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
第58节

作者: 福建大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1-06 11:43:19
  第三十五章【白起该不该拒将之谜(下)】
  反方认为:白起不应该拒绝为将。理由如下:
  (1)白起拒将是因为白起与秦王斗气。
  在之前的两次,白起就陈述了自己反对出兵攻赵的理由,可是秦王不听,那么现在兵败了,还要我(白起)挂帅,这不是根本就不尊重、甚至无视将领的意见吗?白起拒绝挂帅,这是白起与秦王斗气,所以白起不应该拒绝为将。

  我个人认为:我们设身处地的想一想,白起几次献计,秦王不听,白起有些怨言也可以理解,但是,我们要考虑白起的性格,说一心为国的白起因为个人情绪就拒绝为将这是不可能的。
  (2)白起拒将是害怕失败,害怕秦法。
  白起生平历经数十战,从无败绩,现在明知道会失败,还要去,这不是让自己一生的百战百胜之功绩毁于一旦吗?秦国的法律对于败军之将处罚的很严厉,白起不敢冒这个风险,这才拒绝为将。
  (3)现在是邦国危难之际,白起不应该拒绝为将。

  身为国家的大将,在国家处于危难之际,现在四十余万联军进攻秦军,秦军节节败退,为了秦国的国家利益,为了数十万秦军将士的生命,身为老秦人的白起,无论如何也要、也应该挂帅出战。
  关于白起该不该拒将,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在这里我就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各抒己见。我个人认为:其实,我们首先应该要搞清楚白起和秦王的分歧点在哪?秦王他希望白起为将,继续东出与联军大战,而白起呢?他认为秦军应该退军回秦,不应在错误的时间发动错误的战争。所以,秦王和白起的根本分歧点在于——战与不战。
  秦王认为,现在应该战,前面几次秦军的失利,是因为白起没有挂帅,一旦白起挂帅,那么那些诸侯联军都不是白起的对手,大秦只要有这尊战神在,对付他们,如击齑粉。可是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了,无论谁挂帅,现在的秦军都已经是无法挽回败局了。所以,白起认为秦军现在应该是三十六计,走为上,退军回函谷关内。事实证明,白起是对的。
  那么,白起该不该挂帅呢?我认为不应该。白起挂帅,这就暗示着白起同意秦王的观点,坚持大战,如此秦国的损失将会更大。所以,耿直的白起选择了坚持己见,一顶到底。这样,白起就能够最大程度的保存秦国的实力,保住这最后一支十几万的精锐秦军锐士,可是白起如此不顾在专制体制下君王的颜面、秦王的王威,他的悲剧下场,其实就已经注定了。
  那么,有的人会问有没有中间选项,白起明里挂帅,暗中率军施行撤退呢?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一开始只有白起一人反对王命、反对秦军继续作战,现在白起率领大军抗命,这不就是兵变逼宫吗?如此秦国顷刻间将大乱,很可能被联军攻入函谷关,进攻秦国腹地。还有就是秦王如果要撤军,直接下令王龁撤军回秦不就行了,何必要让白起为将,这不是浪费时间,多此一举吗?
  不管后人怎么说,怎么争议,白起的选择是拒绝为将,如此,对于秦国来说是大幸,可是对于他个人来说,慢慢的走向了人生的尽头。在公元前257年十月,秦王下令将白起贬为士卒,迁往阴密。一生为将的白起,一生为国的白起,听了这个决定之后,淡淡一笑,抱病在身的他,抬头看了看满天飘落的白雪,又下雪了,一年的隆冬又到了。

  日期:2017-01-06 20:30:23
  有一位读者在《秦赵大决战之长平大战》中的十六章提出了一个关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时间问题,这位读者提的非常好,一开始我是从百度百科中搜索“赵武灵王”,从而查到“在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二十四年,赵国胡服骑射。”的资料。后来,我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胡服骑射”却得到了不同的时间(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可是胡服骑射)。
  在最后,我通过查找《史记·赵世家》和《资治通鉴》得出赵国的胡服骑射是赵武灵王十九年(即公元前307年),非常感谢这位读者的宝贵意见。
  日期:2017-01-07 10:35:54

  第三十六章【秦军的反击】
  其实,在我进行创作这部作品之时,发现关于正面秦赵两军的邯郸的攻防战、数十万诸侯联军与秦军的大战,在正史书上记载具体过程的非常少,只有一两句带过之笔。史书上将大量的文笔记载着的是“毛遂自荐”、“窃符救赵”这两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当然这两个故事也就是楚军和魏军的出兵北上救赵,也就是说,当魏楚两军主力到达战场之时,形势已经转向对赵国有利,在战略上秦国处于被动的局面。

  在正面战场,王龁军主力受到诸侯联军的主力进攻,节节溃败,损兵折将,当此之时,秦昭襄王强起白起,白起拒绝为将,罢免白起一切职位、爵位,秦王再次增兵,支援王龁的主力大军。
  在公元前258年,魏王听从信陵君的劝说,派出晋鄙,率兵十万立即北上救赵,之后,秦昭襄王派出使者,一言吓退了魏王,使得十万魏军驻守在邺城,停滞不前。其实魏王之所以退军,主要是为了魏国自己的国家利益,但是秦王也曾派出一支军队牵制魏军。
  “其(公元前258年)十月,将军张唐攻魏。”——《史记·秦本纪》
  这句话的意思我就不翻译了,秦军的将领张唐,我查了一下他的资料,很可惜他的记载很不详细。不过此次张唐进攻魏国,是为了牵制住邺城晋鄙的十万魏军,包抄魏军的后路,切断其运输通道,可惜的是秦将蔡尉弃城不守(后来蔡尉被斩杀),导致此次秦军的作战失败了。不过由于魏王停止进军的命令,也使得张唐顺利的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牵制任务,这战可以说秦军是“不胜而胜”。
  转眼间,战争到了公元前257年十二月,秦王派出的援军到达了汾城和王龁军合兵一处,休整备战。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休整,补充粮草、打造军械、又得到了援军,王龁军士气高涨,发动了对联军的反击战。王龁军先是进攻魏军,斩首了六千;魏军兵败,楚军前来支援,魏、楚两军和王龁军再次大战,秦军果然不愧为锐士,大败了魏楚联军,魏楚两军落水而死二万余人。之后,王龁乘胜再次进攻汾城,然后和张唐合军一起攻下了宁新中,并改名为安阳。

  虽然在秦军的反扑下,秦军胜了几阵,可是在战略上,诸侯合纵围攻秦军的局面没有改变,在联军强大进攻下,秦军被动防守的局面没有改变。联军统帅信陵君魏无忌在经历失败挫折之后,积极改变战法,集中优势兵力进攻秦军,王龁军数次大败。
  在秦军主力战败之时,秦国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请看下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