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7-02-19 19:10:00
序
皇后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位最尊贵的女人,是一群特殊女性。
“皇后”称号是秦始皇设的,但中国有史记载的第一位皇后是汉高祖刘邦的皇后吕雉。吕雉是刘邦的患难妻子,性格刚强,睿智阴狠。在刘邦过世之后,执掌大权,统治中国达十五年之久。作为皇后,吕雉一方面是刘邦政治上的搭档,另一方面她对戚夫人的迫害,使得后世所有嫔妃都对皇后从内心畏惧不已。
作为皇帝的正妻,皇后在后宫拥有绝对的权威,她的子女享有崇高地位,她的长子拥有皇位继承权,当然这也意味着她有生下皇位继承人的义务,很多皇后因没有生下皇子而被废。
皇后大多出身名门望族,这是因为皇帝也想借助皇后家的势力巩固统治,皇后家族和皇族往往结成联盟来统治天下,所以皇后往往在皇帝过世后大权独揽。
由于家庭的熏陶,皇后往往都气质高雅,知书达理,性情温顺贤良,但毕竟各个时期和个体具有差异,使得许多皇后都极富个性,并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后无疑就是女皇武则天,她出生庶族,备受歧视和攻击,十四岁入宫,历经十几年的寂寞和孤寂,后削发为尼,原本只能虚度此生,但是她凭着不屈服的精神和过人的智慧,重返后宫,抓住王皇后不能生育这一致命弱点,夺得后位,并在丈夫的支持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则天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女性地位得到了极大提高,她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女性。
在封建社会,由于女性地位的低下,一夫多妻是法律允许的,对于拥有天下的皇帝来说,后宫更是成百上千,但也有例外,比如隋文帝的独孤皇后,她从嫁给杨坚开始就不允许丈夫纳妾,即使后来杨坚贵为天子,也不敢设置后宫嫔妃。如果说独孤皇后出生大贵族,有家庭做后盾,那么明孝宗的张皇后并没有能够震慑皇帝的家世,却依然能让皇帝罢黜后宫,独宠皇后。她们都是非凡的女人,她们不仅为皇家生育了继承人,而且辅佐皇帝治理好了国家,皇帝对她们情有独钟,在皇帝眼里,她们永远是最美的。
尽管生育皇子是皇后的义务,但也有不少皇后即使没有生育,也能在后位上坐得稳稳的,像东汉明帝马皇后,虽然没有生育,但依然被立为皇后,而皇帝为了巩固她的后位,甚至将其他嫔妃的孩子交由她抚养,并立为太子,再如东汉和帝邓皇后、东汉顺帝梁皇后都没有生育,但后宫生有儿子的嫔妃并没有对她们造成威胁,她们不仅当了多年的皇后,而且还在皇帝过世之后以皇太后之尊临朝听政,这一方面是由于外戚的保护,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皇帝的宠爱。她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马皇后十岁就管理家事,邓皇后自幼有“女诸生”的称号,而梁皇后在很小的时候就将古代的贤女画像挂在卧室里。
日期:2017-02-19 20:39:27
翻开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汇《诗经》,上面有对“后”最早的记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这是《商颂》中的一句,全诗充满了对商朝最成功的君主武丁的赞誉,“先后”即先王武丁,可见此处的“后”是“君王”的意思。
在甲骨文中,“后”是左边一“口”,右边一“人”。《说文解字》上说:“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
可见从一开始,“后”就是君王的意思,在周朝之前,君王的正妻称妃,而君王则称后。
《礼记》中明确规定:“天子之妃称后。”从此中国就有了“王后”的称号,由于在上古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氏族是由女性统治的,在那时,“后”是女性权威的意思,所以到了周朝礼仪大兴的时候,“后”恢复了它的本来意思,即“女性首领”,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自称“皇帝”的时候,其正妻也就随夫更为“皇后”,“皇后”较之“王后”,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为在上古时代,“皇”是属于神仙一族,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中华大地上先后出现了“九皇”,九皇时代属于神直接统治人的时代。
综上所述,“皇后”代表着权威,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古人用太阳比喻皇帝,而用月亮指代皇后,传说中,很多皇后都是其母“梦月而生”。
日期:2017-02-19 20:55:25
皇后母仪天下,既然居尊位,就应该有相应的德行,才不负天下人的期待,“母仪之德”是历朝历代对皇后的要求,尽管她们不一定都能达到,但这些德行标准对皇后们的影响很深远,那什么是“母仪之德”呢?“母仪之德”不是某位皇帝规定的,也不是国家法律所明确开列的,而是来源于人们对上古时代贤女的传说,在中国先秦时代幸存下来的典籍里,详细记录了她们美好的德行,从而成为了历朝皇后必须效法的典范。
《列女传》母仪篇首推娥皇、女英,二女是帝尧的女儿,金枝玉叶,却下嫁给了平民舜,她们不仅毫无怨言地接受了考察国家未来继承人的任务,还毫无公主的娇娇之气,在婆家任劳任怨,勤勤恳恳,终日劳作,更为难得的是,舜在家庭里的处境很尴尬,他的父亲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弟对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恶劣,几度欲置之于死地,在历次危机关头,都是娥皇女英设计帮丈夫脱险,尽管公婆和小叔子如此不堪,但二女却一再调和家庭关系,舜后来为两老尽孝送终,成为天子后,又给了弟弟富饶的封地,以德报怨,家庭最后实现了和乐,舜即位后,娥皇女英对待天下百姓非常仁慈,对待舜帝忠心耿耿,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辅助帝王治理天下,获得了百姓的赞誉,舜帝去世后,二女泪洒绿竹,投湘江自尽,竹子上的斑痕从此留了下来,人们称有斑痕的竹子为“湘妃竹”。
在所有“母仪之德”的范例中,最被后世称道的是“周室三母”,即太姜、太任和太姒。太姜是周文王的祖母,她生养了三位贤明的儿子,而且忠诚婉顺,周王每次遇到大事都会和妻子相商,太姜的决断从未错过。
太任是文王的母亲,也是中国胎教的始祖,她怀文王的时候,眼不看邪恶,耳不听秽乱,口不出妄言,行为举止都端端正正,从不乱吃东西,晚上还让乐师朗诵诗歌,文王生下来后非常聪明,大家都说是太任的功劳。
如果要给“周室三母”排位次,排第一的是太姒,她是周文王的正妃,生养了十个儿子,包括武王和周公,据史书记载,太姒外表绝丽,娴静贞顺,淑孝仁慧,在政事上也能为文王分担,是“母仪天下”的完美诠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周人用美丽的诗歌来赞美周文王和太姒的爱情,并把《关雎》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从此“母仪之德”有了自己的别称,即“关雎之德”,在几千年后的清朝,清太宗为爱妃的宫殿取名“关雎”,不仅仅表达了他对爱妃的深情,也是他对宸妃娘娘美好德行的赞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