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监狱传说 (最真实的狱中经历)原创纪实连载》
第3节作者:
香菇哥哥
不过各个地方对收容审查的理解和实施并不一致,每个地方都成立了专门的类似看守所的收容审查所,在法院判决以前都羁押于收容审查所,判决有罪的在送往劳改监狱之前才关押在看守所,基本上执行的是看守所的职责,而看守所反而成了中转的地方。劳动教养所所收的都是不足以刑事处罚的违法人员,收容审查和劳教制度都是所谓的行政处罚,是一种行政强制手段,由公丨安丨机关决定,也就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内公丨安丨机关对公民的人身财产等自由享有部分的司法权。
因此在中国,违法和犯罪的处罚是不同的。违法称之为人民内部矛盾,而犯罪则称之为敌我矛盾。由此还延伸出了一种奇怪现象,许多只是轻微犯罪的人员,宁可上法庭接受正式宣判上升为敌我矛盾,也不情愿去人民内部矛盾的劳动教养。因为人民内部矛盾是由公丨安丨机关根据规定、办法之类进行裁决,而敌我矛盾却是由人民法院跟据国家法律来判决,裁决和判决的一字之差就有天渊之别,一些在法院可能只判几个月的罪行,在公丨安丨机关可能就会裁决为2年,3年。
随着法治的进步,1996年3月17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于1997年1月1日施行,该法取消了收容审查制度,因为收容审查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
1986年刚满16岁的刘涛,在本来是读书的年龄却走错了地方,令人很是费解,家里的亲人更是痛心和失望。说起来,青少年走入歧途的状况一般只有三种,一、是家庭条件太差,无人管教;二、是家庭太过溺爱,管得太松懈;三、是家庭管教过于严厉。而刘涛的情况绝对是管教过严引起的逆反行为,只不过80年代的家长们信奉的还是老一套的方法,认为棍棒之下才能学得好,思想上对逆反是什么慨念都还不能理解。
刘涛本身的家庭条件很不错,父亲、外公都是市一级的领导干部,和刘涛家庭条件类似的同班同学有不少,后来几乎都无一列外的都上了大学,走的是一条平坦的人生轨迹。只有刘涛,在省属的重点高中连高一都没读完便拐了弯,让家里的父母很是痛心。
在记忆中,刘涛印象最深的便是在家里自己房间的一面墙壁。这面墙壁是用来专门贴检讨书的,而且每到墙面贴满的时候,父亲便让刘涛扯下来,好留出空间再贴第二轮。检讨书的内容可以说涉及了各个方面的淘气和不听话,甚至有在放学的路上向小河里扔了快石头被正下班的父亲看见的事,只要父亲认为影响了别人的事,那绝对就是错的。每次伴随检讨书的肯定还少不了一顿板子,父亲说的话刘涛也从不敢说个不字,但从小学到初中刘涛却从未改变过,甚至每天的课程都是晚上父亲重新给教一遍,因为白天在课堂根本就没听进去。后来因为疑惑,母亲带刘涛去医院作过检查,结论是小儿多动症,可那个年代由于信息交流的不畅和各种原因并没有引起刘涛父母的重视,家里更多的是认为刘涛死不悔改。
长期的压抑和棍棒教育在刘涛身上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直接反应出来的就是任何人让刘涛帮忙或者有什么要求,刘涛都不好意思拒绝。在外人看来好像是耿直爽快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心理障碍,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刘涛与一些差生交往时,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另外一件事是刘涛至今都没有对人讲的。那是在他逃学与那些差生交往之前,有好长一段时间在晚上做着同一个梦,在梦境里自己蹲在地上越缩越小,父亲站在面前却越变越高越变越大,像个巨人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涛甚至有了精神障碍。在面对父亲训斥时,偶尔会不由自主的发笑,并且有了癔症的感觉,经常觉得自己手指甲、脚趾甲要翻开似的。
也许正是逃学,不回家,和差生们在外面玩,才让刘涛的精神得到了放松,那个时候的刘涛还不能理解自己的不舒服和症状,他和他的父亲肯定不知道也不会想像到,如果不能放松,如果不能缓解会出什么事。所以有句话叫作塞恩失马,焉知非福。作父亲的现在也许已经能理解刘涛了,不管是谁都会希望有一个生龙活虎的儿子,而不是一个医院里的病人。
导致刘涛第一次受到公丨安丨机关处罚的事件,是刘涛与其它学校的低年级同学黄静去卖了十块上海手表。黄静还不到14岁,个子比刘涛矮一个头,但胆子却很大,经常敢一个人去商店抢东西,十块上海表就是前一天的成果。刘涛因为个头要大得多,又从不拒绝人,就成了人小胆大的几个同学所喜欢的搭档和保镖。80年代的街上,没有天网,没有巡警,一个小孩子拿着几百元钱或东西东游西荡,是不少人眼中的目标。那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价值几百元的上海表很是打眼,所以卖表的第二天就有线人把话带到了派出所。
M市的黑市被当地人称作小香港,差不多三百米的小街上每天都拥挤着形形色色的各种贩子,人流如潮,摊位林立。叫卖声、讨价还价声、自行车摩托车人力车的鸣笛声,交织在街道两旁的低矮平房之间,卖假古董的、收粮票的、收售各类赃物的男女老少穿插在卖菜的农民和小饭馆、茶馆之中,每个人都很兴奋的样子,这种原始的繁华会持续到一天的深夜。
刘涛后来才知道黑市里收售赃物的贩子们几乎都是各个派出所、刑警队、治安队的线民,因为要固定在一个地方讨生活,而又是违法的勾当,这些贩子就不得不用出卖作为交换条件来换取自己的生存,当然也有些人专门把当线民作为职业,为的是得到奖金。
80年代的派出所因为警力不足而大量使用联防队员,在刘涛的家乡把他们叫作二派,也就是假丨警丨察的意思,不过在那个年代他们的权力却很大,几乎和正式警员差不多,后来许多联防队员因为工作出色都转正成了正式丨警丨察,少数人在许多年后还成了小领导。
刘涛和黄静是在卖表的第二天上午又去黑市闲逛的时候被人突然挡住的,抓住两人的就是城厢派出所的联防队员,姓杨,大慨30岁的样子,1米75的个头,挺直的腰板,一眼就知道当过兵,一张严肃的国字脸看得刘涛很是紧张。
M市的城厢派出所由于在市中心,几十年来一直没变过位置,车库、办公楼也还是几十年前的造型,唯一不同的是外墙贴上了墙砖,屋内装修得有了气派,车库的大铁门栅也换成了卷帘门、、、、、、
当年车库的铁门栅,便见证了导致刘涛最终走向收容审查所的行为。
日期:2016-07-30 19:24:14
@香菇哥哥 4章 派出所的逃离
刘涛和黄静被带到城厢派出所时正是中午快吃饭的时候,一楼的办公室只有一间开着门,一个女丨警丨察在埋头写着什么,两人都是第一次被派出所抓,心里忐忑得不得了,既怕家里知道了挨骂,又怕在派出所挨打。杨联防让刘涛和黄静自己脱下鞋带和皮带,然后收了过去。两人站在杨联防的办公桌前,不知所措的望着杨联防,又不时的相互瞄一眼,既像是打气,又像是在安慰对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