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回看袁世凯》
第58节

作者: 缘起缘灭皆是缘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05 09:13:33
  刘坤一出身湘军,托左宗棠的福,在洋务运动的时候,刘坤一跟李鸿章的关系是势同水火。受此影响,刘坤一对袁世凯的第一印象也不好,袁世凯曾在致刘坤一的信中自称“门生”,企图再次拜师,结果被刘坤一干净利索的拒绝。现在工作上终于有了交集,袁世凯则用实际行动证明:给点阳光,我就能灿烂,给个机会,我就能证明给你看。虽然袁世凯干的是苦大仇深的后勤工作,但袁世凯再次向刘坤一证明:没有二流的工作,只有二流的人。袁世凯在平凡的后勤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迹,也赢得了刘坤一的认同。

  如果让刘坤一给袁世凯打分,尽职尽责的完成后勤工作,可以打100分。出色的兼职了纪检工作,可以加30分。并且袁世凯并不满足本职工作,还经常性的提建设性意见,比如袁曾向刘坤一建议,化零为整,集中兵力迎敌等,可以再加30分。
  不仅如此,刘坤一跟李鸿章的关系不好,又初来乍到,手底下的这些淮军将领也不怎么服他(淮军三大特点之一的:他人不能指挥调动)。袁世凯又借着家族的同袍交情来给双方和稀泥,这点可以再加20分。
  除此以外,袁世凯还组织了一支国际纵队,如朝鲜原平安港监司闵丙奭[shì]、外督办赵秉稷、外务参议闵尚镐、经理闵泳骏、韩驻津商务委员李冕相等,大家都纷纷从朝鲜跑到辽东来追随袁世凯。不仅具有领袖气质,还能凝聚外国人的力量,这点可以再加20分。
  最终得分:200分。袁世凯的表现让刘坤一眼前一亮,刘坤一随即表示:“别再送快递了,赶紧过来给我当参谋。”
  看来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能看出来。刘坤一把袁世凯从前线调回,后面两人经常深度讨论时局。袁世凯深刻剖析当前的军事状况和淮军弊病,甚至是自己的内心想法(练兵)。
  日期:2016-09-05 21:02:51
  虽然交往时间不长,但刘坤一已深深的被袁世凯的才干折服,甲午战争结束后,刘坤一的第一封奏折就提了两件事,一是自责,并建议严惩手下这帮废柴将领,二就是保举袁世凯,在奏章里,刘坤一评价袁世凯“器识宏通,才猷卓越”。不仅是向朝廷保举,刘坤一也非常老道的特地向翁同龢举荐袁世凯,“不能不破格用人,于名教无关。”(一眼能看出袁世凯练兵的最大阻力,这也是个人精)在袁世凯小站练兵后,刘坤一虽没亲眼见到,但也向朝廷举荐:“比神机营强多了”,反正只要是一有机会,刘坤一就不遗余力的夸奖。

  不仅如此,袁世凯就连分手都让刘坤一很满意。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成为卖国贼后,大家都纷纷跟他划清了界限,而袁世凯则在李鸿章从日本回到天津的第二天,堂堂正正的当众请假,理由就是“赴津谒李”。刘坤一当即准假:“不忘本,小伙子还是很厚道的嘛。”
  当然袁世凯着急上火的去看望李鸿章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李鸿章负伤了。马关条约签订之时,局面是这样的:日本叫嚣着要打进北京城,但实际上日本已经筋疲力尽了。清政府中李鸿章等主和,清流党还有刘坤一等都主战,当然北京可能守不住了,但清廷还可以退到西安继续打,总之,打持久战,日本最终还是不行。不过退守西安有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国家会乱,损失可能会比马关条约的赔款还要多几倍,如果趁势再冒出来个太平天国,那真是几十年都缓不过劲来。

  其实所有的谈判都是这样,双方开始打得很凶,最后都打累了,发现也打不死对方,于是就开始谈判,要是能一下子打死对方,谁还肯谈啊。
  日期:2016-09-06 09:39:30
  日本摆了一个血战到底的pose,逼迫李鸿章让步,实际上还是想谈判的。结果有一个入戏太深的小山丰太郎,认为日本可以灭掉清朝,不希望谈判,于是决定刺杀李鸿章。小山丰太郎出身高贵,但多次上学都是是肄业,闹到最后他爹都废了他的嫡子身份。不管从家庭、学业、见识还是枪法上,小山都属于一个loser,小山的这一枪打中李鸿章的左脸,但未伤及性命,不过子丨弹丨一直留在了李鸿章体内(这子丨弹丨要能找到的话一定能拍卖)。

  为了防止李鸿章一怒之下走人,日本也把谈判条件打了个六七折,把赔款三亿两变成两亿两。两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其实也相当于日本3年的财政收入,如果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赌国运”的话,看来他也没把棺材本都拿出来。
  不过马关谈判结束后还有一个小插曲。其实伊藤博文在十年前的《中日天津条约》谈判时就阴过袁世凯一手,强烈要求严惩袁世凯,但那次被李鸿章拒绝了。这回伊藤博文决定改变策略,跟李鸿章说了句悄悄话:“我看袁世凯之才不在中堂之下,中堂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杀之。”伊藤博文这句话借用了战国时期公叔痤向魏王推荐商鞅的故事,自然也希望历史能够重演。不过伊藤博文还是小看了李鸿章,要知道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在书上,更多是在生活中。在玩了一辈子心眼的李鸿章看来:伊藤博文居然用这种小伎俩,不仅侮辱了我的人格,还要侮辱我的智商。

  日期:2016-09-06 21:13:46
  当李鸿章刚回到天津,袁世凯着急上火的赶来后,李鸿章不仅把这话原原本本的学给袁世凯听,并且把这话登在报上。伊藤博文的心机不但没有成功,反而为袁世凯打了个黄金时段的巨幅广告,一时间袁世凯的知名度大增,“一般大人先生见之,咸以青眼相加”。
  伊藤博文这件事干的有点不地道,也有损于中日人民的传统友谊,日本记者佐藤铁治郎在他1909的著作《袁世凯》里赶紧更正说法,把伊藤博文的损招改成赞扬:“以袁世凯之才,仅任无足重轻小事,无怪无人材也。”
  当然了,公心私心不分家,袁世凯见到李鸿章一顿长谈后,也提到了他日后的职业规划,李鸿章也表示支持。但李鸿章已经自身难保,只能尽力而为了。
  1895年6月底,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前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现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王文韶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虽然是豪华的全明星阵容,但是没有打出全明星阵容的效果,袁世凯最终还是落选了。
  袁世凯这会真是郁闷了,其实他早就郁闷了。

  袁世凯很早就提出西式练兵了。早在甲午战争一开始,袁世凯就提过此事,并且是不遗余力的宣传。为此袁世凯不知道写了多少信,跟这个聊完跟那个聊,好不容易给大家形成西式练兵的共识了,大家又都忙自己的事不理他了。
  日期:2016-09-07 09:09:07
  其实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不是该怎么练兵,而是该由谁来练兵。比如翁同龢同志,本身也很想练兵,但环顾自己的门生故吏,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只好本着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原则,去请外援汉纳根。
  早在甲午战争刚开始打的时候,翁同龢就推荐了汉纳根,1894年10月19日,光绪下旨赏汉纳根宝星(就是纪念章),4天后,汉纳根加提督衔,命其“即行来京”。10月28日,奕䜣,翁同龢,李鸿藻等重量级人物在京正式接见汉纳根。要说起来洋人的心眼还是太实在了,汉纳根建议拨款3000万两银子,买七艘智利军舰,西式练兵十万,都由自己指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