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38节

作者: 陈子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于王献之的诗作,让这个渡口的名气变得很大,久而久之,南京人就把这个渡口称作“桃叶渡”。
  王献之与桃叶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南京一直传唱下来,吸引后世无数文人来此凭吊,“桃渡临流”更是成为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现在南京夫子庙附近还保留了古桃叶渡的遗迹,有兴趣的可以去感受一下当年文人的浪漫爱情!
  由于人口的急速膨胀,孙权时代的“横塘”“长干”商业居民区根本不够用了,南京一下子变得很拥挤。
  开发商准备沿着秦淮河两岸大举开发楼盘,王导成了城市规划的总设计师,王导的诀窍就是不规划,让老百姓们自己决定在哪建房子,在哪搭菜市场。

  之前的北方大城市在规划时都是按照棋盘式布局,哪里是居民小区,哪里是商业街,哪里是政府办公单位都有严格限制。在不能摆摊的地方摆摊,在不能盖房子的地方盖房子,都会被“城管”请喝茶。
  好处嘛,就是城市的颜值高,看起来方正大气。
  后来王导的孙子王珣去了一座小城市做官,当地人对王珣说:你爷爷当初瞎规划建康城,道路七拐八扭的,还不如我们这小城市!
  王珣却回答:这才是我爷爷聪明的地方,建康本来就地窄山多,如果学长安、洛阳方方正正的造城,胡人的骑兵一冲进来,一下子就把建康给端掉了。
  王珣说的很有道理,就是现在的南京城也没办法做到像北京那样四环、五环方方正正的造城,毕竟山多湖多,地势起伏,和北方平原完全不一样。
  当时的南京城内各地建造了很多独立的小城,这些小城共同起到了保护建康都城的目的。
  比如现在朝天宫西边筑造了一座“西洲城”,作为扬州刺史部的办公单位。通济门附近的秦淮河边还有一座周长3里90步的“东府城”,是当时丞相办公地点,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所在地。

  除了扬州刺史部,还有丹阳郡城、南琅琊郡城的政府大楼都分布在南京城各地。可以说当时的南京城里各种政府单位数不胜数,大路上省部级都算不上大官。
  清凉山南部还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入汉楼”,站在楼上可以远眺长江对岸的景色,当时流亡建康的北方文人想必会经常站在“入汉楼”上思念远方的故土。
  日期:2016-08-09 21:41:38
  乌衣巷里有群官二代加富二代

  现在的南京夫子庙几乎是外地跟团游必到的地方,毕竟不用门票还能忽悠大爷大妈掏腰包买一堆玩意。
  热闹中也有宁静,在夫子庙南边有一处僻静的“乌衣巷”,巷子是97年原址复建的,里面有王谢故居纪念馆。
  乌衣巷本来是孙权时代一个京城禁卫军部队的宿舍区,当时被叫做“乌衣营”。
  王导在规划建康城时,发现乌衣营是个好地方,面朝秦淮河,环境好,交通方便,离上班的政府楼又很近,于是就在乌衣营建造了大宅子。
  拍马屁的人一看王导住在乌衣营,都把自家大宅搬过来,很快乌衣巷两边定居了东晋时代最牛的人物。
  只是那时候王导常常晚上不回家,跟班小厮要么说在加班,要么说被皇帝留下来吃饭了,其实王导正在郊区大别墅里和红颜知己快活呢。
  等到被老婆发现大闹一场,王导才乖乖准时回家。
  从乌衣巷里走出来的人被称为“乌衣子弟”,也就是当时南京人眼中的富二代加官二代。
  只是和泡吧、飙车的官、富二代不同的是,那时候的“乌衣子弟”都是一群有理想、有追求、有文化、有内涵的四有好青年。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都取得了让人惊讶的成就,不用说,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就是“乌衣子弟”形象代言人。
  魏晋时代的文人都讲究“范儿”,越是放荡不羁越有“范儿”,那时候好多人喜欢嗑药(吃五石散,类似于大麻的丹药),竹林七贤里刘伶一嗑药就脱衣服裸奔,可以说是最早的行为艺术吧!
  小小年纪的王羲之同样有着放荡不羁的灵魂。
  当时太尉郗鉴有个16岁的女儿,要模样有模样,要才华有才华,非要找一个配得上自己的丈夫,郗鉴一想估计只有乌衣巷里才能找到合适的女婿了。
  一天早朝后,郗鉴给王导提了一嘴,王导爽快的回答您老直接去乌衣巷我家,我们王家子弟您看中哪个,咱们就是亲家了。
  郗府大管家带上重礼来到乌衣巷王府,王家的年轻人听说太尉招女婿,一个个梳洗打扮,站在大堂里恭恭敬敬让太尉管家挑选。
  二十多个年轻小伙子,挑来挑去,发现还少了一个人,王府、郗府两大管家在大宅子里四处找起来,结果东院竹板床上一个人光着膀子躺在那,若无其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他是王导的侄子。
  郗鉴听了管家的描述,眼睛放光,直觉告诉他那小子绝对不是个平凡人,当即跑到王府见了王羲之。
  围着王羲之看了几圈,果然一个文艺好青年,当时就跟王导将两人亲事定下来。
  至于王羲之当时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不过抱得美人归,何乐而不为。这就是“东床快婿”的千古佳话。
  王羲之的姨妈卫夫人是个有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从小就跟着她学习书法。
  有一次,皇帝要到南京北郊祭祀天地,常常听人说丞相家的有个了不得的书法家,皇帝想试试真假。故意让王羲之来写祭祀文,祭祀文由王羲之写在木板上,再由木工刻出来。

  等到木工下刀时,发现王羲之的笔法强劲有力,墨迹渗透到木头里足足有三分深。
  “入木三分”成为书法美谈,从此王羲之的大名传遍建康城。
  日期:2016-08-10 10:10:32
  一代名臣王导长眠于清凉寺附近
  王导怕老婆,也疼孩子。
  长子王悦好读书,是个标准的好孩子,老二王恬是个捣蛋鬼,专门好练武打架。
  王导一看到王悦就高兴的不得了,一看到熊孩子老二就生气。
  每次上班前,王悦都跟老婆曹氏一起给他收拾好公文箱,王导出门前都要摸摸王悦的头,那几乎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可惜的是王悦年纪轻轻的病死了,这几乎是掏空了夫妻俩的心。曹氏每次整理公文箱就会想到王悦,以致于都不忍心去打开箱子。而王导依旧挎着公文箱去通济门外东府城上班,只是每次都是一路哭到办公室门口。

  年纪大了,体弱多病,经不住打击,王导开始经常缺席太极殿早会。晋成帝亲自到王家大宅里来陪王导聊天话家常,然后用自己的御驾将王导接到皇宫里去疗养。
  咸康五年(公元339年),心力交瘁的王导病死在乌衣巷家中,整个建康城哀悼三日,礼仪部按照汉朝大将军霍光的标准置办了隆重的丧事,将王导安葬在如今的清凉山清凉寺附近。
  为华夏免遭灭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一代名臣从此长眠于南京。
  王导死之后,王羲之到了会稽做市长,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跟自己臭味相投的人——谢安。一帮浪荡子弟经常在会稽游山玩水,喝酒写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