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灭——海陵王完颜亮的九维人生》
第5节

作者: 一峰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16 08:16:00
  施宜生强忍内心的强烈冲击,拚命不让自己流下眼泪。幸而相见时间短,赵构所说的话也不过是问候金国皇帝和太后安康及感谢金国皇帝派使祝贺新年及礼节不周深表歉意之类的客气话。施宜生也转达了金国皇帝对宋主的问候及对宋国太后的悼念之意。会见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结束。赵构又命大臣就驿馆赐宴,不用乐。同时赏赐茶酒名果、袍服、幞头、牙笏、金带、金鱼袋鞾、良马及鞍辔等物,又赐纱罗银50两,色绫绢150匹。随行人员也都有相应赏赐。

  因为宋国办丧事,许多娱乐都被取消,但是几乎每天金使都能得到各种赏赐。施宜生也终于得以在都亭驿馆内休息,望景,吟诗。他还在驿馆墙上题诗一首,诗曰:
  “江梅的烁未全开,
  老倦无心上将台。
  人在江南望江北,
  断鸿声里送潮来。”

  宋国派吏部尚书张焘为馆伴使招待金国正副使臣。张焘是秘阁修撰张根之子,在宋国名声很大,对金国一向态度强硬,曾因得罪秦桧而托疾不出。
  日期:2017-01-16 08:16:55
  施宜生久闻其名,心里曾指望着见不着他,谁知宋国恰好安排张焘做了馆伴使。当时宋国上上下下风传金国日夜造船调兵,而宋主不信,不做任何防备,以免假金口实,张焘就负了特别使命。众人在都亭馆驿中相见,张焘大赞宜生诗作,说他即使在宋国凭此才华功名亦唾手可得,官位必会在他张焘之上。
  施宜生口中谦逊不已,心里十分欢喜,拉着张焘的手向副使耶律翼介绍说:“这就是使南朝不拜受我国诏书的张子公。你可能不知道当年张通古、萧哲出使南朝,南朝已接受我国要求,宋主准备拜受诏书。当时张公道:一屈之后,不可复伸,廷臣莫得救,曾鲁仲连之不如,岂不获罪于天下万世。最终宋主未曾拜受。真真令人佩服。”
  张焘谦逊不已,表示没想到施宜生竟然知道这么久远的事情,自己都忘了当时是怎么说的,没想到施尚书竟记得这么清楚,佩服之至,可惜可惜。

  耶律翼上前见了礼,心里对施宜生的介绍有些疑惑。他不知道,宜生此言其实是为了讨好张焘,而耶律翼听上去,却好像在长他人的威风,不像是金使应该说的话,而张焘却从这句话中听出破绽来了。他向施宜生赠送其家乡建窑一套黑瓷鹧鸪斑茶具,同时附赠一句话:“这建盏中有施公家乡的泥土和烈火,好自藏用。”赠送耶律翼一对龙泉青瓷盖罐。说这是他个人仰慕两位金使,聊表敬意。耶律翼觉得那只茶碗,黑不溜秋,十分不起眼,不知道宜生为什么会感动得两眼含泪。倒是自己得的这件青瓷盖罐看着敦实实用。

  张焘乘机与施宜生畅谈家乡物事,故园近年变化。张焘还说到自己死后要落叶归根,归葬乡里。又提到姜太公封于齐,子孙五代死后都运回周地安葬。还引用古之君子的话:“乐,共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还说不仅他如此,宋主在绍兴高埠上建陵寝,以望中原。说到激情处竟高声吟诵据他说是自己最喜欢的高适的一首《除夜作》: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日期:2017-01-17 07:58:01
  耶律翼虽懂汉语,却没有懂到可以理解唐诗和《礼记》的程度。施宜生本来就心神不定,听了张焘一番话,也生了首丘之心,只因耶律翼在旁,不敢显露。张焘对施宜生的心思早看到眼中,约定明日请两位金使去天竺烧香,这才告辞回府。
  第二天,张焘果然如约而至,带着宜生、耶律翼先游西湖,登雷峰,吃宋嫂鱼羹。张焘说我主曾乘龙舟游西湖时尝此鱼羹,赞美不已,今已成名品。
  午后再登武林山,游天竺寺,拜佛上香。赵构又赐沉香、乳糖,酒果和斋筵。张焘和施宜生还斗了一回茶。耶律翼看着二人击打出来的白色茶沫子,奇怪这有什么吃头儿。一顿畅饮后,就要出恭。张焘忙命人引耶律翼去茅厕,并说副使大人不喜坐在阴凉的屋内,乘着天好风清,领着副使大人游览游览冷泉亭和呼猿洞,观赏观赏飞来峰的风景,看看山岚云影、听听泉声松籁,一定要小心伺候。耶律翼也确实不喜欢枯坐在屋子里,喝什么味道怪异的茶。

  室内,张焘、施宜生二人边吃茶边闲谈。张焘询问宜生在北国可否适应,金主待之如何,家眷安康与否,致仕之后可否想回到故乡终老,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宜生手里拿着茶筅,挑着茶沫子,说自己在金国曾与金国皇帝斗过茶,大赞金国皇帝文武全才,诗词豪俊,点茶、象戏无所不能,曾有个外号叫“孛烈汉”,意思是貌类汉儿。金国皇帝不仅相貌像汉人,习性喜好也像汉人,且胸怀大志,雷厉风行,是难得的圣君明主。又说金主曾赐自己一柄大扇,扇面写有金主亲笔所提的字: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兴致之下又接连背诵了完颜亮几首诗。

  日期:2017-01-17 07:58:49
  张焘听了频频点头,说施宜生遇明主,日后还要高升。又向施宜生请教,听说金主曾作诗有“立马吴山第一峰”之句,不知全诗是怎样的。
  施宜生侃侃而谈,说起当初如何在使者中派入画工,画成临安湖山图,如何在听了柳永的《望
  海潮》词后诗兴大发,如何在图上画影作诗,诗曰:

  万里车书一混同,
  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
  立马吴山第一峰。

  张焘听罢,赞叹道:“果然北国之风别有一番超凡气魄。不知是金主一时诗兴,还是确有其心?”
  施宜生一听此话就愣住了。他本来有些含愧,幸在金国取得一份功名。自己在宋时未曾腾达,今以金使身份使宋,见到了景仰已久的宋国皇帝,又有张焘极力奉承,动以首丘之情,听到张焘这一问,不由一惊,接着就犹豫起来,也不答话,只是低头默默吃茶。
  张焘也不追问,静静地为施宜生冲饮,陪着一起品茗。
  突然施宜生放下茶盏,站起身来,手指向门外,也不看张焘,兀自说:“今日北风甚劲!”
  张焘一愣。
  施宜生伸长胳膊取案上的毛笔,提高嗓音,拉着长调道:“笔——来!笔来!”
  张焘一下子就都明白了,这是廋语,即暗示
  金兵“必来”。当天张焘就将宜生的隐语报告给到朝廷。
  到了正旦日,赵构因太后丧,不受朝。施宜生等到西上阁门进名奉慰。
  施宜生没有想到多疑的完颜亮早就安排了许多眼线。当时耶律翼就感觉施宜生举止有些失常,当他得到密报知道宜生泄漏了军情后自己也十分紧张,惟恐受到牵连,他举止慌张不安,连宋国君臣都看出来了。
  日期:2017-01-17 08:00:14

  施宜生泄密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尤其看到耶律翼坐立不安的样子更是感到绝望。本来按惯例金使在临安住了十二天后辞别,启程回国。初七日乘马出北阙门宿赤岸,初八日宋主赐宴班荆馆,九日在赤岸接受宋国送伴使宴请,然后北上。可是两位金使却不肯再等一日,八日匆匆接受完御宴,就来到赤岸上塘河边,与宋国送伴使匆匆喝了几杯酒就告辞登舟北上了。第三天,施宜生等人来到镇江府,宋国要按例请宴,耶律翼不肯赴宴,甚至说自己要先走。施宜生如同掉进冰窟窿里一样,只得出面谢绝了宴请,跟着耶律翼北去。一行人很快来到了金宋界河淮河岸边,这是宋国送别金使的最后一站。按礼,宋国送伴使应当在船上与金使饮三杯送别酒。可是这日天明,宋国送伴使金安节来到淮河岸边时,惊讶地发现金国贺正旦副使耶律翼竟先渡淮北去了,整个使团的人包括正使施宜生在内都不知道耶律翼是什么时候走的。施宜生哪有心情喝酒从容饯别?忙命开船北归。宋使金安节呆立在河边,只能望着驶到淮河中流的施宜生行礼拜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