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记解刘邦及汉初人物之谜》
第29节

作者: 历史化学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8-02 20:23:32

  对于一切早已成竹在胸的韩信,当然没有辜负刘邦的厚望。他先让一部分人大张旗鼓地去修复被烧毁的栈道,并声言要从此出兵讨伐三秦,以此迷惑敌人。暗中他却私下里率大军,从没有敌人把守的故道(又名陈仓道,自宝鸡市的陈仓经凤县至汉中的古道)出陈仓向关中的章邯发起猛攻。(“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语就是由此而来。)猝不及防的章邯被打得一路大败,最后不得不躲进废丘(今陕西兴平市)城中据守。就这样韩信很快就平定了三秦重新占领了关中,为刘邦同项羽争夺天下,正式拉开了序幕。

  当然刘邦更不是等闲之辈了,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他也留心治理好被占领的地区,在那里设置好郡县并选拔官员加以治理。他还把原来秦皇室占有的大片园林,分给当地的农民耕种。虽然战争需要征调大量的兵员和物资,但刘邦也尽可能减轻人民的负担。据《汉书·高帝纪上》说,汉高帝二年二月,刘邦下令“蜀、汉民给军事劳苦,复勿租税二岁”,就是说,因蜀汉一带的百姓在战事上过于劳苦,而免除他们二年的租税和徭役。还据《汉书·高帝纪上》记载,也是这一年,关中一带遭遇到大饥荒,其严重程度到了人相食的地步,为了解决饥荒问题,刘邦下令把饥民分散到粮食较为充裕的蜀汉地区。当然也有人会说,那不过是刘邦为了保住自己的兵源而已,并非是什么真正关心老百姓的生死。但是从现有的史料来看,二千多年以前能这样做的统治者可以说是极少的。

  在这一点上,项羽可就差远了。除了烧杀抢掠,他从来不知道应该把占领区的土地,看成是自己的家园,占领后的重点工作就是搞好建设。这就注定了项羽这类人,是不可能在同刘邦这类人的争夺中赢得天下的。
  由于刘氏集团的齐心协力,局面很快就被打开了。平定了关中之后,急于争夺天下的刘邦,又立刻率军攻打到了关外。就在这时,项羽营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陈平也投奔了过来,日后他也成为了刘邦的重要谋士,并且还被临终前的刘邦钦定为大汉的后继总理大臣。他是汉初重要的人物,也是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不但绝顶聪明,还是当时有名的美男子,但一辈子又总被人背后说坏话。早在家乡的时候,他就因不管家里的生计,而被自己的嫂嫂说坏话。天下大乱后,他先投奔了魏王,没几天,就因有人说他的坏话,而被魏王给赶走了。接着,他又投奔了项羽。开始项羽比较重视他,还封他为信武君。他也投桃报李,很替项羽卖命。可是好景不长,当他听说项羽因怒要杀他时,吓得他又跑到到了刘邦那里。没想到,到了刘邦那里后,还是被人家说坏话,差一点又被赶走。还好,刘邦不是糊涂蛋,没有全信他人的胡说八道,辨明是非后,觉得陈平是个人才,立马把他当个宝贝似的重用起来。直到吕后时期,吕后的妹妹吕媭还在吕后的面前极力说陈平的坏话,大有要置陈平于死地的劲头。还好,吕后也有着杰出领袖的素质,没有听信妹妹的谗言。可以说,被人说坏话,几乎伴随了陈平的重要人生阶段。陈平老是被人背后说坏话,大概与他的为人处世有关。他可能是个多少有些恃才傲物、不太合群的人,因此总会让嫉恨他的人到领导面前去说他的坏话。所以这样的人才,如果不是遇到杰出的领导,是很难被信任、被重用的。在陈平一事上,也说明刘邦的领袖才能要远高于魏王和项羽等人。

  日期:2017-08-02 20:29:01
  出关的汉军到达洛阳后,当地有个叫董公的三老拦住了刘邦的去路,告诉刘邦说义帝被项羽派人给杀了。所谓三老,就是掌管教化的地方官。《史记》并无记载这位董公还说了些什么,但《汉书·高帝纪上》中却有相关的记述。三老董公对刘邦说:“臣闻‘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故曰:‘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为无道,放杀其主,天下之贼也。夫仁不以勇,义不以力,三军之众,为之素服,以告之诸侯,为此东伐,四海之内,莫不仰德,此三王之举也。’汉王曰‘善。非夫子无所闻。’”

  董公的话按现在的意思就是,做事如果顺从道德就有希望成功,违背道德就会灭亡。进行战争没有正当的理由,就难以取胜。所以说,在讨伐前告诉大家,要消灭的那个人是乱臣贼子,这样才可以战胜他。项羽残暴无道,放逐并杀害了他君主,因此他就是天下的敌人。征服天下靠得是仁爱而不是勇猛,是道义而不是暴力。现在让你的手下为义帝披麻带孝,并把项羽弑君的罪行告诉各路的诸侯,以这个为理由向东面的项羽发起讨伐。这样一来,四海之内就没有谁不仰慕您的德行,这可是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三人)一样的壮举啊。刘邦听后说,您说的很对,就按您说的办,如果不是老先生,我还听不到这样的教导。这就是《汉书》上的记载。刘邦明白了这可是联络各路诸侯,名正言顺公开讨伐项羽的绝好借口啊,也是可以趁此机会公开向全天下表明自己是义帝的继承人,是正统的象征,而项羽则是全天下人人得以诛之的叛逆,这样一来,自己就拥有了强大的道义力量。

  这个三老董公原来并不曾受过刘邦的管辖,但是刘邦一到他就献上打击项羽的计策,可见已从大英雄沦为暴匪的项羽是多么地遭人痛恨。这个建议对刘邦实在是太重要了。义帝名义上是天下的君主,因此谁先主持了义帝的丧事,谁就等于先向天下宣布自己是义帝的继承人,是新一代的君主,从而也就在道义上抢占了争夺天下的制高点。陆贾写的《楚汉春秋》上说“董公八十二,遂封为成侯。”就是说,董公当时已经有八十二岁了,因为给刘邦提了这么个建议,随后就被刘邦封为了成侯。

  刘邦立刻为义帝发丧,并当众大哭起来,追悼会也开了三天。虽然是表面文章,但这样的表面化的东西,对刘邦来说,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刘邦还派遣使者,告诉诸侯们说:“天下人共同拥立义帝,大家都作为臣子而事奉他。现在项羽先放逐义帝,后又把他杀死在了江南,这可是大逆不道的罪行。寡人亲自为义帝举办丧事,诸侯们都穿着白衣致哀。我现在将出动关内所有的兵力,并收集三河(指洛阳一带)地区的士兵,乘战船顺着长江、汉水南下,希望和诸侯们一起去讨伐楚国的那个杀害义帝的人。”

  这道檄文发出后,立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有五位诸侯觉得有道理,同意跟着刘邦一同去攻打项羽。这样一来刘邦不但不用孤军作战了,而且更彰显出他代表着正义的力量,从而也让自己从一方诸侯成为了争夺天下的领袖。可见道义也是一种资源,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软实力。而项羽却始终不懂得这一点,所以老像个大玩童一样,总爱干一些违背道义的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