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6-08-03 09:10:00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247 念佛会
京师妇女念佛会,是广东人陈伯才倡导的,因为妇女习惯于坐食,一旦失偏,容易流入邪僻,因此教以念佛,以约束其心,又传授她们女工艺术,以养家糊口,用意是非常好的。先后共开了二十几所念佛会,我也曾经捐助了一点费用。伯才也因此邀请我前去参观,看见其中妇女都虔诚信佛,六时禅诵不停,见佛就膜拜,开口必称“阿弥陀佛”。曾经有某寡妇出钱购买一废弃寺院,作为妇女的焚修之地。过年前某日,集中了城内女居士多人诵经设醮,当日又一起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中人都坐着,但瓦檐上有无数鬼影,近的能看见眼睛,嘴巴,鼻子,远的看起来模糊似人,也有隐现在云中的鬼,大小美丑不一。这张照片我亲眼看到,她们愚蒙不足以研究禅学,但信心之笃,愿力之坚,我们也是自愧不如。佛家重在信字,不能笃信,则一切言诠仍客慧耳。看到念佛妇女,心中也感自愧不如。
日期:2016-08-03 10:51:00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248 托梦
大吉轮船在行驶中起火的事情,是辛末年的事。船中客人大多投行李箱笼于水中,然后身体附在上面,以希望获救,但有渔户贪其财物而挤人落水的,因此有三个渔户被抓住正法了。有某甲也乘在这船上,淹死后给儿子托梦,说:“我身上携带有二千余元钞票,落水后向渔船求救,说身上带了钱,可以平分给渔船。等我被渔船救上来,渔船想要全部的钱,又把我推入水中淹死了。渔户姓王,钞票还存在船上,不怕他不承认。”甲子在梦中惊醒,第二天就奔到船起火的地方,寻访王姓的渔船,众人指着一船说道:“那就是了。”甲子登上船,就把王扭送到官府,以亡父示梦控告王。王坚决不承认,甲子就指钞票为证,于是搜王的船,果然找到了钱。官员也点了数,果然是二千左右,这时王也无话可说,于是官府就以谋杀之罪正法了王。这件事本来也没有知道的人,如果不是鬼托梦,凶徒肯定要漏网了。
日期:2016-08-04 10:30:00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249 悬壶济世
维扬人谭介眉是个行医之人。悬壶天津有好多年了,我家也经常延请他看病。他信佛,以行善为要务,与普通的医生有很多区别。三年前,忽然要归家了,说此次回去就不复出来了,言语中有凄然惜别之色。我觉得奇怪就询问他为何如此,他说道:“少年时得了重病,梦一白须黄衣人背负一葫芦,扶着拐杖前来,看视我的疾病后,给了药让我吃下,我醒来后病就好了。到了三十岁时,又得了重病将要死了,又梦到黄衣老人,对我说了一治病药方,并对我说:“你原来有位业,此后努力积外功,可望复位。十五年后可以再相见。”如老人的药方服药,病就好了。现今马上要到十五年之期了,因此有回家归葬之意。自己平时也是利物济人,虽然不足言功德,或许当不昧本来面目吧。”我就举行善可以延寿之说安慰,然后他就和我道别了。后来听说他归家不久,就返道山(去世了),其言竟然应验了。
日期:2016-08-04 12:55:00
以下这个故事出自纪晓岚写的《阅微草堂笔记》
250 存好心
及孺爱先生说起,他的仆人从邻村饮酒归来,醉倒后卧倒在路旁,醒来后已是半夜,草的露水都沾在衣服上。正想起来之时,见一人偷偷摸摸立在树后,就呼问是谁,答:“你不要害怕,我是鬼,因为这里的群鬼喜欢捉弄醉酒的人,我是来此为你守护的。仆人问:“我俩素昧平生,你为什么要守护我呀。”答:你忘了呀?我死之后,有人造我妻子的谣言,你心里不平,为我的妻子平息了谣言。因此我在九泉下也很感激你。说完鬼就消失了。仆人也来不及问他是谁。自己也不记的有此事。大概无心一语,黄泉下也听到了吧。
日期:2016-08-05 19:13:00
以下故事出自《洞灵小志》 清:郭则沄
251 范醒桥
有个叫范醒桥的人,天津人,是吉林阿城站的站长。一晚梦到父亲从天津来,说有难,让他速速归来可解此难。于是他就跟随父亲回来,到一渡口时,遥遥见对岸涌出一山。边上有人说:“此是普陀岩,顶礼可以求保佑。”这时他觉得自己身体卧在床上,见观世音菩萨和韦陀像,就一惊,从梦中惊醒。自此后他就发愿持佛。过了一个月,得知他父亲病危的信息,于是更加虔诚的祈祷于佛前,并发愿印施经咒,并乞求减自己的寿以增加父亲的寿命。等他到家时,则父亲的病已经好了,父亲说:“昏厥中到了阴间,碰到一吏,说我已经增寿了,让我马上回来。出来时,昏暗辨不清方向,行走了很久,似乎看见家门就在前面,就拼命往前走,于是就苏醒过来了。于是病也慢慢好了。后又梦到一个童子从袖中拿出翠色的桃子,让我吃下,于是身体更加健康了。”他父亲现在七十四岁了,但容貌看起来像五十岁左右的。
日期:2016-08-05 19:56:00
以下故事出自《聊斋》
备注:这个故事不是我翻译的,是从网上搬运来的。
252. 三生
湖南有个人,姑且称之为湖某,能记得前生三世的事。第一世是县令,乡试中作同考官,负责阅卷。有个叫兴于唐的名士,在考试中落第,冤愤而死,拿着自己的考卷到阴司里状告湖某。兴于唐的诉状一投,和他患同一种病死去的冤鬼,成千上万,共同推兴于唐为首领,结成同伙以作响应。湖某便被摄到阴司中,和众鬼对质。阎王问他道:“你既然负责评阅文章,为什么革除名士而录取平庸的人?”湖某叫屈说:“我上面还有主试官,我不过是奉命行事罢了。”阎王便发签,命小鬼去拘拿主考官。过了很久,将主考官拘来,阎王告诉他湖某的辩解,主考官说:“我不过最后汇总,即使有好文章,帘官不推荐,我又怎么知道呢?”阎王道:“这件事你们不能互相推卸责任,都算失职,按律应受笞刑。”刚要施刑,兴于唐不满意,大声鸣起冤来,两阶下的众鬼,万声响应。阎王问兴于唐缘故,兴于唐大声说:“笞刑太轻,应该挖出他们的双眼,以作为不识文章优劣的报应!”阎王不同意,群鬼号叫越发猛烈。阎王说:“他们不是不想得到好文章,只是见识太鄙陋罢了。”众鬼又请求剖出他们的心,阎王迫不得已,只得命小鬼剥去考官的衣服,用刀剖胸剜心。两人滴着鲜血,嘶呀痛叫,众鬼方才高兴。纷纷说:“我们终日在阴间里气愤烦闷,没有一个能出这口气的人。现在多亏兴先生,才消了这口怨气!”于是哄然散去。
湖某受刑毕,被押投到陕西,托生为普通百姓的儿子。长到二十多岁,正赶上家乡闹土匪,他被掳入贼寇中。官兵前去剿捕,俘虏了很多人,湖某也夹在里边。心里还想自己不是贼,希望官府能辨认出来释放。等看到大堂上坐着的审判官,年龄也是二十多岁,仔细一看,却是兴于唐。湖某大惊道:“我合该死了!”不长时间,被俘虏的人全部释放了;最后是湖某,审判官不容他申辩,立命杀了。
湖某冤魂到阴司中,状告兴于唐。阎王没有立即拘拿兴于唐,等到他官禄享尽,迟至三十年后才勾来阴司,两人当面对质。兴于唐因乱杀人命,被法托生为畜牲;考察湖某生前的行为,曾打过父母,罪行和兴于唐均等,也罚作畜牲。湖某恐怕来世再遭报应,清求托生个大畜牲。阎王便判他托生为大狗,兴于唐为小狗。大狗生在顺天府的一个市场中。一天,大狗卧在街头,有个南方来客牵着一条金毛狗,只有狐狸那样大。大狗仔细一看,正是兴于唐。心里轻视它小,一口咬住了它。没想到小狗反咬庄了大狗的喉咙,吊在大狗的脖子底下,像个铃铛一样。大狗嗥叫着翻滚扑腾,市场上的人怎么也分解不开,不一会,两条狗都死了。
又一块到阴司打官司,各说各理。阎王说:“像这样冤冤相报,何时算了!现在我为你们和解。”于是判兴于唐来世做湖某的女婿。此后,湖某又托生到庆云。二十八岁时,考中举人,生了一个女儿,长得十分文静漂亮。世族大家争着提亲,湖某一概不答应。一次他偶然经过邻郡,正赶上学使定等公布岁试考卷,一个姓李的列一等卷第一名,就是兴于唐。湖某将李生请到旅舍,殷勤招待。打听他的家庭情况,知道还没成亲,便将女儿许给了他。人们都说湖某爱才,却不知这是前世的姻缘。不久,李生将湖某的女儿娶了去,两个人感情很好。但李生常常依仗着自己的才气,慢待老丈人,经常一年都不到丈人门上。湖某也忍了下来。后来,李生中年失意,屡考不中,湖某千方百计替他夤缘,才使他科考得志,如愿以偿。从此以后,翁婿和好亲如父子一般。
异史氏说:“因为一次被黜,仇恨三世不能化解,怨毒之深到了如此的程度!阎罗的调解虽然很恰当;然而阶下有这种冤情的人千千万万,如此众多,莫非天下考官的爱婿,都是阴曹地府里那些因被黜而悲呜呼号的冤鬼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