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蛇走虺(我家世代蛇医,02年被调去研究金虺蛇毒,世界从此不同)》
第1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30 06:47:29
  “昶”作姓氏很少见,但在我们瑶山古寨提起来,是无人不晓的。因为昶家世代都是蛇医,传承至今,在治疗毒蛇毒虫咬伤上,很有些手段。
  昶家的蛇医传到我这里,是第92代。我知道这么一说肯定有人要骂,孔子传到现在不过才七十多代,你家哪儿来的啊?能九十多代?
  您先别急着骂,看完下面的再说。
  我们昶家是云南河口的瑶族,但祖先源于湖南梅山,历史上被称为梅山峒蛮的地方,我在族本上看到过“曾有梅山七峒之山业”的文字。民国前后,梅山改名为雪峰山,所以现在你说梅山,人家不一定知道是什么地方。在商末周初的时候,古梅山里有七峒蛮王,互相结盟,共同生活。因作为一个整体,所以逐渐各有分工:一峒瓜果、二峒草药、三峒养禽、四峒牲畜、五峒渔猎、六峒耕种、七峒钻洞。这个当然不是严格区分的,应该只是各峒的主体事务。我们昶家是二峒的,而且专精于医治毒蛇毒虫咬伤。

  后来西边的古蜀国出兵助周伐商,周武是从商纣的西边进攻的,巴蜀之师则先往东到湖南,然后再北上。根据族本上写,虽然那时七峒仍旧几乎是独立的,但名义上已属于商王朝,所以七峒蛮王便领兵抗击古蜀军队。但古蜀国的鱼凫王,所率兵力极为强悍,七峒蛮王最后战败。没多久,岳阳的铜鼓山也破了,商朝的南方门户大开,所以古蜀国的军队就长驱直入,最终与周武王的军队在牧野会师,合力将纣王的商军彻底击败。

  因此,我们昶家就是在七峒蛮王战败时,进行了第一次迁移,到了郴州的莽山附近定居。

  时间到了北宋年间,朝廷持续对梅山发兵,虽然昶家早就迁走了,但大部分瑶民当时还是生活在那里的,不与中原通、不服王化,所以宋朝将攻打梅山峒蛮的过程,称为“开梅山”,前后一共持续了有百年左右。昶家祖先看北边一直兵荒马乱,觉得梅山怕是撑不住,担心梅山一破,那再往下可能宋军就要到莽山了。于是又开始举家迁移,最终到了西南边陲,云南河口这里定居。这已经是最边陲的地方了,与越南老街只隔着一条红河。

  我们瑶族有个特点,就是居住的地方必须有山有林,叫做“入林惟恐不密、入山惟恐不深”,这可能已经成为了血液里的基因。如果让我们住在遍地钢筋混凝土的城市,却没有足够浓密的秀山青水绿树包围,那就会极为难受。
  所以我现在,整日就浑身不自在,憋得慌,有时甚至感到透不过气,做梦都想回到瑶山古寨里去。
  日期:2017-06-30 07:01:22
  蛇医,在老年间,人们称为蛇郎中。但不管何时,干这行的风险都特别大,除了像我们昶家这种祖传的,以及真就天生对这行特感兴趣的以外,基本上只有穷苦人才愿意学这个。为什么?因为得以身试毒,也就是说要在自己身上试验蛇药的疗效。先让毒蛇来咬自个儿,然后再服用自家配出来的药,最后测试能否解毒,效果如何。有时候还没等让蛇咬呢,仅仅是在口尝各种蛇草时,就先中了草药的毒,一命呜呼了。所以但凡有点谋生门路的,都不愿干这个。

  但在解放前和古代,若能入此行,不但温饱不愁,平时请你去治病的人家,还得管好酒好饭,特别是到那些富商巨贾、达官贵人的府邸治病救人,收入更是不菲。仅凭这,在老年间可就是不得了的好差事。不过现如今,哪怕在我老家瑶山,被毒蛇毒虫咬伤的情况,也是大大减少了,更不用说在遍地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所以蛇医的营生,现在反而不如以前吃香。
  另外不管是炼制蛇药,还是平日钻研蛇毒毒理,都得去抓蛇,故而蛇郎中同时又得是捕蛇高手,如果捕蛇这门技术不过关,便铁定是没法吃这碗饭的。解放前以及古代,可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有些珍奇名贵的异蛇奇蛇很是难寻,不过如果一旦捕到,那便都价值千金,一辈子能抓到一条也就发达了。这可不是吹牛,就举个现在的例子——莽山烙铁头在黑市上的价格,不就一条过百万么?所以在古代,穷人家的孩子争着抢着要学这行,业内的竞争尤其激烈。

  当一个地方的蛇郎中过多时,这种竞争就不仅仅是激烈的问题了,而是残酷,残酷到什么程度?毫不夸张地讲,就是生死相搏。
  旧时习武之人打擂台前要画生死状,生死状一签,台上生死便各安天命。可是现在的人谁能想到,那时的蛇郎中也有比武,而且也得签生死状,这种事我听说过很多。简单讲下其中一个。
  民国十五年时,有个外地的蛇郎中,挑着家当药材等来到苏州城里。找了个地方安顿下来没几天,就被人喊着约好三天后在虎丘比武,输了的立马就要离开苏州城,或者不离开但也不可以再做蛇郎中。生活所迫没办法,总不能刚来还没开张呢就走吧?于是只得硬着头皮如约来到虎丘。虎丘相传是吴王阖闾的陵寝,自古便是苏州最负盛名之处,游人熙来攘往,远远便瞧见黑压压一群人围了个大圈看热闹,正是蛇郎中们在此比武。

  怎么个比法?赛前先签生死状,参加比武的每人自带一条毒蛇,蛇种不限,也不能事先让别人知道自己要带什么蛇来,防止事先准备。号令开始后,蛇郎中们便用自己带来的毒蛇咬别人,当然自己也得被别人的蛇咬,最后再用随身带来的药材给自己疗伤解毒。通常每次这类比武,总会有两三个蛇郎中因为手段技术不高明而丧命,很残酷。
  结果那年苏州的比武下来,这新来的,仅用几根银针便替自己解了毒,而照例有几人无法自解,眼看倒地昏迷,即将撒手人寰之际,这人出手相救,把他们全从鬼门关上拉了回来。被救的几个,从此便奉此人为师,饶是如此,也不能再在苏州行此行当,只得往南到浙江去了。
  我挑这个故事说,是因为这个蛇郎中,跟我家里很有渊源,但不是昶家人,所以名字就不明说,因为他的后人,至今还在江南一带行此营生。
  日期:2017-06-30 07:02:36

  1、
  我虽然出生于蛇医世家,但说真的,在记忆里却几乎没有专门苦学过蛇医这个印象,因为蛇医的点滴都融入到生活中去了,成了一个日常一样的东西——每天放学后,就陪着父亲或者爷爷进山采药,既是采药,同时也是玩,打雀儿和野兔、掏鸟窝摘果子,下河游泳摸虾,真是寓药于乐了。
  插句题外话,可能有人会问,你不是瑶族吗?为什么汉语还不错?是这样的,瑶族和藏族、蒙古族等不同,虽然瑶族是有古文字的,但古代就失传了,失传后就基本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了;到了唐宋时,开始使用汉字。姓氏也是与汉族一样的,比如最早的十二姓氏,我家的昶姓在瑶族已经算是绝对特殊的了。
  我们平日并不是专采蛇药,而是普通药材占多数。因为瑶寨里的人很少会出去到医院看病,一般生病了,都会请寨里懂医的人用草药解决,所以草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着比较重要的位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