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36节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09 15:22:12
  周公忌父先行回国,路上遇到晋献公,就对其说:“可以不用前去参加会盟了,齐侯南征北战,好大喜功,这次会盟纯粹是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并且,在下近日夜观天象,推演周易,发觉晋国可能要有动乱,晋侯您当务之急应该是安定自己的国家,所以在下建议您还是打道回府吧。”
  晋献公权衡一番后,听从了周公忌父的建议未去盟会(晋国是侯爵之国,但是从晋献公开始自称公爵)。晋献公回国不久后就因病去世,晋国随即发生内乱,齐桓公率诸侯联军前往晋国干涉晋国内政。齐桓公打到高粱之地就率联军回国,留下隰朋率领军队会合秦军拥立晋惠公回国即位,具体细节等讲晋国时再说。
  霸业巅峰——葵丘会盟
  公元前651年春,在位三十一年的宋桓公去世了。虽然有关宋桓公的史料不多,但是我们仍然能判断出他是一位讲究仁义的好国君,好伙伴,好父亲,真汉子!无论是会盟,还是征讨四方,宋桓公都坚定的站在齐桓公身边,跟随齐桓公除暴安良!我觉得正是靠宋桓公的努力,齐桓公才能成功的拉拢到楚国周边的江、黄、道、柏等国家,比较成功的遏制了楚国觊觎中原的野心,可以说宋桓公是齐桓公的左膀右臂。宋桓公薨后,世子兹甫继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公元前650年至公元前637年在位)!

  公元前651年夏,齐桓公、周襄王的代表周公忌父、鲁僖公、宋襄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和曹共公在在宋国的葵丘(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会晤,重温过去的盟约。齐桓公宣读了盟约: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其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世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干预国家大事…………。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周公忌父代表周襄王将胙肉赐给齐桓公:“天子祭祀完文王、武王,特派遣在下将胙肉赐给伯舅您。此外,还赐给齐侯您丹彩装饰的弓箭以及天子的马乘。”
  在场的诸侯们听后震惊不已,这可是无上的尊荣啊!胙肉代表了天子无比的信任、恩宠齐桓公;丹彩装饰的弓箭代表着征伐天下的权力;天子乘用的车乘代表了齐桓公的品秩堪比天子!齐桓公听后欣喜若狂,就要下阶拜谢,周公忌父赶忙扶住他道:“天子特意派在下传话:‘伯舅您这么大的年纪还如此鞠躬尽瘁,奖赐一级,从今以后不用下阶拜谢。”
  齐桓公听后就要得意忘形的直接上前接受赏赐,管仲咳嗽了一声,桓公回头见管仲在摇头,并且轻声说道:“不可”,恍然大悟,于是执意道:“天子的威严至高无上,小白我岂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不下拜,我惟恐在诸侯位上摔下来,给天子留下羞辱。岂敢不下阶拜谢?”
  于是齐桓公下阶拜谢后,才登上台阶恭敬的接受祭肉。这一切都被周公忌父看在眼里,他很清楚齐桓公的如意算盘,但是表面看起来依然对齐桓公充满了敬佩之色。不管怎么说,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了前所有的高度。

  这一年的秋天,诸侯们又在葵丘会盟,周王依然派周公忌父前来参加会盟。齐桓公这次更兴奋,因为北方超级大国晋国的国君晋献公因为生病而错过了夏天的会盟,但最近病情好转,表示要亲自前来参加秋季会盟。不管晋献公前来参加会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只要他能来,就证明了齐桓公的号召力空前强大!
  日期:2017-03-13 08:39:18
  公元前649年夏,贼心不死的王子带暗中拉拢扬邑、拒邑、泉邑、皋邑戎人以及伊、雒之戎一同讨伐洛邑,一度攻进王城,还焚烧了东门,形势十分危急。秦、晋两国得知后迅速出兵伐戎救周。后来晋惠公居中调解,希望周王室同戎人讲和。晋惠公觉得自己这么做能比较妥善的解决周王室与戎人的冲突,但是他没有找到事情的关键。只要王子带一天不死,周王室永远不会安宁。所以,虽然戎人与周王室讲和,但仍然在王子带的唆使下时不时的派小股部队前来掠扰周王室。

  公元前648年,聪明的周惠王趁戎人刚与自己讲和之机,率军征讨王子带,失去了外援的王子带败逃至齐国(收留王子带可以利用他限制周王室复兴)。收留了王子带后,齐桓公立即派分量最重的仲父亲自前往洛邑斡旋。
  面对前来斡旋的当代姜子牙——管仲,周襄王不敢怠慢,以上卿之礼款待管仲。管仲叩拜辞谢道:“微臣乃齐国低贱的官员,况且我们齐国还有天子任命的德高望重的国氏、高氏二位上卿,大王您以上卿之礼接待微臣,如果国、高二氏按春、秋两季接受天子的命令前来朝见您,大王您再以什么礼节来接待他们呢?微臣谨请辞谢。”
  周襄王劝道:“舅父您乃当今绝世之才,并且品德高尚,德高望重,就连本王的舅舅都尊称您为仲父。所以舅父您就不要推辞了。”
  管仲推辞再三,最终接受了下卿的礼节。崇尚周礼的鲁国的史官左丘明对管仲给予了高度评价,才能冠绝天下,将齐国治理成超级大国但并没有居功自傲、恃才傲物,依然谦让和蔼!管仲能受到后世之人世世代代的祭祀,这是实至名归!
  公元前647年夏,齐桓公、鲁僖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咸地就徐国入侵杞国以及如何安定周王室事宜举行会晤。秋,按照会盟达成的协约,各诸侯国派兵戍守成周,以防止戎人进犯。齐桓公派大夫仲孙湫率军前去戍守。公元前646年,诸侯按咸地会盟达成的协约,在缘陵筑城然后把杞国迁至于此。
  徐国作为淮夷中最为强大的国家,并且时不时的侵伐中原各诸侯国,齐桓公为什么没有借着其入侵杞国之机讨伐他呢?反而一味的妥协,将杞国内迁呢。我觉得这是因为此时日渐强大的楚国在被齐桓公压制住北上的步伐后,转而向江淮下游扩张。齐桓公为了避免过分的打压徐国而促成徐楚联盟这一不利于齐国的局面出现,只能通过对徐国妥协的方法拉拢徐国,并且希望东进的楚国能与徐国发生冲突。果然…………。

  公元前645年正月,急于向东扩张的楚国以徐国亲附中原诸侯为由攻打徐国。三月,齐桓公、鲁僖公、宋襄公、陈穆公、卫文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牡丘会晤,商讨救援徐国事宜。随后,联军在匡地集结待命,此时齐桓公仍然不想与楚国发生正面冲突,就派偏师攻打楚国的附属国——厉国。
  此时联军内部产生了裂隙,宋国因为旧怨于这一年的冬天攻打曹国。而徐国因为有中原诸侯前来相救,就极度松懈,完全倚靠联军。楚国获知后,全力进攻,在徐国南部的娄林大破徐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