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31节作者:
陈子栗 每艘楼船船首都准备了巨大的火炬,里面装满麻油,熊熊的火光照亮了江面,也将铁锁一根根烧断,断掉的铁锁立马沉入江底,楼船舰队一步步向建业挺进。
沿线的吴军已经不抵抗了,甚至坐在江边等待王濬的晋军来接收。
孙皓终于意识到自己众叛亲离,他写了一封忏悔信给自己的舅舅何植,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希望他能安抚吴国将领,让他们抵抗晋军的攻击。
只是孙皓的忏悔来的太晚了,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王濬的水军穿巫峡,过西陵,破武昌,直逼石头城下,此时吴国主力部队已经渡江北上,建业防务空虚。
楼船上的灯火将江面映照的通亮,石头城上的守军已经做好了血拼到死的准备。
孙皓是个聪明人,当年刘禅投降了不也在洛阳富贵一生,凭自己和司马炎老爸(司马昭)的交情,给自己的待遇总不能比刘禅低。继续打下去,搞不好就会被恼羞成怒的晋军给杀了。
想一想还是投降划算,坐镇楼船的王濬准备大举进攻,忽然看到石头城上升起一片片白幡,他自己都吓了一跳,没想到这么顺利的就降服了吴国。开战以来的四个月,两军也才小规模的打了几场而已。
三月壬寅日(5月1日)的这一天,建业老百姓算是大开眼界了,平时高高在上的孙皓赤身裸体,嘴里咬着玉璧,手里牵着一头羊,朝中大臣穿着丧服,拉着给孙皓准备好的棺材一步一步走到了王濬的军营前。
这是古代一种表示亡国的投降礼仪,启发孙皓这么做的正是17年前的刘禅。
王濬亲自出来,客气的安慰着孙皓:孙先生,哪里需要您这么做呢!
王濬收下了玉璧,烧掉了棺材,拉着孙皓进去喝酒,晋吴从此一家人!
吴国的皇室和大臣被晋国军队护送北上洛阳,孙皓一路走一路给吴国各个地方守军写“亡国信”。孙皓平时混账,但这封信写的很有水平,大意就是吴国已经亡了,你们不要再抵抗了,以后效忠新朝廷,同样大有前途。
吴国全境投降,从称帝以来,南京做了50年的吴国首都,也让自己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草根,成长为名扬东亚的国际大都市。
只是现在,一切都归于沉寂,好像只是曾在于南京的一场幻梦。
正如后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所感叹的那样: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日期:2016-08-02 21:00:19
第二十六章、南京的后东吴时代
亡国的孙皓被司马炎封为“归命侯”,几乎成了洛阳皇宫南方旅游讲解员,司马炎和晋国的大臣们对南方的事情都很感兴趣,总是找孙皓聊天拉家常。
总有好奇的人问他是不是在南京挖人眼珠子,剥人脸皮,孙皓吓唬他们真的这么干过。不过孙皓身边的黄门倒是帮他辟了谣,那些恐怖离奇的事情不过是建业的老百姓黑孙皓的。
或许孙皓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些谣言出现,他的暴政毋庸置疑!
四年之后孙皓病死在洛阳,被安葬在皇家陵园北邙山,他老婆滕皇后亲自给孙皓写了祭文,文章悲痛凄楚,读过的人都很感动。
老孙家的帝王之路,就此终结。
王濬封存了建业城里的皇家档案室,里面的人口花名册上显示整个东吴有313个县城,230万人口,因为豪族的部曲都不包括在内,实际人口多的多,这些人都是现在中国长江以南广大人民群众最早的一批祖先。
晋军进入建业前,王濬三令五申晋军是文明军队,决不能在建业城抢东西、玩女人。
吴国的军队、政府机关单位在和平友好的氛围中被晋军接收,吴国虽然亡了,但建业城几乎没有遭到一丁点的破坏,不同的是皇宫里已经空无一人。
以秦淮河为界南京被划分成两个县城,河北叫建邺县,河南仍然叫秣陵县。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南京虽然不再是一国首都,但城市地位依然是南方最高的。此时丹阳郡政府就在南京办公,辖区包括安徽南部,江苏西部。
古诗有“烟花三月下扬州”,很多古装剧里将诗中的“扬州”当做现在的扬州市,其实不对。大禹分天下为九州,现在长江中下游一直到福建都属于扬州,所以扬州是一个相当大的概念。
李白的意思就是现在江南风光正好,正是去旅游的时候!并不是特指现在的扬州市。
南京城里还住着好些之前吴国的贵族,一下子都成了平头老百姓,过山车般的经历谁受得了。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吴国旧将莞恭、帛奉杀进了南京,将县令处死,打着要恢复吴国的旗号。
叛乱很快被镇压,南京却成为司马炎的心病,于是就把扬州刺史部(刺史拥有军权和行政权)从苏州调到南京来。
所以此时的南京既是安徽南、江苏东省会,又是中国整个东南沿海省份的军政中心。
日期:2016-08-03 11:44:47
周处除三害
国家没了,吴国的知识分子情绪都比较低落,住在南京长干里范蠡城附近的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两兄弟(人称二陆,大将军陆逊的孙子)成为南方人心中的精神领袖。
曾经繁华的建业城现在已经冷清了许多,陆机整天闷在屋子里,他想不通当年孙权大帝开创的伟业怎么到了孙皓手里,最终一败涂地!甚至都没有败,因为根本吴军根本就没有抵抗晋军。
苦苦思索了8年后,陆机将自己分析吴国走向灭亡原因的报告合集成《辩亡论》两篇文章。
在这段南京城的闲居岁月里,两兄弟还收了不少学生,其中有一个阳羡(今江苏宜兴)的官二代,名字叫周处,小时候调皮捣蛋,专门害自己街坊邻居。
但心地还是比较善良的,有一次周处看到一群老伯愁眉苦脸,当时天下太平,粮食丰收,周处就问他们有什么伤心的事。
老伯们说:南山里有只凶恶的老虎,长桥下的溪水里有条蛟龙(可能是扬子鳄),再加上你周处,就是我们阳羡三大祸害,我们发愁就是因为你们“三害”!
周处幡然悔悟,原来家乡父老这么讨厌自己,他决心除掉“三害”。
首先进山射死了老虎,又跳进水中将蛟龙拖上了岸。“三害”中出掉了两害,可是最后一害正是周处,怎么除掉自己呢?总不能自杀以谢天下吧!
周处想了一个好办法,他辞别家乡百姓,来到南京,找到了最受人尊敬的二陆兄弟,拜他们为师。在二陆兄弟的教导下,周处痛改前非,一心苦读诗书,而苦读的地方就是现在南京雨花门附近的“周处读书台”。
当时安东将军王浑驻守在南京,邀请南京城里所有的名人喝酒,本来只是简单的应酬,但王浑将酒席的地点选在了废弃的吴国皇城昭明宫里。
几杯酒下肚,王浑眯着眼睛说起酒话来:你们都是亡国的人,难道都不伤心吗?
废话,谁不伤心呢,但伤心又有什么用?难道你们晋国还能让我们再独立不成,大家都很尴尬,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只有机灵的周处回答道:我记得当年三分天下,有魏蜀吴三国,魏国最先灭亡,恰恰我们吴国是最后一个,您说到底是谁应该忧伤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