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取得了广州禁烟的胜利,虎门销烟的壮举一直被颂扬和传说。但是拨开历史的迷雾,这真的算是胜利吗?
日期:2016-12-21 18:20:23
四、广州禁烟:正义背后的天朝傲慢
林则徐官声清廉,勇于任事,行事果敢,在清廷官吏中,他无疑是佼佼者。查禁鸦片,也具有无可辩驳的正义性。虎门销烟让林则徐在中国近代史的形象变得高大伟岸,成为后世敬仰的民族英雄。在广州任上,林则徐积极致力于新知,主持翻译了西洋资料,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但他挟持行商为人质,断然停止中英贸易,封锁商馆,关押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其他夷商,强令义律和鸦片商人签写甘结等行为,今天看来未必算是恰当,其中过激之处不言自明。当然,我们不能据此就否定林则徐的伟大,不能否认林则徐禁烟的正义。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林则徐的过激,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天朝傲慢的体现。所谓“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其实也并没有看得更远。
今天读历史,时时可以发现历史的诡吊之处。譬如义律,本来是一个鸦片贸易的反对者,他在公文上曾经强调:输出鸦片来获取利润,是英国的耻辱。但历史的走向中,他却成为挑起中英战争的鼓吹者。义律曾多次向林则徐发出战争的威胁,但林则徐的判断里,义律只是威胁而已。他们之间文化的隔膜,注定彼此的对话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互相都不理解对方在说啥,想干什么。
当时清廷很多官员认为,洋人离不开中国的茶叶、大黄,否则就会消化不良,统统毙命。林则徐也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所以断绝贸易就成为他致胜的不二法门。还有一种说法是,洋人膝盖不能打弯,倒地之后不容易爬起来。林则徐比这种说法略略进步一点点,他在给皇帝上呈的《英人非不可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的夹片中说:“夷兵除枪炮之外,击刺步伐俱非所娴,而腿足裹缠,结束严密,屈伸皆所不便,若至岸上更无能为,是其强非不可制也”。当英国军舰已经出现在广州不远的洋面上时,林则徐压根就不相信战争临近,他先后给皇帝的奏折里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未奉该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伏查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载运鸦片”。
料想各位看来这些史料,也许就不会认为杜哥是在菲薄古人了吧。杜哥还是那句话: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所处的时代,林则徐在广州的作为,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天朝傲慢的体现。所谓“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其实看得并不远,看得并不清。
闭目塞听的傲慢,迎来即将的是中华民族近代史屈辱的开篇。这酸爽如何意会,如何言传?
日期:2016-12-22 09:01:17
5、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虎门销烟后,中英之间的贸易也就暂时中断了。英国商船千里迢迢,跨洋越海到中国来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钱,现在贸易中断,英商们个个急得没猴耍了。
林则徐的政策还是一贯的:具结,然后才能贸易。而义律坚持不具结,宣布一切商船不得进入虎门。双方在具结不具结的问题上都十分实心眼,憋着力气较劲。
但英国的商人们不大答应了,他们大老远到中国,就是为了做生意赚银子。现在生意不让做了,这日子可咋过呢。于是他们找大英帝国的驻华商务监督义律,要求领导放下面子,替大英的商民考虑考虑。
义律知道中断贸易不是个事,毕竟自己就是负责监督贸易的,生意做不成了,要自己这个商务监督干啥。于是义律通过照会(清方认为是禀帖),请求英国商船在澳门交易。
不签字具结,还要做生意,门都没有。
林则徐回复义律,禁止在澳门贸易,所有英船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具结然后进广州贸易,要么离境。若不具结,一切免谈。
就在林则徐和义律较劲的时候,发生的另一件事,让双方的关系进一步趋向恶化。
1839年7月7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廿七),一群英国水手到广州沙尖嘴村喝酒,也不知道因啥原因。这群英国水手和当地的村民干上了,双方打了一场国际化的群架。打架的结果是,中国的村民林维禧被打成重伤,被抬回去,第二天就两腿一蹬,挂了。
义律知道情况,心里知道坏事了。这帮子精力过剩的水手也真是不长眼色,竟在这个节骨眼上惹出这么大的乱子。要知道现在的钦差大臣林则徐可不是好惹的,让他知道了那还得了。这事要赶紧善后,一旦被林则徐知道了就麻烦了。
7月10日(道光十九年五月卅),义律亲自跑到沙尖嘴村调查处理。其实调查是假,平息事态是真。义律首先悬赏二百银元指证打人致死的凶手,悬赏一百银元指证首先滋事者。接着,义律又通过一个叫刘亚三的中间人,给林维禧的家属一千五百个银元,让林家隐瞒林维禧的死因。又给其他在打群架受伤的中方村民每人一百个银元,让他们保持沉默。
人死不能复生,况且眼前就是晃人眼的白花花的银元,于是林维禧的家属们同意了义律的要求。写下了“(林维禧)由官涌经过,被夷人身挨失足跌地,撞石毙命。此安于天命,不管夷人之事”云云的字据。
这事按说就被义律这样掩饰过去了,但是林大人明察秋毫,岂是那么容易被忽悠的。
日期:2016-12-22 11:07:59
五、擦枪走火是因为啥
义律的暗地里动手脚,最终还是没躲过林则徐的目光如炬。
7月12日(道光十九年六月初二),林则徐知道了林维禧的案子。他觉得案情蹊跷,所以命新安县(广州府新安县,今深圳、香港所在地的旧称)县令查办。这一查就查了水落石出,林维禧是被打死的。
杀人偿命,自古通理。于是,钦差大人林则徐下令,义律交出杀人凶犯。
义律不干。案情不明,现在还没找到凶手呢,怎么交?再说,大清的法律,动不动就打屁股、砍脑袋,实在太野蛮了,我怎么敢把大英帝国的公民交给你们?
义律说,我们的外相巴麦尊多次宣布:世界各地任何大英帝国公民都有权利受到政府的保护,大英公民在世界各地触犯法律,都应该依据大英帝国的法律进行审判,绝不能将侨民交给当地的“野蛮法律”审判。
义律说的这事叫领事裁判权,就是一国通过驻外领事等对处于另一国领土内的本国国民根据其本国法律行使司法管辖权的制度。他施行的前提是,两国必须建立领事级的外交关系。大清和英国没建立外交关系,义律也不是英国驻华领事,就连义律驻华商务监督的职务,大清官方也是不承认的。所以义律找这样的借口,就是想袒护这些英国水手。
林则徐知道义律是在玩心眼,耍花招,但要想让义律乖乖交出人犯,就必须驳倒他。于是林则徐马上组织人翻译《万国公法》,并且找出义律不享有领事裁判权的证据。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