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遗踪:三个核潜艇兵的求生之路》
第5节作者:
火滚2016 日期:2016-08-23 23:31:09
其次水和过氧化钾会产生大量的水汽,在生活舱还可以,如果在动力舱和指挥室就有可能产生不可控后果。
最后,水和过氧化钾产生的氧气是纯氧,大量呼吸纯氧对人肺部也有伤害。(同学们如果有吸过双氧水产生的氧气就会知道那是一种刺激性较强的气体,因为氧气气体里有双氧水残留)
水也不行,那还能怎么办呢,有了简易“氧气瓶”较充分的氧气,李建业大脑思维比之前清晰了一点。
几十块的氧气板可以维持全舱九十多号人员的氧气呼吸,需要的风力按平时站在氧气舱门前听到的风力估算,氧气转换风扇功率起码也得有几百瓦吧,千、百、十……
也就是说一个人需要的氧气转换功率是十瓦级别。
日期:2016-08-24 02:12:11
“风扇,有了,落地扇一般都有几十瓦。但好像还有些什么因素没有计算,是什么……是什么呢?”李建业望着舱门口处的风扇。
“空间,越大的空间,需要恢复氧气浓度的时间就越多,越少的空间对应小功率风扇就可以在尽量短的时间恢复空气中的氧气浓度。”
“哪里的空间较少呢,”
“指挥室,太大。”
“厕所,容不下太多氧气板。”
“起居室,没有舱门。”(起居室是没有舱门隔开的,为的是人员流动方便。)
“食物储藏室,没错,就食物储藏室吧。”因为艇身右侧的食物储藏室里面的食物储备已经用完,李建业进去时只剩下几箱矿泉水和散落堆放在储藏室艇身左侧,而且空气好像也不太浑浊,空间不大不小,面积5米宽、6米深,高也有3米多,开口在娱乐室。而且最理想的是空间不大不小,还有一道门,可以相对阻隔空气的流通。
日期:2016-08-24 15:28:59
第六章 移居
走到舱门报警灯的地方,摸索了了一下,在报警灯旁有一个大喇叭,沿着喇叭的的电线顺利的找到了插头,把插头拔了下来,顿时间整个舱室的呜呜声减少了很多,剩下的就只有后舱室传来的警报声和动力舱里机器的轰鸣声了。
“好好呼吸,我们都能活着。”李建业理顺了呼吸,拔下“呼吸管”说了一句,又快速的把呼吸管插进嘴里。走到风扇旁边,把风扇拖到堆放工具的地方,立起来,想跪在风扇前操作,由于长长的“氧气瓶”还吊在胸前,不太方便,不得不又站了起来,
日期:2016-08-24 16:32:38
左手固定风扇罩,右手在风扇罩外沿摸了一下,找到锁住前后风扇罩的螺钉位置,俯下身子想用右手找螺丝刀,但“氧气瓶”还是碍手碍脚。
直接就用左手托住“氧气瓶”右手把几把螺丝刀拿起,左手放开“氧气瓶”提起风扇,走到电脑操作台前,把螺丝刀都放在桌子上,站着把风扇摆好在地板上,用不同的螺丝刀比划了一下,找到一把合适的螺丝刀,拿着螺丝刀三两下就把风扇前面的一块风扇罩取了下来,用手拨弄了几下风扇扇叶,还好,和风扇后罩没有触碰,后罩部分虽然有变形,但不严重。左手拿起风扇前罩,外沿变形不严重,只是中间部分凹凸不平。
日期:2016-08-24 17:29:53
李建业摸了摸头,这种情形,他以前在家里也碰到过,风扇罩是由很多根韧性较好的粗铁丝组成,变形了就很难复位。
时间不是很充裕,以前在家里就可以慢慢搞,现在不行。
习惯性的李建业四处张望,忽然看到了指挥室里艇身左后角不远处一个角落里有两张凳子和一台落地扇倒在地板上。喜出望外,赶紧起身走过去,外形完好,只是支撑杆和第一台风扇一样向前弯曲了一个很大的角度,想把它树立起来,但不稳,再看一下底座,原来底座也裂开成了两块。
日期:2016-08-24 18:35:30
由于两台风扇是同一牌子,李建业把第二台风扇的前罩拆了下来刚好可以对上第一台风扇,用螺丝刀固定好,迅速的找到原来指挥室的风扇插座,把修好风扇罩的风扇插头插上去。扇叶开始快速旋转。
这是指挥室第三样能动的物体了,算了算时间,应该又过去了十几分钟。
周围环顾了一下,看到张亚军挣扎着想站起来,李建业喜出望外,赶紧走上去右手托着自己的“氧气瓶”左手伸到张亚军腰部半抱着张亚军,虽然有些吃力,但张亚军还是努力的站了起来。
日期:2016-08-24 21:50:00
“走,这里不安全。”李建业放下“氧气瓶”右手迅速的拔开呼吸管说了一句,随即又塞回嘴里。
忽然想起了什么,把张亚军背靠舱壁杵着,看张亚军能撑得住的样子,就放开张亚军,快步的走向电脑桌旁边,右手快速的把几把螺丝刀抄了起来,转身扔到水桶里,然后左手托着“氧气瓶”跪在地上迅速的把所有的工具逐一的捡到桶里。发现桶里还有小半桶水。没敢把装着氧气块的袜子直接装进去,而是取出氧气块才放进桶里。
用右手掂量了一下,还好不算太重,张亚军应该能提起,于是放下“氧气瓶”,左手提起桶耳,站了起来,走到风扇旁边,右手抄起风扇,快步走向张亚军。
日期:2016-08-25 00:36:21
把水桶递了过去,张亚军右手伸出来拎桶耳。
李建业急了,左手直接把桶抵到张亚军的左手边。
张亚军只好伸出左手接过胶桶。
左手把张亚军的右手递高放在自己肩膀上,弯下身用左手抱着张亚军的腰部。(由于两人差不多身高,李建业只有弯下腰才能把做到这个动作。)。
就这样,两个人,五只脚,(有一只是风扇底座,)跌跌撞撞的沿着艇身右侧的起居室向生活舱尾部的的食物储藏室走去。
见到起居室里横七竖八战友的尸体,一路上张亚军几次的落泪。
但李建业知道,所有的一切都已成定局,现实中是生存,必须先生存下来。所以自己要坚强,不能让张亚军绝望。
日期:2016-08-25 01:13:55
由于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所以两个人走到食物储藏室的时候。时间又过去了十多分钟。离造好第一只“氧气瓶”过去半小时左右了。
李建业把风扇放下,双手搀扶着张亚军在储物室内左侧靠门口的地方挨着舱壁坐下。张亚军的水桶也放在自己的身前,右手托起“氧气瓶”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虽然窒息感还有,还好“氧气瓶”做得比较牢固,吊带也做得长度适中,只要咬住呼吸管,呼吸还是可以保证的。
李建业稍微打量了一下,储藏室中间顺着艇身方向有两排固定舱室中的金属货架,每排货架长大约5米宽1.5米,连地面一起算分六层,从地板到天花板每层大概有50CM高,每个货架由四组八根钢管焊接支撑着,后面货架板和舱壁无缝焊接在一起,每个货架格有1.25米长,货架顶部和天花板焊接在一起,也就是说货架离储藏室门口的舱壁有一米的距离,货架两边的过道大概接近70CM宽,中间过道尽头是一块镶嵌在舱壁里的温湿度控制仪表板,温湿度控制没有开启。货架板是不锈钢板,挺坚固的。每条过道天花板上沿着过道方向分别镶嵌着两盏节能灯,食物已经被全部搬走,剩下一把金属人字梯和几箱矿泉水散落在室内左侧过道里。(以下是食物储藏室构造图,比例画的不太好,请原谅。)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