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遗踪:三个核潜艇兵的求生之路》
第12节作者:
火滚2016
折腾了好一会,走到左侧中间的起居室后门过道,感觉到窒息感增大,算算时间也差不多过去一个小时,换上另一条呼吸管继续呼吸。
片刻李建业就来到一号储物室。赶紧先把所有大件的东西,逐件逐件的搬到平板车上。
日期:2016-09-01 01:15:25
清点了一下食物,主要还是大米多,其他如矿泉水也很多,(没办法,大家都喜欢矿泉水,最起码有点甜,淡化海水就差了点。)其次是军用干粮,还有一些调味料,一大堆真空袋装着看不清成分的食材,一堆软硬饮料等。还有在左右侧过道尽头各找到了一个小型的可移动生鲜冰柜,长差不多1米、宽0.6米、高1米左右,其中左侧一个冰柜积了水了,里面有些蔬菜和冰鲜,再一看原来电源线被拔开了,估计是潜艇事故时,冰柜移动自己脱落的,但还好没有翻倒,只是外形有些磕碰受损。右侧一个冰柜已经没有了食物储藏,冰柜被清空且没有电源,已经破烂不堪。
一时想不起怎么在缺氧的环境烧菜煮饭,不过无所谓,反正有军用干粮可以先顶着,军用干粮里有人体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应该够了吧。而且还挺开口的。
回到“氧气舱”只见张亚军已经制作好了很多氧气瓶,李建业数了数,足足有十二只之多。
日期:2016-09-01 15:33:50
第十四章 清理储物室
张亚军帮李建业把平板车上的食物摆在左侧货架上,也想帮李建业到隔壁舱室运货。但李建业制止了他,理由是氧气瓶还不够多,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的尸体清理才是最耗时间的体力活,九十多具尸体,要“长途跋涉”的从各个舱室运回一号储物室是个大工程,而且要收集好遗物,记录好,以便将来部队入档。必将耗时耗力。
看王晓乐状态稳定,继续做起了“搬运工”。
七八个来回,一号储物室的食物就被顺利的移到“氧气舱”。
两个冰柜也被搬到娱乐室里,找到储藏室门口的插座位置试了一下,还好装着食物的冰柜能通电,且受损不严重,也许是被食材堆积保护起来了,所以虽有破损,但还能通电运作。插上电源后,发现另外一只冰柜就暂时修复不好。
日期:2016-09-01 16:18:58
此时第二个难题出来了。李建业喜欢上了那些货架上的板,直觉告诉他,货架板大有用途,因为是不锈钢的,他想保留这些货架板,但如果把尸体都放到储藏室里面密封了,就会连同货架板一起密封,多可惜啊。但怎么才能取下这些钢板呢。
李建业习惯性的摸了摸自己被纱布包着的头。钢板虽然不厚,但是一整张五米乘一点五米的钢板少说也有二三百斤重。想起曾经在艇内看到有人使用过一台小型的电动手提切割机,但不知道存放地点,
日期:2016-09-01 17:16:23
不行,得请教王晓乐。于是走到了王晓乐的“床”头,只见王晓乐正在翻看着“反骨水”的说明书,虽然灯光不太亮,依稀可以认字。
“晓乐,我想把隔壁的货架板取下来,切割机有吗。”李建业问。
“有啊,就在后面工具舱底下。你不是在里面找到螺丝刀的吗?”王晓乐不知道工具舱很散乱。
“哦,工具舱的工具都散落到地上了,我没认真看,有电焊机吗。”李建业想电焊机也是必须的。
“有,放一起的。”王晓乐说。
“好,我去忙了,您歇着,有什么事叫亚军。”李建业说完走到了张亚军的“摊位”让张亚军帮自己换了两只“氧气瓶”固定在背部。
日期:2016-09-01 18:12:54
摸了摸张亚军的头,回头看了看王晓乐。“等会旁边会有一些响声,你不用理,继续做瓶子,留意一下王工。”(王工是艇员帮王晓乐起的外号,大家平时都这么叫他。)
没等张亚军应声,李建业就跨出了“氧气舱”,当然没有忘记虚掩上舱门。
到了工具舱,很容易的就找到了手提的电焊机和电割机,回到空荡荡的一号储物室。由于曾经也做过相关的工作,不到一个小时,两个货架的钢板就被分割成很多一块一块的小钢板,长宽大概是1.5米*1.2米。没用多久所有的小钢板就被李建业用手推平板车推到娱乐室靠近厨房的一个角落摆放好。
日期:2016-09-01 21:45:36
换了一条呼吸管,“贪婪”的李建业还把一号储物室的温湿度调节面板整个的卸了下来。(因为在调节温湿度时他发现调节板温度范围很广,甚至有零下的档位,习惯性的就卸下来以备后用。)
回到氧气舱时,张亚军“摆摊的地方多了几只水桶,原来自己出去出去干活时,张亚军到厨房又拿了几只水桶,到起居室收集了大堆的袜子,已经做好了二十多只“氧气瓶”,而且这次他直接就把“氧气瓶做成了小书包,直接背起就走的那种,这样就不用反复的捆扎“氧气瓶”了。
日期:2016-09-01 22:19:57
想做就做,卸下自己的“氧气瓶”,把低效的那只“氧气瓶”拔掉呼吸管,扔掉瓶子,留下呼吸管,拿起张亚军制作好的“小书包双氧气瓶”,把单独的呼吸管两头分别用封口胶接驳到两只“氧气瓶”的呼吸管上,(由于口径相同,用封口胶绕多两圈密封性就可以保证。)这样两只“氧气瓶”就被顺利的连接起来了。再从两只“氧气瓶”呼吸管的中央部位朝向嘴部的地方用裁纸刀捎开一个略小于嘴部的开口。这样配戴上“小书包”咬住“呼吸孔”就相当于两边的“氧气瓶”都可以从背部输送氧气到嘴部了。
日期:2016-09-01 23:11:12
教会了张亚军做改进好的“氧气瓶”,李建业开始准备把一号储藏室的所有通气孔都用电焊机焊死封堵住。但不知道储藏室有多少空气流通孔,向王晓乐问清楚才知道,储藏室除了左侧接近天花板舱壁有一个排气扇口、舱室门能通气之外,只有温湿度仪表板有线路连接的地方会有气孔连接到舱室外,其他地方没有通气通道。
由于整个储藏室舱壁都是金属构造,排气扇的电源线、天花板的节能灯电源线和温湿度调节板共用管线通道的。不到小半个小时,李建业就把储藏室舱室的排气扇通风口和温湿度电线管道给封堵了起来,当然“吝啬”的李建业还是把能利用的排气扇、灯管、甚至电线、能保留的都保留了下来,拿到娱乐室靠厨房的地方摆放好。
日期:2016-09-02 00:12:53
此过程他还到工具舱里翻找到了几卷电工胶布、一副墨镜、还有一盏头戴的手动充电LED探照灯,小心翼翼的套在自己受伤的头上,虽然有点疼,但勉强能套上。只要不剧烈晃动,痛一点也就不理了,这种皮肉之苦李建业还是能轻易忍受的,只是换“氧气瓶是会有些小麻烦。
忽然想到既然左侧有排气扇,那么右侧储藏室也会有排气扇口,由于没有启动,之前李建业没有留意到。氧气比二氧化碳轻,那么从二号储物室里获得的氧气就会从排气扇溜出“氧气舱”。而从“氧气转换舱”出来的氧气是很宝贵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