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故事-南京的历史很好看》
第52节作者:
陈子栗 齐武帝让当时南京南北两县的县长(秣陵县、建康县)与中央政府共同承担救灾的责任,大开粮仓,救济贫民。
当时北魏的统治者鲜卑人和北方汉人大族达成和解,汉人和胡人的民族矛盾不像以前那样你死我活,南北对立近两百年了,说到底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齐武帝伸出了和平的“橄榄枝”,和北魏皇室建立友好关系,安排外交人员相互访问,洽谈贸易合作。
和平安定的环境给齐武帝治下的南齐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十几年间百姓安居乐业,一大批诗人活跃在此时的建康城,并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诗体——“永明诗”。
这种讲究对仗工整,押韵的诗体可以说是唐诗的亲身父亲,没有“永明诗”,就没有后来辉煌的唐诗大爆发。
永明诗的推动者之一就有“竟陵八友”之一的乌衣子弟——谢朓,他的一句“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几乎成为南京之绝唱!
日期:2016-08-20 20:09:23
1500多年前江南发生了一场“户籍”暴动
虽然齐武帝一生都死守着父亲的忠告,谨小慎微的守着皇帝家业,但还是出了乱子,永明三年(485年)冬天,富阳(今杭州)聚集了三万人造反。
与其说是造反,还不如说这是一次集体抵制中央政策的“群体性事件”。
事件的起因还是因为户籍问题,不敢说中国一定是最早发明户籍制度的国家,但绝对是把户籍制度玩的最厉害的国家,一直到现在户籍仍然是悬在老百姓头上的一个大框框。
由于魏晋时代贵族特权政治的遗留问题,当时的户籍分为“贵族户籍”,“平民户籍”两种。傻子都能猜到两种户籍中哪一个更好一点,不错,“贵族户籍”享受了免税、免徭役特权,还能接受优质教育,让所有人都羡慕。
有需求,就有买卖。
黑市里,出现买卖“贵族户籍”的生意,很多平民将攒了大半辈子的钱拿出来贿赂户籍登记官员,或者出钱在门阀士族的家谱上添上自己的名字,于是摇身一变,从穷老百姓变成名门之后。
“我的祖宗是东晋丞相王导”,“我们家的是谢安大人”,“我们都是乌衣子弟”一时之间整个江南凭空冒出来好多名门之后。
都是贵族的情况下,政府压榨谁去?向谁征兵去?
齐武帝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专门设立了户籍检查官,一下子就查出来仅仅在江南就有71000户假冒贵族家庭。
齐武帝撤销了他们的户籍,而没有户籍的人在当时是要被发配到边疆去垦荒的,也就是说子子孙孙都得跟高原上的羌族、西北沙漠的野蛮人打交道了。
这些人当然不干了,聚集在富阳闹事,人多势众,地方官吓得四处逃跑,整个浙江北部都成了他们的地盘。
闹事的人越玩越大,领头的唐寓之竟然毫无征兆的称帝了(称帝基本都是找死),还像模像样的封了太子和文武百官。
建康城内数千皇家禁军,乘坐战船直抵富春江,唐寓之临时拉起来的草台班子一哄而散,而他本人被皇家禁军斩首示众。
齐武帝也不想把事件扩大化,为了安抚这些人,承认了那些假的“贵族户籍”,但是参与造反的人还是要接受惩罚,一律被战船押送到建康强制劳动十年。
为政府修建白下城(今南京金川门外),白下城就是当时的南琅琊郡政府办公地点。辖区仅仅只有现在栖霞区大小,但因为在天子脚下,地位较高,相当于直辖市。
日期:2016-08-20 21:40:40
第四十八章、玄武湖畔“鸡鸣埭”的典故
齐武帝继承了父亲节俭的好习惯,平常日子过的基本跟平民百姓没什么两样。
但他平生也有两大爱好:第一、是打猎,第二、是喝茶。
那时候玄武湖四周基本都是皇家园林,植被茂盛,里面养着很多珍禽异兽。
齐武帝在别的地方节俭的很,偏偏对打猎乐此不疲,而且每次打猎都要带上大批宫女,据说最多时有上万宫女陪同。
建康城里有专门报时的鼓楼,里面安装了精准的水漏,每过一个时辰,值班的人就会敲相应的鼓声,城里的人就知道此时的时辰了,就像后来的英国大本钟一样。
只是皇城外有三道城墙,鼓楼的声音听不清楚,齐武帝专门在玄武湖畔的景阳楼上设立了钟鼓。
深夜时,鼓声传来,后宫宫女们开始梳妆打扮。到了凌晨时分,又有鼓声,这就是出发打猎的信号。
宫女们赶紧在大殿前聚集,齐武帝成了这些宫女的头头,带着她们从台城出发,在玄武湖畔、紫金山、幕府山等等山林里射野鸡。(这么大动静,估计当时南京的田园犬得叫唤一晚上)
大队人马折腾一夜,累了后,开始回台城,每次走到玄武湖背面一个土坝附近都能听到公鸡打鸣。
从此这个土坝被南京人叫做“鸡鸣埭”,现在湖畔武庙闸附近还保留了这个地名。
“鸡鸣埭”后来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历代诗人都有关于它的作品,最著名的当数李商隐的《南朝》一诗:
“玄武湖中玉漏催,鸡鸣埭口绣襦回”
日期:2016-08-20 22:22:31
南朝时代的南京人喝酒很疯狂
齐武帝爱茶,可以说爱的如痴如醉,应该是有了“茶瘾”。
平时宫廷里开个会什么的,必定要上茶。
甚至齐武帝临死前在遗诏中特意写道:我写之后,贡品桌上不要放牛羊牲口,血淋淋的我又吃不了,只要摆上干饭和茶就好了。
茶本来是一味中药,福建人最早把它当成一种饮料来喝,东晋时代福建人喝茶的习惯被带到了南京。迅速风靡南京的上流社会,就像一些土老板总喜欢喝洋酒,装高雅一样,那时候的茶就是时尚饮品。
很多人以为喝茶是从唐代开始流行的,其实唐代的喝茶习惯正是受到了南朝建康的影响。
酒,就更不用说了,整个六朝,上流社会基本都嗜酒如命。
东吴的末代皇帝孙皓更是个酒疯子,甚至把酒桌变成了名利场。下面的大臣要想升官发财就得陪他喝酒,还得把他喝好喽,坐上桌每个人都不能少于七升酒,喝不下搞不好就得丢官。
司马睿也爱酒,而且没日没夜的喝。
丞相王导害怕司马睿消沉下去,流着泪劝他戒酒。司马睿想戒,又怕自己坚持不住,于是在皇宫外西池边召集所有大臣,当众将酒杯扣在了西池里。让所有大臣监督自己,从此不再喝酒。
西池从此被改名为“覆池杯”,传为帝王励精图治的佳话典故。
不过王导能管得了皇上,可管不住下面的老百姓。
建康城到处都开着酒馆,最负盛名的就是城西的“孙楚酒楼”。
西晋时代的大文学家孙楚怀才不遇,仕途坎坷,常常在这家酒楼里买醉。孙楚名号很响亮,酒家老板就改了店名,算是给自己找了个免费代言。(现在的水西门广场有复建的“孙楚酒楼”)
那时候一帮文人墨客,满脑子想着光复中原,驱逐胡虏,奈何现实中又没那个本事,只好借酒浇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