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难遗踪:三个核潜艇兵的求生之路》
第23节

作者: 火滚2016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9-19 15:29:30
  “准备好了。”王晓乐一边说一边手指在键盘上熟练的操作。
  随着机器人外舱门被打开,机器人在推进器的辅助下,游出了潜艇。(潜艇动力舱前靠近生活舱的地方左右各两具,外舱门开口在艇身斜下方。)
  接着屏幕上传来了机器人在黑暗深海传回来的画面。
  日期:2016-09-19 16:20:31

  “什么意思啊,这是哪里啊,”望着的屏幕上机器人传回来雪花状的海底画面,李建业转向王晓乐。
  “我也不太清楚,机器人的视力有限,加上你没看到吗,屏幕上有那一点一点的白点是什么,你知道吗,那是粉尘,就像我们常说的PM2.5,比那个大,反射回来的就是雪花状的样子,说明现在海底还没有回复平静,至于为什么看不远,估计是机器人自带的灯具功率太低,发出的光无法传输更远的距离。加之海底的海水密度很大,光传输的距离可想而知。我估计现在的视距大概只有五六米吧。”王晓乐一边操纵着机器人一边说。

  日期:2016-09-19 17:16:32
  “那不是等于说我们是瞎子在摸象吗。”李建业。
  “大概是这个意思。”王晓乐:“但我们还是有视力的。只不过看不远而已。平时在接近海面都有阳光,现在深海没有阳光供应,所以视距降低很多。”
  “能走多远。”李建业咬着一块军粮嘟囔了一句。
  日期:2016-09-19 18:15:36
  “两百米,主要是为了艇外应急检修设计的,左右各有两部,能从艇首到艇尾全覆盖。左边第一具机器人外舱门被智能系统锁死,不知道什么原因。现在是用右边的机器人。”王晓乐。
  “那赶紧看看潜艇有什么问题。”李建业。

  “你都看见了,乌灯黑火的,路都找不着,看不见”王晓乐:
  日期:2016-09-19 22:02:46
  第二十六章 初探海底
  “这样不是说机器人也没用了?”李建业:
  “那也不能这么说,虽然海况差,机器人看不远,但它还有一项功能可以利用的。”王晓乐:
  “什么功能?”李建业:

  日期:2016-09-19 22:16:15
  “我们的机器人是模拟八爪鱼设计的,大概和一个人体量差不多,也就是说它是一只连着电缆的八爪鱼,电缆在八只爪子的中央部位,就是八爪鱼八只脚中间部位,八爪鱼的头部是特殊材料做成的,里面有很多微型设备,包括摄像头,声呐头等,如果需要可以在水中像八爪鱼那样推水前进,因为八只脚之间有膜联系着,就像蝙蝠爪子和身体之间有一块膜联系用来飞行一样,八爪鱼也是通过八只脚之间的膜在水中自由的“飞行”,和八爪鱼一样,我们的机器人也有吸盘,每个触角都分布着大大小小很多的吸盆,方便在潜艇光滑的外表移动,同时机器人的八只脚和八爪鱼的八只触角又有不同,设计师把八只脚的末端都设置成和人类手掌差不多大小的机器手掌,方便抓取工具或者移动物体,因为人类的手掌还是比较好用的,至少目前为止,设计师是这样认为的。”王晓乐:

  日期:2016-09-19 23:17:34
  “它头部有一个微型的声呐头,可以探测到两百米内的空间结构或者不同物体的大概形状。”王晓乐拿起一瓶矿泉水喝了口水继续说。
  “是不是像蝙蝠一样,用的是超声波。”李建业:
  “差不多,我更喜欢把它比喻成海豚,毕竟海底声波和空中声波还是有一定差异的。”王晓乐:
  日期:2016-09-20 00:17:52
  “机器人能探测多远。”李建业:
  “海况好接近两百五米,海况差一百米左右。由于功率小,和潜艇的声纳差多了。”王晓乐:
  (读者也许会说,不就声波嘛,有什么用,大家都能听声辨物的。)
  日期:2016-09-20 01:16:49
  这里要科普一下声波的最伟大的地方,就是在黑暗中生存的生物,特别是那些没有眼睛的生物,或者眼睛退化的生物,光线对它们来说是多余的,只有通过声音辨别所有外界的事物。
  日期:2016-09-20 02:17:39

  低级的就如蠕虫等只能通过生存环境的震动,来确定自己该往哪个方向走,或者哪个方向安全,或者通过群体的震动来辨别是不是处于自己族群内,因为离开同种生物的势力范围往往意味着死亡,如果一个方向传来较强烈的震动,那么蠕虫会向着反方向走,远离震动源,这是生物为生存而衍生出来的趋吉避凶手段。
  日期:2016-09-20 02:22:44
  稍微高级一点的如洞穴鱼,它的生存范围就比蠕虫大很多,可以在地下暗河来回穿梭,往往可以通过体表的声波探测系统获知外界的空间结构、水流声波特性等,从而可以在异常复杂的地下洞穴中快速游动和寻找到活动着的食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