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漪房并没有像吕后那样临朝听政,而是在背后帮衬着皇帝,较之吕后,她幸运得多,因为她的儿子是个治国之才,景帝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施政方针,而且在父亲的基础上进一步宽厚和简朴,这其中必然有太后的推动和提点,特别是在七国之乱爆发的时候,当景帝愁眉不展,深叹朝中无人可用的时候,窦太后一改打压外戚的做法,举荐了曾当面顶撞她的侄儿窦婴,窦婴不负众望,和梁王刘武、太尉周亚夫一起一举平定了叛乱,保卫了大汉的江山,叛乱结束后,景帝又宽大处理了相关人员,维护了汉室的团结,另外,在太后的倡导下,景帝对待后宫嫔妃和子女们都非常和善,事实上,景帝最后会选择刘彻继承皇位,正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嫔妃和子女们,整个后宫其乐融融,为窦太后的晚年生活增添了许多的欢乐。
关于景帝的继承人,窦太后曾一度属意其子梁王,这一方面是因为她疼爱小儿子,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她对黄老思想不断受到儒家思想挑战的忧虑,景帝虽然是个黄老崇拜者,但也从不限制儒学的发展,而景帝年轻气盛的儿子们显然更喜欢儒学,如果由景帝的儿子即位,那么儒学很可能会取代黄老,其实儒学取代黄老是不是真的就是历史的进步很难说,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耗尽了几代帝王辛苦攒下的基业,差一点儿就重蹈了秦始皇的覆辙,武帝晚年“轮台悔过”,重新实行祖辈的休养生息政策,深悔自己辜负祖母当年的教诲深恩。
梁王刘武对母亲很是孝顺,经常呆在京师侍奉窦太后,刘武和景帝有很深的兄弟情,在“七国之乱”中,刘武是哥哥最大的支持力量,景帝曾公开表示要将皇位传给弟弟,此事受到母亲的支持,但是朝中很多大臣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商朝的兄弟即位制度是商朝衰败的原因,面对朝中的阻力,窦太后和景帝并没有固执地坚持,于是立景帝长子刘荣为太子。
但是很快,窦太后发现刘荣过于仁弱,受制于母,不是当皇帝的料,而且刘荣的母亲栗姬既无吕后的谋略,而又善妒,不适合母仪天下,但是长子继承制是现行的成规,皇后无子,刘荣是当然的继承人,为了大汉的江山,窦太后开始在景帝诸子中认真审视可能的皇位继承人,景帝有子十几人,窦太后很是花了一段时间才把刘彻这个排行居中的皇子挑了出来,刘彻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聪明,是景帝很宠爱的皇子,加上其母王夫人当时宠冠后宫,对窦太后又特别孝顺,于是太后将刘彻作为皇位继承的第二人选,在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太后答应了景帝多年的恳求,就是废掉他一直就很不满意的皇后,窦太后是不是也对这位皇后不满并不重要,因为如果不废掉皇后,那么刘彻是不可能被立为太子的。
薄皇后被废之后,所有人都以为刘荣的母亲栗姬必然会被立为皇后,但是就在薄皇后被废的四个月后,皇太子居然被废了,史书中说栗姬一口回绝了景帝对其照顾后宫的嘱咐,惹怒了景帝,但是这不符合逻辑,正常人不可能如此触怒龙颜,刘荣会被废其实是当时最高掌权者的意志,刘荣不是窦太后满意的皇位继承人,她晓谕儿子,刘荣就像惠帝刘盈太懦弱,将来必定受制于太后,而栗姬失宠多年,对后宫嫔妃和诸皇子多有不满,一旦她掌权,那么很可能会出现当初戚夫人和刘如意的悲剧,最后,为了大汉的江山,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嫔妃和子女们,景帝决定废黜刘荣,太后再一次推动了拥立梁王的活动,不过依然受到了极大的阻力,万般无奈之下,太后抛出自己的第二方案,她让女儿馆陶长公主出面向刘彻的母亲王夫人求婚,聪明的王夫人很愉快地答应了公主的要求,这样刘彻成为了馆陶长公主的女婿,公主开始在弟弟景帝面前夸赞刘彻和王夫人,这正好符合景帝的心意,加上母亲的默许,景帝于是在废掉刘荣三个月后就立自己心爱的王夫人为皇后,刘彻以嫡长子身份被立为太子。
日期:2017-02-21 11:16:38
皇位继承人是确定了,但是窦太后心中的忧虑并没有减少,她知道,刘彻即位之后,儒家很可能会取代道家,这是她非常不愿意看到的局面,武帝时期的儒家学说不同于后来的儒家学说,其非常激进,历经沧桑的太后决定要以年迈残缺的身躯抵挡这股过于浮躁的力量,保护天下子民和强盛的大汉。
到武帝即位的时候,大汉经过高祖、吕后、文帝、景帝的励精图治,已然富裕而强盛,整个社会在老子清静无为的教诲下崇尚节俭和谦让,但凡事物极必反,就在社会沐浴在一片心如止水的境界中时,一股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气息逐渐弥漫开来,而新的气息最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而作为大汉帝国继承人的武帝来说当然也是对时尚很感兴趣的,窦太后亲自出马,力劝武帝戒骄戒躁,但年轻的皇帝就是听不进去,刚刚即位就任用了儒家学派的大臣担任丞相和太尉,大有立马改变统治思想的意向,这是很大的政治变革,国家根本就不可能马上适应这么大的变化,很多皇亲国戚都到太后面前述说武帝的过失,太皇太后感到形势越来越不妙,武帝刚刚即位,政权还很不稳固,如此搞法,必当后患无穷,于是她从幕后走到了前台,直接罢免了武帝任用的朝臣,换上自己信任的大臣,果断地制止了武帝过激的行为,国家又重新走向了正轨。
在余下的六年里,窦太后给武帝挑选了很多贤明的人与之相伴,要武帝好好学习,并将自己的统治之术一一传授给他,并不厌其烦地告诫武帝,不可过于使用民力,以免重蹈秦朝的覆辙,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武帝的贤后卫子夫也是在窦太后的默许下入宫的,尽管这让窦太后的外孙女失宠,太后对子夫一直没有任何的苛刻之举。
公元前135年,窦漪房在长乐宫安详地过世了,这只坚强的凤凰毕生都在为大汉的强盛而努力,她崇尚黄老,也得益于此,由于专心于个人内在的修为,她成为汉朝最长寿的皇后之一。
日期:2017-02-22 08:44:28
姓氏溯源
薄氏源于商汤,商人后代被周朝封于宋国,有位宋国大夫被封于薄城(今河南商丘北),其后代以地为氏,春秋时期,薄氏在今河南商丘与安徽亳州一带分布,战国时期,薄氏因避难等原因,有一支徙居今江浙一带。
日期:2017-02-22 11:35:55
家世渊源
文帝的母亲薄姬有着极为坎坷的早年经历,她是吴国人,父亲在魏国做官的时候和魏国宗室女子私通生下了薄姬和薄昭,其父回吴国时,没有带上他们,于是薄姬、弟弟和母亲一直在魏国生活,秦始皇统一六国,魏国灭亡,他们三人颠沛流离,倍尝艰辛,薄姬很早就遍尝人间冷暖,懂得谦退的生存之道。
秦朝末年,魏国复国,薄姬的母亲将女儿送入了魏王的王宫,薄姬在这里结识了管姬和赵姬,魏王后来被刘邦所灭,薄姬、管姬和赵姬没入汉王的宫中,薄姬被分配到织房织布,管姬和赵姬由于貌美被选为刘邦的姬妾,她们向刘邦举荐了薄姬,说薄姬有大贵之相,当配天子,刘邦出于好奇,招幸了薄姬,或许是因为薄姬不够漂亮,刘邦此后再也没有招幸她,但薄姬却一夜得子,成为了刘邦的姬妾,由于薄姬无宠,她和儿子都生活在被人冷落的角落,不过她很知足,她一门心思地养育儿子,对每一个人都很和善,皇后吕雉对薄姬和其子刘恒的印象很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