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爽晚清》
第14节

作者: 凤城杜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12-31 09:17:40
  八、英国人又来告状了?
  2
  英舰陆续集结广州的时候,林则徐奏报道光皇帝,英夷“未奉该国主调遣,擅自粤洋游奕,虚张声势”、“伏查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载运鸦片”。其后九龙、穿鼻中英大大小小多次冲突,林则徐都奏报,大获全胜。钦差林则徐大人的奏报,让道光皇帝没把广州的英夷当回事。
  1840年7月17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十九),道光皇帝还收到林则徐的奏报,说广东水师火烧了英夷的“办艇蓬寮”(船只停靠,水兵休息的地方),英方无能为力。道光正为林则徐的战绩高兴的时候,定海失陷的消息传来了。
  7月20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廿二),道光皇帝收到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奏报。英夷三千人已登录定海。

  7月24日(道光二十年六月廿四),又收到乌尔恭额的奏报,定海失陷,英夷逼近镇海。
  此间,林则徐奏报英夷不断有舰船集结的奏折也送到道光皇帝的书案上。林则徐的奏报是6月底发出的,送到道光皇帝手中就已经是7月底了。这真不怪林大人,只赖当时通讯条件,靠驿马飞驰传递信息也就只能是这样的结果。但是,道光皇帝震怒了,他觉得林则徐一直在骗自己。让林则徐去查禁鸦片,结果他将事情弄砸了,还一直在骗自己!
  8月3日(道光二十年七月初六),道光皇帝收到闽浙总督邓廷桢的奏报,说在定海击退英夷,获得胜利。其实就是英国战舰布朗底号想送信,他们不让人家送而已。大清封疆大吏的奏报,水分实在是太大。
  8月4日(道光二十年七月初七),又收到乌尔恭额的奏报,英国好像又增添军舰,而且英夷好像要送什么文书。道光皇帝正郁闷呢,尼玛,邓廷桢在厦门能打赢,你乌尔恭额却弄丢了定海。皇帝一生气,后果很严重,乌尔恭额就被革职了。
  8月9日(道光二十年七月十二),琦善奏报,英国舰队已经来到大沽口。道光皇帝彻底慌神了,英国人从广东到浙江,从浙江又到天津,英国军舰正在天津大沽口外耀武扬威,他们到底是要干神马?
  日期:2017-01-01 11:58:46
  八、英国人又来告状了?
  3

  英国舰队出现在天津大沽口,紫禁城里的道光皇帝有些慌了。这时,他想起前几日乌尔恭额奏报,夷人递送文书的事情。于是谕令琦善:“倘有投递禀帖情事,无论夷字汉字,即将原禀进呈。”
  有了皇帝的谕令,琦善就积极主动地派出官员和英国舰队接洽,接收了咨会和《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的副本。
  8月19日(道光二十年七月廿二),几经周折的《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终于送到了大清皇帝的手中。英国远征军第一个任务总算完成了。
  《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几经周折,终于送到大清皇帝手中。道光皇帝看了这封信,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安稳地放了下了。原来没啥大事嘛,英国人又来告状了。当初就有个叫洪仁辉的洋人来告过状,今天和洪仁辉一样的高鼻子、蓝眼睛、黄头发,一样想法的洋人又来告状了。
  道光皇帝为啥会认为懿律不远万里,率领着武装舰队是来告状的呢?问题就出在这封信的汉译本上。我们且看看这汉译本头几句是怎么说的:
  “兹因官宪扰害本国住在中国之民人,及该官宪亵渎大英国家威仪,是以大英国主调派水陆军师,前往中国海境,求讨皇帝昭雪申冤。”
  看看这汉译本的口气,完全是受了委屈来向大清皇帝告状的口气,道光皇帝怎么能不暗自放心又心中窃喜呢。这样言辞恭顺的告状信不就说明,英夷还是尊崇天朝上国的,还是把大清皇帝当做天下共主的。
  《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多半的篇幅是对林则徐广东禁烟活动的指控,然后提出五项要求:一、赔偿货价(指被焚鸦片);二、中英平等外交;三、割让岛屿;四、赔偿商欠;五、赔偿军费。
  英国把《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当作对大清的最后通牒。信中先指控林则徐在广东的行为损害英国国家尊严,伤害英国商民利益,然后要求清政府必须答应五项要求,否则就进行战争。

  因为翻译的原因,道光皇帝把这封最后通牒理解成告状信。信里前面对林则徐的指控是为了让皇帝主持公道,替他们伸冤;后面的五项要求是向朝廷乞恩,让朝廷给他们一些金钱上的补偿。
  不在同一个频道上,接收的信号不一样,这还怎么好好地沟通呢!
  据茅海建先生《天朝的崩溃》一书里提到,日本学者佐佐木正哉在英国档案馆所抄的《巴麦尊致中国皇帝钦命宰相书》的汉译本和琦善进呈给道光的译本完全相同。这也许就说明,这个汉译本是英国人自己翻译成这样的,不是清朝官员从中捣鬼,故意歪曲的。真相到底如何,现在还不得而知。若真的是英国人自己翻译成这样,那么历史确实有趣得紧,让我们在读史时可以痛快地捧腹大笑一番。

  日期:2017-01-02 17:50:15
  八、英国人又来告状了?
  4
  道光皇帝自认为弄明白英夷的目的,于是他就开始处理这场官司。
  8月20日(道光二十年七月廿三),道光通过琦善向英夷谕旨:
  “大皇帝统驭寰瀛,薄海内外,无不一视同仁。凡外藩之来中国贸易者,稍有冤抑,立即查明惩办。上年林则徐等查禁烟土,未能仰体大公至正之意,以致受人欺朦,措置失当。兹所求昭雪之冤,大皇帝早有所闻,必当逐细查明,重治其罪。现已派钦差大臣驰至广东,秉公查办,定能代伸冤抑。该统帅懿律等,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
  道光皇帝在谕旨里算是好好地过了一把天下共主的瘾,但懿律并会那么听话。你说“著即返棹南还,听候办理可也”,我就乖乖地“返棹南还”了?懿律的想法是,清廷要么议和,答应五项要求;要么就开打,谁打赢了就听谁的。现在让我们“返棹南还”是什么意思。
  8月27日(道光二十年八月初一),英国舰队驶入白河口,要和大清官员交涉。

  8月29日(道光二十年八月初三),琦善派船向英国舰队送去二十头阉牛、二百只羊和许多鸡鸭。大清果然热情好客,即使是来挑衅打架的,也算客人,先招待好了在说。
  8月30日(道光二十年八月初四),中英官员见面会谈。英国远征军总司令,全权公使懿律本来准备出席,后来怕琦善没有拥有全权,和自己地位不对等,有损大英帝国尊严。所以他称病不出,委托副全权公使,自己的堂弟义律出席。
  会谈在热闹友好,非常激烈且十分扯淡的气氛中进行。会谈进行了六个多小时,毫无结果。琦善坚持让英国舰队“返棹南还”,义律要求清廷答应五项要求,否则就开战。鸡同鸭讲,说不到一块去。会谈的唯一成效是,英国舰队离开天津,在海面上游荡去了,这还是琦善恳求加忽悠的结果。
  9月12日(道光二十年八月十七),英国军舰再次驶入白河**涉。琦善又是一番忽悠,但意思却很明确:一切好商量,但议和最好在广州,你们还是“返棹南还”吧。
  碰上琦善这样的官场老油条,懿律和义律两兄弟彻底是没招了。他们也想干脆一咬牙在天津开战,打得清廷接受五项要求。但考虑到对北方的军情和地理不熟悉,贸然进攻没有把握。加之季风将要过去,若迁延到冬季,海面有可能结冰,对舰队行动带来不便。思来想去,还不如返回南方。既然琦善说到广州议和,那就走吧,只要不打仗就可达到战争的目的,那何乐而不为呢。

  日期:2017-01-03 13:13:25
  八、英国人又来告状了?
  5
  英国人走了,道光皇帝开始部署人事,着手彻底处理这场英夷“告状”事件。

  9月17日(道光二十年八月廿二),道光皇帝明发上谕,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准备“驰驿前往广东,查办事件”。
  9月28日(道光二十年九月初三),道光皇帝以“误国病民,办理不善”的罪名,下旨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并命令林则徐折回京城,邓廷桢由福建前往广州,“以备查问差委”。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