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16节

作者: 历史化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虽然,刘邦傲慢无礼,特别是对待儒生很不友好。但当时那些东征西讨、攻城略地,而路过高阳的诸侯将领有几十个人之多,郦食其听说这些人都器量狭窄,喜欢讲究繁琐的礼节,好自以为是,不能以豁达的心胸听取正确的见解,所以便远远地避开他们。等刘邦来到陈留的时候,郦食其当然会听到一些关于刘邦的各种事情,使他感到刘邦这个人不同于以往的那些人,是一个可以在他手下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人。因此他才决定要投奔到刘邦的帐下。

  不像张良是在和刘邦有了一段时间的接触,对他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才最终跟随了刘邦。也不像后来的韩信和陈平那样,跟了这个主不行,然后又投奔了另外的主。郦食其是在刘邦还未成气候的时候,就选择了他而一心投奔之,可见其是很有眼光之人。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刘邦十分高兴,觉得郦食其这个人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儒生,是个很有见解的人。刘邦马上设宴招待,席间他问道:“郦先生,有什么好的计策能否讲出来呀?”郦食其回答说:“足下带着乌合之众,聚集一些散乱的人马,数量不到一万,想用这点兵马直接去进攻强大的秦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把手伸进老虎口里去试探啊。这样是不行的。赶紧停止这种冒进,先调整一下目前的策略。眼下的重点应该是先拿下陈留县城,这里是天下的交通要道,控制着四通八达的地方,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城中还贮藏着大量的粮食。所以我们不能放过这个地方。我跟陈留的县令关系不错。我请求为您出使县令,去劝他向您投降。如果他不听,足下就率兵攻打他,我就做内应。”这是郦食其给刘邦献上的立马就能看到成果的计策。刘邦于是按计行事,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陈留县城。只是如何依计而行,《史记》和《汉书》上都并未细说。《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上只说“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大家不要小看这个计策,这可是在《史记》中记载的第一个被刘邦所采用的计策。不从别的方面看,仅从能取得大量粮草上来看,该计策对刘邦当下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不管怎么说,只有拥有了大量的粮草,才能为扩充兵员和壮大势力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啊。也只有壮大了势力才有可能一路所向披靡,并最终顺利地打进关中啊。否则凭你那不到一万的乌合之众,连一路上较为强大的秦军都可能打不过,还能打进关中?因此,急需大量粮草,也许正是刘邦毫不犹豫就采纳郦氏计策的重要原因。所以,我说郦食基是刘邦初期的重要谋士,为他赶在项羽之前先攻入关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刘邦誉为三杰之一的张良,虽然先前已经跟随了他有一段较长时间,但也是在这之后,才给刘邦献出了有价值的计策。现在我们就顺便先说说张良的这个计策。

  日期:2017-08-02 15:25:23

  ——那是在攻下陈留之后的事。刘邦的军队展转打到了河南的南部,即现在的南阳,当时叫做宛(音冤)城的地方时,《史记·高祖本纪》第一次记述了张良所献计策的内容。当时宛城中有不少秦军坚守,刘邦怕在此作战要延误攻入关中的时间,因此打算放过宛城率兵继续向西进攻。张良劝阻说:“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沛公您虽然想快一点攻入关中,但秦朝的军队还很多,而且他们又都凭借着险要的地势拒守。现在如果不拿下宛城,那么宛城的守军就会从我军的后方发起攻击,强大的秦军主力又会在前面迎击我们,要是这样就很危险了”。如果把张良的这个计策,同郦食其的那个计策相比较,不难看出其中确有相似之处。因为郦食其建议刘邦攻取陈留的理由之一就是,你刘邦那不到一万的乌合之众去攻打强秦,无疑于是把手伸进老虎嘴里啊,是很危险的做法。与张良此时所说的“此危道也”的意思是相同的。因为拿下了宛城,不但解除了“宛从后击”的后顾之忧,而且还能通过兵员和粮草的补充更进一步地壮大自己的力量,为打击前方的强敌提供有力的保障。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刘邦攻打陈留的时候,张良并不在他身边。如果他在,估计也会给刘邦提出同样的建议。因为那时张良正在帮助自己扶立的韩王打江山呢。

  那么,张良又是在什么时候重新回到刘邦的麾下的呢?
  在攻取了陈留后,刘邦就向西进攻,当打到洛阳时,他就感到,要从这里经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打进关中实在是太困难了。也就是在这里,他重又遇到了正在同秦军打游击战的张良。老朋友重逢,当然很高兴了。张良更是感到还是和刘邦在一起能如鱼得水。而刘邦也同样感到张良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要想最终攻进关中,实现做关中王的美梦,非这样的人才帮忙不可。所以在帮助韩王平定了韩地之后,刘邦又重新要回了张良。

  日期:2017-08-02 15:26:33
  可能是听了张良和郦食其等人建议,刘邦放弃了打算从函谷关直接攻入关中的想法,决定率兵南下,绕道南线经武关(今陕西丹凤县东南一带)进入关中。当到达南阳地界时由于听取了张良的计策,刘邦兵不血刃地就拿下了宛城。——关于这一段历史,《高祖本纪》也有较详细的记述。当刘邦率军绕过了宛城,向西进军时,途中张良对此思考之后,觉得这样做不好,赶紧指出了这种做法的危险性。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那句“沛公虽欲急入关,秦兵尚众,距险。今不下宛,宛从后击,强秦在前,此危道也”。一经提醒刘邦立刻醒悟过来,连夜又率大军从另一条小道悄悄返回,到天亮的时候,已经把宛城包围了三层。城中的南阳郡守吓得以为大势已去,就要拔剑自杀。他手下有一个叫陈恢的舍人,舍人是什么呢?舍人就是当时的一种官名,属于侍从一类。这位陈舍人赶紧拉住郡守的手,说:“现在还没有到走投无路的地步呢,你稍等,看我的安排。”说完他便翻过城墙,来见刘邦,说:“我听说,足下和各路诸侯立有盟约,谁先进入咸阳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如今您停下来围攻宛城,宛城是大郡的都城,与它相连接的城市有几十座,而且人民众多,积蓄的物资也很多,官员们自己认为投降后一定会被杀死,所以都决心登城防守。如今足下整天停留在这里攻打宛城,士卒的死伤一定很多;如果率军离开宛城,宛城的军队又必定会尾随在足下的后面追击。这样,足下向前因为阻力重重,就会失去先入咸阳的约定,向后又有着强大的宛城军队的威胁。为了足下着想,不如立下盟约,招降宛城的官员,封赏它的郡守,而让他留下为您驻守南阳,然后抽走他军队的精锐部分,率领他们一同向西进攻。那些还没有被攻下的城邑,听到了足下如何优待归顺者的消息后,肯定都会争着打开城门等待着您的到来。这样足下向西行进的道路,就会通行无阻了。”听了陈舍人请求投降的这番滔滔不绝的大论,刘邦当然很高兴,这可真是求之不得的,立即拍板就这么定了,马上封南阳郡守为殷侯,并赏给陈恢一千户的食邑。刘邦的这一点就很了不起。谁要是为他做了贡献,他不是给个官做就是封个爵位,这也是人们愿意跟从他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