋诛杀曹操,事未举而刘备被派遣去攻打袁术。刘备等到曹操派来的朱灵北归后,立时翻脸相向,他先杀掉了曹操委派的徐州刺史车胄,然后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则回到小沛。许多郡县都响应刘备举兵,身在东海的昌豨也在其中。刘备聚拢了数万兵马,又派遣孙乾与袁绍联合。曹操派遣司空长史刘岱(非兖州刺史的刘岱)、中郎将王忠攻击刘备,不能取胜。刘备还嘲弄地对刘岱说:“使汝百人来,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原来刘备认为曹操忙于在官渡和袁绍对敌,无暇顾及自己。不过曹操看到刘备势力发展迅猛,便想要亲自征讨。曹操手下的众将都说:“与公争天下者,袁绍也,今绍方来而弃之东,绍乘人后,若何?”曹操说:“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善于体察上意的郭嘉也说:“绍性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果然冀州别驾田丰劝说袁绍袭击曹操,袁绍推辞说自己儿子有病不肯进兵。曹操于是得以以精兵征讨刘备。刘备派出的斥候禀报说曹操亲自到来,刘备大惊,但还没有确信,而当他带领数十骑望见曹操的麾旌时,便舍下大军逃走。曹操尽收刘备下属,又俘虏刘备的妻孥,又攻克下邳,生俘了守将关羽。接着他进兵东海郡,平定了昌豨。昌豨见势头不妙,便举军投降。因为当时曹操的势力和袁绍相差太大,曹操不欲多事而优容昌豨,仍将他留在了东海。这是昌豨第一次反叛。

  日期:2016-06-24 17:49:37
  (正文)
  等到曹操在官渡大破袁绍,昌豨又起兵反叛,这是建安六年的事。曹操派遣裨将军张辽平定鲁国诸县,又命他和夏侯渊一起进攻昌豨。昌豨在城内和二将对耗了几个月,曹军的粮食将要吃完,所以想要引军归还。张辽在这时劝说夏侯渊:“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原来昌豨和张辽有旧,此时频频瞩目张辽,本意便是借张辽之口传达自己想要归降的意思。张辽便对昌豨说:“公有命,使辽传之。”昌豨果然下来和张辽对话,张辽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昌豨得到张辽的许诺后便答应投降。张辽单身上了三公山,拜见昌豨的妻子儿女,昌豨内心高兴,就跟着张辽一同来见曹操。看来他这次反叛是因为曹操对他不够重视,他想要要求更高的筹码才举兵的。

  不过曹操可没给他什么好脸色,既没加官又没进爵,把他打发走了之后,责备张辽说:“此非大将法也。”意思是张辽不顾个人安危,竟然孤身犯险去和这样的人物打交道。张辽回答:“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这次事件之后,曹操仍然没有诛杀昌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昌豨并非孤立的个体,他是青徐豪强的代表人物,杀了他难免会让臧霸等人别有想法,而此时袁绍虽败,河北却并未平定,曹操无论如何也不能两线作战;其二,张辽是以圣主怀柔的名义将昌豨劝降的,杀了昌豨便是出尔反尔,除了让自己声名扫地没有别的好处。曹操此时正积极吸纳天下贤士,怎么会无故坏了自己的名声;其三,昌豨并不是被打败的,杀了他只会反衬自己的无能,更会招致其他军阀的耻笑,也使得其他左右犹疑的人只能拼死抵抗而不能轻言投降。所以曹操尽管心头恨得痒痒的,但仍然让昌豨留在了东海。

  昌豨这次反叛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内心颇为不平,等到冀州完全平定的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昌豨第三次起兵作乱。曹操命令于禁讨伐他,于禁引兵急攻,昌豨与于禁有旧,便到于禁处投降。众将都认为昌豨既然投降,应当送到曹操那里,于禁说:“诸君不知公常令乎!围而后降者不赦。夫奉法行令,事上之节也。豨虽旧友,禁可失节乎!”于是流着泪和昌豨诀别并杀掉了他。是时曹操正在距离不远的淳于督率李典、乐进等讨伐海贼管承,听说后叹道:“豨降不诣吾而归禁,岂非命耶!”从此之后更加看重于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