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46节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12 20:39:51
  虽然是展喜说的这番辞令使得齐军退兵,但这都是柳下惠教给他的!如此足不出户就能避免再起战端,避免百姓无谓的伤亡,再加上其品德如此之高,柳下惠真的能称得上圣人!《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之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柳下惠能被孟子授予“和圣”的殊荣,可以说实至名归!希望以后提到柳下惠时,大家在不假思索的想到“坐怀不乱”时,还能想到“和圣”!

  柳下惠因年事已高而隐居柳下后,广招生徒,传授文化礼仪,传道授业,深受士民的尊敬爱戴。在100岁高龄时,溘然长逝。柳下惠的妻子悲痛的诔道:“夫子之不伐兮,夫子之不竭兮,夫子之信诚而与人无害兮。屈柔从俗,不强察兮。蒙耻救民,德弥大兮。遇难三黜,终不弊兮。恺悌君子,永能厉兮。嗟乎惜哉,乃下世兮。庶几遐年,今遂逝兮。呜呼哀哉,鬼神泄兮。夫子之谥,宜为惠兮。”(刘向《烈女传·柳下惠妻》)。展禽的妻子为其定谥号曰“惠”。

  随后将柳下惠葬于汶水之阳,墓址大致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之柳里以北。大约400年后,已统一五国,正在伐齐的秦王嬴政途经柳下惠墓地时特意下令:“有去柳下惠墓地采樵者,杀无赦!”。在我们大家的印象中,秦始皇冷酷残暴,后来统一六国后更是焚书坑儒。此时连冷酷无比的始皇帝都能如此温情的保护在此安息的柳下惠不受打扰,可见“和圣”的影响力之大!
  您会坐怀不乱吗?
  第五章  西秦之初定西陲
  关陇古道

  讲西周时秦国介绍到了秦襄公时代,这里简单归结后再接着讲秦国前期历史。据《史记》记载,秦的祖先是帝颛顼的后代,后来到了非子时代,非子因养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于秦邑,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秦国由此建立。后来到了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护驾有功,被升为伯爵,并且把周王室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的土地赐予秦国,许以伐戎所夺之地尽归秦国。
  秦襄公,嬴姓,赵氏,名开,公元前777年至公元前766年在位。刚继位的秦襄公深知秦人的生存之地已被戎人包围,稍有不慎就会被蛮横的戎人吞灭,为了能在夹缝中求生存,高瞻远瞩的秦襄公将自己的妹妹缪嬴嫁给西戎丰王为妻。
  公元前776年,非常有远见的秦襄公将都城东迁至战略要地汧邑(在今陕西省陇县一带),这次迁都之举意义非常重大!我们先来分析一下此时秦国的地理战略位置:秦人此前生活的核心区域在陇右地区,位于今天甘肃省东南部的天水市一带,地处渭河上游。按理说渭河不是很长,所以地处渭河上游的陇右地区应该跟地处渭河中下游的关中地区地域联系非常密切。但事实恰恰相反!陇右地区与关中地区被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六盘山(六盘山又名陇山,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称陇山以西为陇右,也称作陇西)分隔开来,并且六盘山与南面的东西走向的秦岭几乎连接呈倒“T”字型非常彻底的将陇右地区与关中地区隔断开来,而流经两山之间的渭河沿岸也是险阻无比。所以陇右地区与关中地区虽然相邻,但是沟通不便。

  日期:2017-04-14 10:49:54
  六盘山以东是中原农耕文明,以西是游牧文明,因此对于关中地区来说,六盘山就是天然屏障,而对于想要往关中地区发展的秦人来说,六盘山则成了最大的阻碍,必须要找到东进的突破口!好在,秦人找到了!后人将秦人找到的这条通往关中的道路称之为——关陇古道,路线位置应该是从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到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其实对于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来说应该非常熟悉这条改变历史走向的古路,因为后世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方针就是北上向西迂回占据陇右地区,然后通过关陇古道占据关中,再东进中原,实现汉室复兴!扯远了,我们再回过头来接着说。所以说秦襄公将都城东迁至关陇古道东端的汧邑并亲自扼守住能左右开弓的这个战略要地,这是多么高明的举措!

  秦襄公迁都汧邑后不久,犬戎围攻陇右犬丘(在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一带),虽然秦襄公的哥哥世父率秦军英勇抵抗,但犬丘城仍然被彪悍的犬戎攻破,世父被俘。好在秦襄公此前已与西戎和亲,所以犬戎并没有杀掉世父,一年以后便放其归秦。后来在秦襄公的努力下,双方居然和好如初,秦人趁机经营汧邑附近的膏腴之地,大力发展生产,加强武备,迅速的提升自己的实力!
  公元前771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获得了在关中地区自由发展的机会后,以汧邑为根据地,向东南方向的岐丰之地拓展,虽然最初在与犬戎的作战中屡屡失败,但顽强的秦襄公屡败屡战,终于慢慢的扭转了局势,于公元前766年攻到了自己的伯爵封地——岐山脚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遗憾的是激动不已的秦襄公在岐山脚下突然去世!秦人此次虽然攻至岐山脚下,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并不能有效的统治岐丰之地,随着秦齐襄公的去世,冒进的秦人只得暂时的退回汧邑。
  秦人开疆拓土
  秦襄公的世子秦文公继位(公元前765年至公元前716年在位),继位后的秦文公采取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的战略,徐徐东进,每占据一个地方,就停下脚步,等彻底消化吸收好以后,再继续向东慢慢推进!到了公元前750年,终于推进至岐山!这里地处渭水中游,土壤肥沃,仍有不少周朝遗民不肯东迁,留在此生活,秦文公尽收此地,此民,实力大增!
  岐山以及关中地区真的是宝地,再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周人在此兴盛,进而统一天下;秦人在此兴盛,进而统一天下;刘邦出汉中,占据此地,进而统一天下;苻坚在此重用王猛,进而统一北方;北周在此兴盛,进而统一北方;杨坚废北周自立隋后,在此兴盛,统一天下;李渊李世民太原起兵后,马不停蹄的向这里挺进,占领关中之后,进而统一天下………………到了本朝,毛主席万里长征迂回大西南,绕至此处,最终也统一中华。

  秦文公在位五十年,设立记事史官,教化百姓,击败西戎,占据岐丰之地,尽收周朝移民,设立诛灭三族的刑法,励精图治,使得秦人终于能完全的在关中地区定居下来,农时从事农业,闲时加强武备训练!
  公元前718年,秦文公的世子早逝,于是立嫡长孙立(嬴姓,赵氏,名立,生卒年为公元前724年至公元前704年)为继承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