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平叛 另类视角下的三国历史》
第52节作者:
陟云子 蜀汉庲降都督管控南中地区,在蜀汉地缘版图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因此历任都督都是颇有沙场阅历的宿将。刘备入蜀时最先任用的是安远将军邓方,邓方轻财果毅,为夷汉所服。邓方去世后,刘备选用南中出身的治中从事李恢继任庲降都督。李恢去世后,诸葛亮命曾经历任梓潼、广汉、蜀郡太守的张翼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然而张翼执法严苛,不能够得到上下的欢心。在为庲降都督两年后,大姓刘胄起兵作乱,张翼即举兵进讨。然而叛乱尚未平定朝廷已命张翼回朝,另外派遣马忠代为庲降都督。张翼的属下都认为朝廷既然有令,就应该驰骑待罪,张翼却说道:“不然。吾以蛮夷蠢动,不称职故还耳,然代人未至,吾方临战场,当运粮积谷,为灭贼之资,岂可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乎?”于是统摄不懈,直到马忠到来方才出发回成都。马忠督率将领张嶷等在前任张翼的基础上继续平叛,张嶷战斗常勇冠全军,最终斩杀刘胄,四郡蛮夷皆平。诸葛亮听说经过后也对张翼这种尽职尽责的做法表示认可,后来朝廷追叙这次战斗的功劳,赐张翼爵关内侯。
点评:刘胄的反叛张翼是有一定责任的,不过如果看到张翼在事后不推脱逃避责任,而且做了大量的弥补工作,则应对他做一重新认识,毕竟这样的忠荩也不是每个将领都能做到的。
日期:2016-09-15 17:36:10
(正文)
东吴篇
概述:
东吴自孙策移兵江左,孙权坐断东南以来,统领管辖江南地区几近一个世纪。在此期间东吴发生的叛乱随时间推移而有明显不同,兹就此做一简要分析。
在孙策刚刚带兵南下之时,江南高门大族多持反对意见,因此孙策对他们予以殳刈,遭致了大族更大程度上的反感。不过在孙权继任之后,很好地调整了组织方略,利用结姻和吸纳大族中的优秀士人做官等举措缓解了这一矛盾。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孙氏对外以抗衡刘表、曹操等割据势力为主,对内则以镇抚、剿除山越为第一要务。山越部落本为江东地区的原住民,他们分散在荆、扬各郡的山区,内中又以鄱阳、庐陵、新都、会稽等郡最为集中。由于孙氏采用了高压政策对待他们,且利用他们来转移统治阶层的矛盾,所以在东吴肇基的数十年中,山越叛乱此起彼伏,前后相踵,即陈寿所说的“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有时形势甚至十分严峻。面对这一局面,孙权也是毫不手软,他派出大批能臣干吏,担任地方长官,镇压当地的山越叛乱。比如以贺齐为新都太守,镇抚山越集中的原丹阳郡黟、歙地区,以全琮为奋威校尉,授兵数千人以讨山越,以周鲂为鄱阳太守讨伐豪帅彭绮的作乱,以诸葛恪为丹杨太守讨山越等。同时孙权还对山越施用釜底抽薪的政策,通过平定山越将其部族中的青壮年编入军伍,一方面充实了国家的兵源,另一方面则使得山越失去了造反的原动力,妇孺老弱无力再与国家对抗。比如贺齐讨洪明、洪进等人后从山越中出兵万人,陆逊于平定吴遽之乱后收得精兵八千余人等。
随着东吴统治的日渐稳定,靠近统治核心区的山越部族发生叛乱的几率逐日递减,而对山越部族的平定也逐渐向纵深推进。在孙权统治的中后期,山越的反叛比前时大为减少,足以证明孙权对山越的治理和归化还是成功的。而在这个时期,由于政治矛盾激化引发的叛乱偶有出现,比如马茂叛乱就是这一类叛乱的代表事例。
到了孙亮和孙休时期,高层之间因为矛盾而刀兵相向时有发生,但这主要集中于君权和相权、相权和相权之间,大多与普通百姓无涉,也不能算是普通意义上的叛乱。比如孙峻杀诸葛恪、孙休诛除孙綝等等。这一阶段地方上比较平静,武力反叛的事例较少。
到了孙休统治后期,由于魏国灭掉蜀汉,边境出现了较大规模骚动,在魏国的唆使下一些少数民族和边远地区的官吏开始公开武装反叛,比如武陵五溪夷作乱,交趾郡吏吕兴反叛等,这一阶段一直持续到了孙皓即位之后。
孙皓统治中后期,因为暴政的原因,人心思变,叛逃到魏国的边将层出不穷,内中影响比较大的如步阐引发的西陵之战等。而等到无论贤愚皆知东吴必亡之时,地方上也出现了大规模叛乱,如郭马之乱是其中较典型的一例。
总而言之,东吴的武装叛乱带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点,叛乱在各时期和地区分布颇不均衡,这一点有别于蜀汉和曹魏,是值得注意之处。
日期:2016-09-16 18:06:58
(正文)
1、彭绮之乱
领导者:彭绮
地域范围:★★(鄱阳郡)
起讫时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冬十二月至黄武六年(公元227年)春正月)
叛乱规模:★★★
影响力:★★
组织目标:无
最终结局:被周鲂、胡综等讨平
东吴的统治核心区位于长江沿线的荆、扬二州,其他地方多开化较晚,不仅荒凉偏远,而且受中原文化的影响较小。因此东吴立国后曾经多次镇压各地未曾宾服的山越部落。鄱阳郡是山越聚居的地区,因为不满东吴的高压政策屡次起兵作乱。彭绮为鄱阳郡较有影响力的人物,此次举兵当与历次起兵的山越首领相同。彭绮在黄武四年冬十二月正式起兵,自称将军,攻克鄱阳郡下属的诸县,有士兵数万人之众。孙权听说后委派曾经平定钱唐大帅彭式叛乱的周鲂为鄱阳太守,和自己的同学加建武中郎将、曾领解烦右部督的胡综戮力共同讨伐彭绮。
彭绮的出现也引起了北方刚刚即位的魏明帝曹睿的注意,这时彭绮已经坚持了半年之久。朝中有人建议,如果能利用彭绮作为内应,魏国再派大军南下,应当有所斩获。曹睿就此事咨询宠信的散骑常侍孙资,孙资这样分析彭绮起兵:“鄱阳郡前后起兵的人很多,但他们人数既少,又缺乏谋划,所以很快招致失败。文皇帝曹丕曾经私下议论过,洞浦一战斩杀吴兵万余人(魏黄初三年曹丕发三路大军征吴,其中征东大将军曹休督张辽等及州郡二十余军,破吴将吕范于洞浦),并缴获数千艘战船,但没过几天敌人的水军就又围了上来;江陵城被我军围了半年之久,可孙权仅以少量兵马驻守,一直难以攻克。究其原因,是因为东吴法令严明,上下一心的缘故。以这一标准衡量彭绮,他不能成为孙权的心腹大患。”总而言之还是彭绮手中人数有限,又缺乏明确的组织目标,很难得到其他地区的百姓认同,因此只能在鄱阳郡附近转战,规模不可能出现累积效应,难以动摇东吴的统治根基。曹睿对孙资的分析深以为然,于是按兵不动。
没有外援支持的彭绮很快就成了涸泽之鱼,周鲂和胡综步步紧逼,陆续收复了被侵占的几个县城,最后彭绮和残部于黄武六年春正月被彻底平定,彭绮被周鲂所部生擒。周鲂将其送往东吴当时的都城武昌,交由孙权处置。此战之后周鲂加昭义校尉。
点评:彭绮之乱不过是众多反抗东吴统治而起兵的山越首领之一,然而囿于所处的环境和自身的眼界,他只能坐守待毙,仅此而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