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重庆天坑考古,意外发现一个人间蒸发的神秘部落》
第48节

作者: 阿卡_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最有趣是老鼠赛跑的故事:
  七根两米长的透明管子,七只白老鼠,分别放置于七根管子之中,管子底部隐藏有通电的细铜线,还有一个遥控器,分别控制七跟管子铜线的电源开关。

  因为管子小,老鼠只能往一个方向跑,最先跑出来落在网兜里的老鼠获胜。
  松哥管遥控,闷墩儿收钱,老大维持秩序。
  夔城人好赌,城乡皆如此。
  老乡们各自选择自己心仪的老鼠押钱,最后才是庄家选老鼠,最先跑出管子的老鼠获胜,也就是押对了老鼠的收其他人钱。
  最初一切顺利,无论赌客们选多肥多壮的老鼠,总是庄家老鼠获胜的次数多,有的人不甘心,抱一只恶猫来,放在自己选定的老鼠管子面前,那老鼠受恶猫的惊吓,飞也似地往前窜,竟然比通电管道里的老鼠还跑得快。
  其他人也纷纷效仿,于是不得不重新制定规则,以后不论谁选定的老鼠,都不能拿猫来恐吓,这样一来,又赚回不少钱。

  但是不多久遥控器坏了,赌客们先把肥壮的老鼠选了,剩下一只最瘦弱的留给庄家,赚来的钱很快就赔光了,赶紧收摊。
  听松哥讲完,大家都乐得七仰八合,关系一下就亲密了。
  日期:2016-10-07 22:00:00
  第二天,吃过早饭,租了个面包车,装上设备,三个人一起前往龙桥。
  当我们快要到达阴河石壁前的洞口时,却发现已有人先一步到达了这里,其中一个居然认得,正是沙克。
  他不是失踪了吗?怎么会突然在这里出现,和几个不认识的老外在一起?

  我赶紧吩咐松哥和闷墩儿在一块大石后躲起来,观察他们的动静。
  他们一共有五个人,四个欧美面孔,一个亚洲面孔,凭直觉不是中国人,从不断弯腰点头的动作来看,像日本人。
  他们也带了全套的探险设备,看样子马上就要进洞了。
  这让我一时没了主意,是主动迎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然后一起进洞呢?还是等他们出来之后我们再进去?
  联想到蒋老板讲到法国人之间曾经发生争吵,沙克一个人负气出走,可以断定他们肯定有什么秘密隐瞒,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们贸然出现,会很尴尬,甚至发生冲突,想了想,还是采取第二种方案。
  松哥和闷墩儿不明就里,说这是中国人的底盘,怎么会怕这些外国人,要不给老大打个电话,搬点人来当后援。
  我告诉他们,这可不是来打架的,而是来探洞寻宝的,如果打草惊蛇,可能什么事也干不了,他俩才不吭声。
  这一呆就是两个多小时,我寂寞惯了倒没什么,松哥和闷墩儿呆不住了,说干脆去附近农家吃个午饭再来。我想也对,吩咐他俩先去,吃完给我带两个烤红薯就行了。
  一等又是近两个小时,洞口还是没有动静,我也有点沉不住气了,如果里面真的藏有巴国宝藏,等那些外国人都弄走了,我们再去岂不是扑个空。
  不行,得想个办法在他们离开之前截住他们。
  忽然想起兴隆镇的老大,便给松哥打了个电话,告诉他做些准备。
  日期:2016-10-08 17:04:00
  【第十九章】 神秘图语
  听赵书记说过,天坑地缝一带是世界各国洞穴探险家的乐园,但为了不至于乱套,各国探险协会在这里还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法国人的考察范围在龙桥一带,英国人和美国人的考察范围在天坑地缝附近,而日本人的考察范围在茅草坝和四十二坝一带,怎么这几个不同国家的人会捏合在一起考察龙桥阴河暗湖,令人费解。
  -----------
  「 再探暗湖 」
  一个多小时之后,松哥和闷墩儿回来了,果然给我带了两个巨大的烤红薯。
  吃完烤红薯,洞口也有了动静,外国人陆陆续续出来了,待它们全部出洞,往回走了一段之后,我戴上口罩,和松哥一起远远尾随在后面,闷墩儿留下来照看装备。

  五个外国人刚上到坡道口,就被几个穿武警制服的人拦住了,老外不得不停止前行,把行李放在地上。
  看他们比划的的样子,大概双方交流不顺畅,而武警的动作,则像是要检查沙克他们的行李。
  那个小个子的日本人大概汉语不错,站在前面对几个武警不断点头哈腰,唧唧呱呱,但武警似乎无动于衷。
  僵持了一会儿,看见几个老外开始分别打开背包,一层层翻出来给武警看。武警还不放心,又亲自来翻老外的背包,尤其仔细检查了沙克的背包,里里外外看得很仔细,好像没有发现什么可疑的东西,又比划了一会儿,才放行。
  待老外走远,老大带着几个武警向我们迎上来,介绍道:三位是这里的森林武警,刚才以是否携带野生动物为名对几个老外进行检查,但没有发现我所说的文物一类的东西。
  了解到这个情况,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老外没有盗掘偷运国家文物,失落的是阴河暗湖中可能并没有藏匿巴国宝藏。
  但既然来到了这里,怎么也得进去看个究竟,这样也好对兴致勃勃的松哥和闷墩儿有个交代。
  老大也跟着我们到了谷底,他对探洞没有什么兴趣,正好帮我们照看用不上的设备。

  进洞的时候,松哥丢了两包烟给老大,说进去的时间有点久,抽点烟好消磨时间。
  初秋季节,天气转凉,水温更低,但因为已是枯水季节,阴河中水比上次浅了不少,前面一段基本用不上橡皮船,背在身上倒成了累赘。
  进洞不久,就看见娃娃鱼窜来窜去,闷墩儿也是个美食和厨艺爱好者,心痒起来就想下手擒拿,被松哥劝阻了,说还是找宝藏紧要些。
  日期:2016-10-08 17:14:00
  路上,闷墩儿问我,为什么觉得这个洞子里可能有宝藏?
  我只好告诉他,两千多年前,曾有一只巴国部落在这一代神秘消失,与其同时消失的,还应该有一批宝藏。英美法日等国的探险家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偏僻的地方考察,其真实用意很可能是奔着这批宝藏来的。刚才这几个老外虽然没有带出来文物,很有可能是他们还没有找寻到,也就是说我们还存在机会。

  闷墩儿却要打破沙锅问到底,说夔城区域这么大,江南一带溶洞遍布,为什么认定就在这个洞子里。
  我当然不能告诉他这个洞子下面隐藏着一支巴人,只好敷衍道,我曾看过一幅巴国贵族墓葬出土的藏宝图,上面描绘的地形跟这里十分相似。
  闷墩儿和松哥听说有一幅藏宝图,顿时倍受鼓舞,加快了步伐,原来拖在后边的闷墩儿很快窜到了前面,自告奋勇打头阵。
  再往里面走一段,水逐渐深了,不得不使用橡皮船,从背上放下来打上气,三个人都穿上救生衣,划行向前。
  很快到了暗湖,大家商量了一下,松哥留在岸边,万一有什么不测,得有一个人回去通风报信。
  再次进入暗湖,感觉比之前似乎小了一点,水位下降了不少,上次自己走过的那段台地也高出了湖面很多,因为担心那股暗流,所以不敢太靠近台地划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