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说『西游记』里如来佛、玉帝、太上老君等谁大谁小的问题》
第10节

作者: 而深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佛祖老人家苦行修练的那个山洞我去过,在尼泊尔的菩提迦耶城外的一个山坡上。那里很偏僻,山上不通公路,只有很窄山道,要步行。一路都是穷人、残疾人,或许是乞丐。山路尽头是小岩洞,弯腰才能进去,内有4尊佛像,有一个是瘦得皮包骨的释迦牟尼。与《西游记》里看到的胖如来天壤之别。如来佛祖年轻时可是吃过苦的。虽然最后成佛是在菩提树下顿悟,但我认为起决定作用的还是这山洞6年苦修。高考状元靠得不可能是高考三天的超常发挥,主要还是靠十几年埋头苦读。

  那菩提树的所在地在菩提迦耶城里面。精确说是在大菩提庙里面,我猜应该就是《西游记》里的大雷音寺吧。庙比那山洞可热闹多了,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无数。人们只关心高考状元怎么考的,哪管他以前怎么学的。佛教徒也大致如此吧。连几十里路都不愿多走去看看山洞,对这样的信徒,我有些失望。

  菩提树很大,树盖直径二十米,到处是人,想坐下顿悟一下是办不到了。这棵树有几百岁,当然不是如来佛成佛那棵,但据说是其子孙,不知真假。
  真正的佛教徒还是应该去山洞看看,知道什么叫笑对苦难,什么叫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远方在哪里?在从山洞到菩提树的距离。天高地阔远不过佛祖一思一念,再动听的诗歌也不如佛祖低语呢喃。思想永远宽阔于世界,这就是信仰的美好,宗教的魅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弥勒佛。
  日期:2016-12-31 21:05:36
  关于佛法,精髓是四圣谛

  什么叫佛法呢?佛法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教法。
  前面讲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出了世界万物的本源和一切规律。但自己知道不是最终目的,还要把这种规律,这种悟解传授给众生。于是佛祖开始传法。
  佛法包罗万象十分精深。为了让人好懂,佛祖把佛法归纳成四圣谛,就是四条不容辩驳的公理。就象几何公理“过相异两点,能作且只能作一直线”一样,不用解释,不证自明。四圣谛分别是:
  1.苦谛。所谓苦谛,就是人一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遇到困难不能逃避,要敢于直面和正视。苦很多,通常讲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蕴苦。五取蕴就是执着和强迫。
  我们拿求不得作例子。人经常会到求之却不可得的事。想追求心爱的姑娘,姑娘不鸟我。想考公务员,考不上。或者想要别人对我贴子点个赞,也被不厚道的人批评为水平差。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苦总是很多,怎么办?象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子吗?绝不能如此自欺欺人。
  我们必须能够及时发现并且承认自己所有的不足、困难、问题和伤痛。要揭开伤疤,哪怕血淋淋的。心爱的女人看不上自己,要承认,不能自欺欺人,骗自己“她应该还是爱我的,只是…。”不要找这种借口,失败就是失败。面对困难,第一步必须完全彻底承认。
  《西游记》,取经前,在大唐佛教不兴盛,佛祖坦然承认。在原本第八回,佛祖说:“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意思就是南赡部洲人不信佛。
  总之,苦谛就是讲,人的一生困难会很多,但办法总比困难多。但前题是不逃避。面对困难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集谛。集谛就是各种痛苦的起因、根源、本性。通俗讲,为什么会失败、会遇到困难。

  你追不上心爱的女人是为什么?是自己不够帅,还是不够高,还是不够富?不够富又是为什么?是因为不够努力还是因为笨?
  《西游里》,取经前,在大唐佛教不兴盛为什么?佛祖分析,是因为大唐群众不念经书。不念经书是因为他们没好经书。
  总之,集谛就是分析问题,查明原因,分清责任。
  3.灭谛。灭谛就是如何消灭痛苦,如何通过避免做使自己痛苦的事来停止痛苦。通俗讲,怎么解决问题。
  通过分析,心爱女人看不上自己是因为穷,而穷呢又因为不够努力。那解决办法,要么就努力变富起来。要么呢,就放弃不要再喜欢这种嫌贫爱富的女人,总有人会欣赏你。又不努力又不放弃,那就是佛家所言执念太甚,最是要不得。
  在大唐没好经书怎么办?佛祖安排人取经。
  总之,灭谛就是制定措施,付之行动,解决问题。
  4.道谛。道谛就是道路。忘记曾经的伤痛,翻篇过去,树立离苦理想,并为之付出努力,沿着正确的道路,勇猛前进、前进。我们是铁的信佛者。
  嫌贫爱富女人看不起我穷,我不怪他,随她去吧。我紧盯运营总监职位,努力学习研究,夜以继日工作,终究我会进步,会成高管,会遇见另一个好姑娘,并与她相爱相守。

  《西游记》里佛祖安排好取经人后,就该干嘛干嘛。不会总想着这件事。
  总之,道谛就是忘却已过去的伤痛和困难,树立信心和目标,人生重新起航。
  一句话概话四圣谛:遇到困难,1.直面他。2.分析他。3.解决他。4.忘记她。
  四圣谛是佛法的精髓,地位等同于我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所以理解掌握好四圣谛是理解佛法的基础。
  日期:2016-12-31 22:29:19
  讲讲佛教的修行技术体系(大部分摘抄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57楼讲到,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觉悟出了世界万物的本源和一切规律。他开始传授这种这种智慧。释迦牟尼佛讲经,分为五个时期:一、华严,二、阿含,三、方等,四、般若,五、法华。这就象我们读书,不能一开始就上大学,总得从较浅的层次讲起。
  从本质上说,佛教是主张平等的,就如同我军一再强调官兵一律平等。人人都可信佛,人人都可成佛。但只是可以,不是一定。军队人人都可当将军,但要从班长当起,逐渐提升。佛家也是,在修行的层次上说,按掌握法的程度和所持戒律的不同分级。其实就是技术等级或者说职称等级。
  1. 首先,看人间的级别。
  男的分为4级:近事男、近住男、沙弥、比丘。(相当于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女的分为5级:近事女、近住女、沙弥尼、式叉摩尼、比丘尼。
  受了三皈五戒(十善)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事;受持八戒或住于寺院的在家男女,称为近住;受了十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沙弥及沙弥尼;受了具足(全部)大戒的出家男女,称为比丘及比丘尼;式叉摩尼是由沙弥尼至比丘尼之间的必经阶段,为时两年,目的是在察验女子的曾否怀孕,以及能否习惯于出家的生活而设。
  2.再看佛国的级别。(彿国也就是觉悟了相当程度的规律,智慧相当高的存在才能去的地方。例如西天灵山和极乐世界)
  分为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

  1.大乘佛教分为:菩萨和佛两个大层次。
  菩萨的意思是觉有情,通俗讲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意思是没有原因的关爱一切生灵,感同身受的同情一切生灵。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经身份,众生要成佛,必须先发大愿心,最主要的有四条,称为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