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年九月三十,诏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使,统领十二总管约六万人。那时候,李靖已经五十岁了,而他的平萧铣的名义长官李孝恭,仅仅三十岁,而李孝恭算是一个听话的好领导,这也决定了战争的顺利进行。讨萧梁时,同时任命庐江王李瑗,黔州刺田世康出辰州道,黄州总管周法明出夏口道,合攻萧梁。
上述除了李靖、李孝恭外,其他的人如果记不住,也没有关系,他们都是跑龙套,基本上没有台词。
李孝恭日后被画上凌烟阁,多少有点虚。因为他每次辉煌的战绩,都有李靖的影子存在。但也不能忽视李孝恭最大优点:虚心听取李靖意见。
实为不易。
日期:2017-08-03 14:16:41
观唐初诸战役中,李唐宗室必居统军一把手,李世民就不说了,李神通(李渊堂弟),虽然老打败仗,但是一直活跃在前线,柴绍(李渊女婿)守在吐谷(yù)浑边界,时不时的要跨境问候一下吐谷浑。李道玄(李世民堂弟)-讨刘黑闼战死的那位。再到现在李孝恭(李渊堂弟)。
李渊的目的很明显,最大的功劳,永远属于老李家的人。
3、太快了
李孝恭、李靖到了夷陵(今湖北宜昌),当时江水暴涨,漫过原来的江岸,使得原来岸上看不见的岩石,变成了暗礁,威胁着前进的船只。水速比平常快,稍有不慎,盲目开动到不熟悉的陌生水道,威武的战船,会被暗礁、激流撕成一堆烂木板,夹杂着唐兵的尸体,随着大江逝水东流去。
大家:江水过激,船毁人亡太危险。
李靖:兵贵神速,攻其不备灭萧贼。
领导:听李靖的。
这不是李靖最后一次和大家唱反调。
在一片听天由命的危险之中,唐兵带着祈祷与希望,飞快的与战船向东飘去,望着向后甩开的重重青山,才知道战船的迅猛速度。他们带着高速的战船该如何停船的疑惑,来到了清江城。
萧铣部下文士弘,驻守清江城,他见水流如此大,认为船能起航的,多半因为停不下撞成烂木板。
只有疯子才会来进攻。
所以,守备稀松。
当一群疯子真的出现时,对于毫无准备的文士弘,最好的形容:太过突然,以至于大脑空白,不知该如何是好。
日期:2017-08-03 14:47:13
平常的应对机制,在此时的慌乱情况下,完全无法发挥,这种突如其来的压力,让文士弘变成了白痴,无法及时组织士兵抵抗。
文士弘败。
夷陵在梁国都江陵(今湖北荆州)上游,夷陵的失守意味江陵毫无遮挡。
而此时作为国都的江陵,只有守军几千人!
天下尚乱,何视京畿要地之不重也。
萧铣没有想到唐军的速度这么快,而萧铣的大部分军队还在岭南打仗。
萧铣大脑中的意识,和真实情况的差距,大概只有突然看见江陵城下唐兵的惊诧,才能测量出来,才能震醒他内心的悔恨,他想要补偿自己的掉以轻心,却发现没有材料。
唐军抵达江陵城下。
李孝恭:集中兵力,把几千人的梁军彻底干挺了。
李靖:对方未制定抵御方案,力在急战,楚人悍勇,缓一天,等他们分兵守城,便会分散,再攻击也不迟。
李孝恭:听我的。
整个平定江南战争中,这是李孝恭唯一一次没有听从李靖建议。
李孝恭让李靖守营地,自己亲自领兵出击。
在李孝恭策马前进的时候,结果就注定了。
江陵守城的梁军依靠一时的迅猛作战传统,吓住唐兵,让唐兵不敢轻易进攻,以此拖延时间,等待勤王军队,萧铣的胜算会增大。
李孝恭的进攻,显然符合了萧铣的优势发挥。
李孝恭败绩。
但李靖是战神,只以胜利为目的。他没有像史万宝那样,以李道玄诱敌,想最后独揽功劳。李靖没有看着李孝恭失败,在旁加以讽刺,显示出自己的神机妙算。
日期:2017-08-03 14:57:43
这不是李靖的风格。他是个以公事为重的纯种爷们。
他面无表情的注视的战场,双眼深邃而镇定自若,内心平静的像无风的湖面,仿佛唐兵的失利和他无关似的。
李靖不是在战场上学佛入定,而是在等待白驹过隙的机会,只有内心能够摒弃战败的恐惧和战胜的狂喜,才能冷静的做出击败敌人决定。
李孝恭失利后,梁军争抢唐军丢弃在战场上的财物。
此时的梁军已经失去了组织力。
出击正在此时。
梁军正在兴高采烈哄抢无主认领的财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再也没有办法体会到战士打靶归来的乐趣了。李靖派兵将这群爱贪便宜、无组织无纪律的梁军,切瓜砍菜般的收拾了。
李靖不喜欢给敌人休息的时间,他喜欢追击的敌人连滚带爬的逃走。梁军没能做到这个动作的,基本上是爬不起来了。
梁国败兵浑身是伤,满身是血的逃回城里。失败像传染的病菌,低落了士气,也折磨着他们的精神,死神临近的沉重感,让得他们胡思乱想,也让他们做着新打算,是与这座城共生死,还是屈膝投降换一种生活方式。
他们思考的时候,绞住江陵的绳子勒的越来越紧。
李靖乘胜占领江陵外城、水城。水城里有大量的战船,却没有掌握战船的人,李靖向李孝恭常建议,将这些战船全部放到江里,让其顺流而下,敌人援军看见后,会认为江陵已破,迟疑不敢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