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重庆天坑考古,意外发现一个人间蒸发的神秘部落》
第2节

作者: 阿卡_
收藏本书TXT下载
  “去,一定去。”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
  日期:2016-09-07 18:27:00
  在来医院之前,我还接到了发小“冬瓜”打来的电话,说他在兴隆镇新开了一家“冬瓜饭庄”,而兴隆镇,正好是天坑地缝所在地。
  说到“冬瓜饭庄”,就不得不说说发小“冬瓜”这个诨名的由来。
  冬瓜姓冯名东国,因为从小肥胖,名字又与冬瓜谐音,所以就被人叫成“冬瓜”了,冬瓜因为贪吃而热爱烹调,因为热爱烹调而开了饭馆,饭馆就取名为“冬瓜饭庄。”
  冬瓜出了名的财迷,不过对我倒一直比较大方,我们俩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同学,随时搅和在一起,很奇怪的搭配,我高大瘦削,他矮小肥胖,我成绩优异,他品学皆劣,但硬是成了雷打不散的好朋友。
  记得还是读小学的时候,我想学画画,冬瓜便自告奋勇承担了解决绘画材料的任务,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他家附近的剧团材料库房,一个放风一个打洞,好在库房的一面墙是用石棉板隔起来的,所以打洞并没有花多少时间。
  日期:2016-09-07 18:27:00
  一会儿,冬瓜得意洋洋地拖出一个纸箱来,打开一看,全是红颜料。我说要不了这么多红色,拿回去换点其他颜色。

  于是冬瓜又从洞口钻了进去,不一会儿又灰头土脸地钻出来,这次手中拖的不是一个箱子而是两个,一个箱子里是各色颜料,一个箱子里是各种画笔画具。
  后来我成为学校美术兴趣小组的骨干,全是这几箱材料的功劳。
  大半年没见,冬瓜似乎又胖了不少,身子滚圆滚圆的,身高虽然远不及我,体重却大了许多,更像个名副其实的“冬瓜”了。
  新店开业,冬瓜西装革履,倒有些老总的派头,但一举手投足就漏了馅儿,仍然是油头滑脑,上不了台面的“冬瓜”。
  一见面,我便递给他一个大红包:“恭喜新店开业,一点小意思。”
  冬瓜嘴里说两兄弟客气啥子,手却伸过来接了:“狗日的,你每次回来都一个人,你妈老汉儿(父母)不着急,老子还着急呢,何不就在夔城勾兑一个带回去?”
  “狗日的”是冬瓜的口头禅,对爹妈说话也是这个腔调。
  我捶捶他肩:“这事用不着你着急,我目前还没这个心思。”
  冬瓜给我肚子就是一拳:“我看你娃有病。”
  日期:2016-09-08 18:10:00
  「魔鬼洞」
  在万教授的推介下,我以编外队员的身份进入了探险队。

  探险队大本营驻扎在冬瓜饭庄斜对面的“天地客栈”,老板姓蒋,下巴上留一撮山羊胡子,很像旧时代的师爷。
  晚饭就安排在“冬瓜饭庄”,吃冬瓜为我们准备的野味和特色菜。
  探险队一共七人,除万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助手外,还有五个法国人,一个叫伊文思,是他们的队长,一个叫沙克,秃顶长髯,总让我联想到加勒比海盗,另外两个是兄弟俩,没有记住名字,我称之为“法老大”和“法老二”。
  还有一个法国美女,非常漂亮,而且有点东西方混血的感觉,长得像年轻时候的苏菲玛索,她的名字叫艾曼纽。
  更令人惊奇的是,艾曼纽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吃了太多的东西,没法马上睡觉,便将董老师的笔记本拿出来翻阅,只见笔记本上打了很多的红色问号,凡是他的想法观点还没有找到依据和实证的地方,后面都会打上一个红色的问号。
  笔记的前面部分是关于巴人的起源,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主张清江廪君起源说,也有主张黔水嘉陵江起源说,有主张氐羌迁移来源说,还有主张汉水迁移来源说等几种看法,莫衷一是。
  董老师比较倾向清江廪君起源说,但他认为这只是早期巴人最重要的一支,与此同时,来自西北的氐羌也可能共同成为了早期巴国的组成部分。就跟我们华夏民族的起源一样,具有多源性。
  关于巴国的都城,也有不同的说法,比较得到公认的是“江州说”(即现在的山城)。但也有人提出巴人还曾经分别在夷陵、夔城、酆城、涪陵、阆中等地建立过都城。

  关于这个问题,董老师是这样理解的:早期巴人并非起源于廪君之巴一支,而是至少有三支以上强大部落,在相互征伐中又相互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强大而又相互独立的组合型巴国,或则称之为部落联盟。而每支巴人各有自己活动的中心区域,这便是史料上巴人有多处都城的由来。
  还有就是关于巴人的图腾崇拜问题,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巴人的图腾是老虎,有人认为巴人的图腾应为大蛇。
  到底巴人是崇拜老虎还是崇拜大蛇?抑或两者都崇拜?或者还有没有其它的图腾?后面又打了一个大大的红色问号。
  明天就要开始探险之旅了,但愿能够在考察中找到一些答案,可以给董老师一点交代,心里充满期待。
  日期:2016-09-08 18:12:00
  第二天清晨,我们乘坐一辆中巴车从兴隆镇出发,前往目的地。
  我跟万教授坐在一起,他身材瘦小,但精力却特别充沛,英语和法语都比较流利,普通话反而说得不咋地。
  万教授一边给法国人介绍这一带的山势地貌,一边主动跟我交流:“听说皮老师的专业是民间文学,怎么会对历史和探洞感兴趣的?”
  我解释道:“读大学填报自愿的时候,本想读历史系,但因为填报了服从调配,就被弄到中文系了,至于说探洞,纯属好奇。”
  万教授说道:“其实学什么专业不重要,重要的是对一件事情感兴趣并持之以恒,我原来也是学生物的,因为对地质感兴趣就转行搞溶岩洞穴研究了。”
  受到万教授鼓励,便继续说道:“我也想转行搞历史地理研究,尤其对巴国历史比较感兴趣,但又害怕半路出家做不出成绩。”
  “董老师是巴国史方面的专家,你跟着他,一定会出成绩的。”
  “我才刚刚入门呢,还请万教授多指导。”一想起病床上的董老师,不免神情黯然。
  “我这个钻洞的,对历史可是门外汉呢。”万教授笑了,并没有注意我的神情。
  在和万教授谈话的过程中,艾曼纽时不时会盯我一眼,但我却不敢跟她对视,仿佛她那蓝色透明的眼睛是马里亚纳海沟,很容易就会把我吸入深渊。
  伊文思和另外两个法国人则在研究地图,而沙克仰靠在椅背上,面无表情,斜拉着眼睛若有所思。
  经过半个多小时的颠簸,金杯车停在了一个前不挨村后不着店的荒山腰,早已有两个当地乡民等候在那里,是我们今天探洞的向导。

  穿过一片灌木丛,身上划伤了几条扑棱后,队伍在一个小小的洞口停下来。
  洞口不大,约有一米多高、三米多宽,似张开的鱼嘴,里面黑咕隆咚的,喷出阵阵寒气。
  一个乡民介绍道:“这个洞叫“魔鬼洞”,据说和山下一个洞子是连通的,里面经常会传出鬼哭狼嚎的声音,月圆之夜最是厉害,谁都不敢进去,没想到你们一来就要探这个洞,要不要考虑换个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