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10节作者:
历史化学
有周以前,“男女杂游,不媒不聘”(《列子·汤问》)。就是说在周朝以前,男女之间可以随便往来结合,没有人说三道四,出面干涉。但是周朝建立后,统治者们就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人们关系和行为的礼法礼制,这其中就包括有对婚姻行为的规范。在古代人们一直都非常重视媒人的作用,甚至把媒人看作是,构成婚姻关系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古老的《诗经》里就曾多次提到媒人的作用。例如《诗经·氓》中就有“匪我愆期,子无良媒”、《诗经·南山》和《诗经·伐柯》也都有“取妻如何,匪媒不得”的诗句。意思都是说,要娶妻子没有媒人是不行的。就连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也曾情绪激动地宣称:“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滕文公下》)还有一则真实的小故事,更能说明媒人在当时的婚姻构建中,是多么的重要。《战国策·齐六》载:“齐闵王之遇杀,其子法章,变姓名,为莒太史家庸夫。太史敫女奇法章之状貌,以为非常人,怜而常窃衣食之,与私焉。莒中及齐亡臣相聚,求闵王子,欲立之。法章乃自言于莒,共立法章为襄王。襄王立,以太史氏女为王后,生子建。太史敫曰:‘女无媒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终身不睹。”此事《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也有记载。太史敫认为自己的女儿没有经过媒人的介绍,就与人私通的行为,是对自己的莫大侮辱,那怕和女儿私通的是本国的国王也不行。为此他不惜与女儿彻底决裂,终身不与其相见。可见当时“媒妁之言”比“父母之命”还要重要。因为有的当事人其父母可能已不在世,或者是不在跟前。但是没有媒妁之言却是万万不可的,是不被社会习俗和礼法精神所接受的。而齐襄王时代离刘邦成婚时,也就仅隔了大约七十年,沛县也紧靠齐地,风俗应该大致相同。
不错,吕雉嫁给刘邦是其父主动许女于他,但让媒人提亲是那个时代的重要习俗,也是礼法礼制上的成规。再说,你不让媒人去提亲,人家怎么知道你到底接受没有接受这桩婚事?就算刘邦敢于蔑视习俗,不为礼节所累。但吕家毕竟是体面人家,不似寻常百姓、粗俗市井,面子上的事总还是要讲的吧。况且其母还不乐意此婚事,他刘邦再怎么着也不能不顾及吕母的情绪吧。因此无论从当时的礼法礼制、社会风俗,以及出于对吕家的尊重来看,刘邦都必须请媒人前去提亲。而且做为刘邦本人的终生大事,他也不能草率从事,而不尊重当时的各种规矩。
反过来说,如果刘邦一开始就知道,吕公嫁女给他的真实意图,明白了他葫芦里卖的原来是如此之药,那他就不会煞费心机地将自己如此编排一番了。那样他倒是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地躺在家里,等着吕家人把一个如花似玉的大姑娘,像进贡品一样抬进自己的家门。即便如此,起码的礼数、必要的程序,他也不可能不顾。
日期:2017-08-02 10:30:02
3、 老父相面之谜
刘邦的聪明还不止于此,有时候遇到了难题,能自己解决的,就不一定非要把神请出来。他不是个懒汉,事事都要烧香磕头。吕雉嫁给刘邦后,接连生了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女儿就是后来的鲁元公主,儿子就是后来的汉惠帝。开始的时候刘邦可能对吕雉很亲爱,这一点相信吕雉也能感受到,不过有一件事恐怕还是会让她感到不爽、感到耿耿耿于怀。
早在吕雉嫁给刘邦之前,刘邦就已经同一个姓曹的妇女相处多年。《史记·齐悼惠王世家》上说,她是刘邦的“外妇”。外妇,按照《辞海》上的解释,就是正妻以外未经结婚而同丨居丨的妇人,也叫外妻,就是今天所说的情妇。而且这个女的要早于吕雉八、九年先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并被取名叫刘肥。我们都知道,吕雉是个生性非常嫉妒的女人(从其残杀戚夫人这一点上,就可以格外看出)。你说,对刘邦的这个事,她多少能不有点生气吗?再加上曹氏那头也是家,刘邦免不了要常去看看。忍不住的时候,吕雉也就难免有些怨言。不过对于刘邦来说,这并不是什么头疼的事。那个姓曹的女人由于身价的问题,可能不得不为人谨慎、处事低调,不好与人生事。刘邦平时再多向着点吕雉,吕雉虽有怨言也就无从发作了。要是这样,一家人到也和和睦睦相安无事。但刘邦不是那种长时间愿意和老婆情人泡在一起的人。他是个闲不住的人,愿意四处跑动,愿意到处交友,更愿与人一起喝酒吹牛。况且他还是个小小的亭长,少不了要到单位去上班,还要时不时地外出执行公务。长时间的不回家也就成了常事。这样吕雉一个人待在家里,不但要带孩子而且一大堆家务活也要做。像田间劳作这样一些重体力活,估计也往往是她一个人边带着孩子边自己干。久而久之,吕雉实在憋不住的时候,难道就不会向刘邦诉苦,甚至发火。你说,一个女人摊上这么一个男人,即便你真是什么龙啊神的,时间一长又有几个女人会容忍下去的。
刘邦这个人好就好在,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却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明白吕雉的埋怨是有道理的,连他自己都觉得多少有点对不住,所以并不像有些男人只会对自己的老婆一味地耍横。除了好言抚慰之外,他也尽可能多地回来帮帮妻子。但他并不想改变自己。他要想个绝妙的办法,好让自己的这位娇妻,从今以后毫无怨言地接受,或者默认自己的这种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无拘无束来去自由的个性。那么刘邦能做到这一点吗?他的妻子吕雉对此能够接受吗?让我们回到《高祖本纪》里的另外一幕吧。
有一天,刘邦请了假,放下亭长的工作,要回到家中帮助妻子吕雉一起干农活。当时吕雉正带着两个孩子在田间除草。这时,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头,拄着拐杖走过来,要讨口水喝。吕雉不但给了他水喝,而且还给了他一些吃的。吃完饭后,这位老头给吕雉相了个面,说:“夫人,你是天下的贵人啊。”听了这话吕雉马上就有些激动:“是吗?那请老人家再给我的两个孩子也相相面吧,”说完吕雉就把两个孩子领到老人跟前。老人看看男孩说:“啊,夫人之所以能成为贵人,正是由于这个男孩子的缘故啊。”那时刘盈才仅仅一岁多点,路还都走不稳。接着又看看女孩,也说有贵人相。吕雉听了之后,甭提有多高兴了,刚才还疲惫不堪的她,立刻就感到浑身充满了使不完的劲。作为报答,吕雉马上又塞给了老头两个窝窝头。那位老头刚离开没几步,刘邦马上就从旁边的屋后走来,问吕雉刚才和谁说话呢?吕雉赶快迎上前说,刚才有一位过路的客人,为我们母子相面,说我们都是大贵之人。刘邦还没等她说完,就问那人现在在哪里。吕雉说:“还没有走远。”于是,刘邦飞快地追上老头,询问他关于面相的事。老头说:“刚才让我看过面相的夫人和两个小孩,他们的面相都像您。而您的面相更是贵不可言哪。”其实这个老头并未走远,刘邦和他说话的声音也很大,大到足以让吕雉能够听得一清二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