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杂说》
第22节

作者: 南怀瑾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下来这一个小段说,《易经》这个法则与天地相似。天地就是宇宙、太阳、月亮的运行,有一个固定的法则,不能变。春、夏、秋、冬、白昼、夜晚、南极、北极,一切变化的法则都是固定的。而《易经》学问的原则也相似,真理的准确同宇宙的法则一样的固定,所以人类提出来的任何学问,都不能违反《易经》所提出来的法则,超不出《易经》的范围,不管人类任何学问,人类如何伟大。比如人类今日到达了月球,也只到达了月球,并没有超出宇宙,月球、太阳,都在宇宙的范围之内,而《易经》的学问,就有宇宙这样伟大,所以,没有办法违背。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这里说了,为什么我们要懂得《易经》这个学问?因为懂了以后,才能“知周万物”。知即智——智慧充满了,对万事万物的大原理无有不懂,然后“道济天下”,做人也好,做事也好,做官也好,随便做哪一行职业,都可以达到救世救人的目的,因此不会有错误了。在《论语》上看到孔子的感叹,他在四十九、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读《易经》,而说“假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假如上天多给我活长久一点去学《易经》,可能达到没有错误。故以他的立场来说,人生的修养必须要学《易经》,才能智慧周乎万物,不致发生错误,也和无违的道理一样。如果欲济世救人,就要很大的学问,大学问的原则,就在《易经》,懂了《易经》才能济世救人,因为任何学问,没有超过《易经》的。
    “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旁行是什么?研究易数时说过,就是旁通,也是错综复杂的“错卦”,如乾卦的三爻动了,就会成天泽履卦,等于大家坐在这里,只要其中任何一个人动了,都会影响每一个人互相之间的关系,这就是旁通,也是旁行。宇宙万事万物,不能永恒不变的,有纵的关系,还有横的关系,但旁行不流,流是散的意思。它是有规律的,不会散开,能旁行不流,对人生的生命非常清楚。乐天知命,知道自己,也知道天命,永远是乐观的人生。我曾告诉佛教界的人,一切宗教都是悲观的,尤其佛家的大慈大悲是讲悲的,只有中国儒家讲乐。像《论语》上几乎没有悲字,都是乐。有一本明朝的笔记,曾经统计过《论语》上都是乐字,而不谈悲,这也是中国文化不同的地方。谈生命只谈生的这一头,不谈死的那一头。人多半是悲观的,本来生命是很可怜的,以另一个角度看是很令人悲观,但以《易经》的角度看生命,是乐天知命,很乐观的,没有忧愁。所以人欲达到真正的乐观,只有从观念中懂了《易经》的法则。

                安土敦仁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先解释“安土”,一般而言,中国自大禹治水以后,步人农业社会,所以过去在历史上经常看到“安土重迁”四个字,对于家乡都很喜欢,重视迁移,不肯搬动播迁,这是中国文化安土重迁的思想。假如有一个儿孙,要迁住到另外一个地方,则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今日社会的观念,恰恰相反,以不安土、流动为好,这就是交通、经济发达的现象。如以现代的观念看安土,则是旧文化,没有进步。另一个观念看安土,以五行来解释,土者中央也,土是中心,人要有中心思想,这在文字来解释是很通,但太生了。又有一说,地球有一个中心地点,有中心的立场,然后人生的修养走仁道,以仁修养,才能爱人、爱物,如果没有中心,而说能爱人、爱物,这是做不到的。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
  无方而易无体。”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这是一个观念;“曲成万物而不遗”,这又是一个观念;“通乎昼夜之道而知”,又是一个观念;“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是一个大结论了,很重要的。研究易学要知道这是正统的孔子思想,也是《易经》正统的道理。


化生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范围”的意义和弥纶差不多。中国文化非常重视文字艺术,一个呆板的观念,在文字上艺术化,用同义字,以不同的文字艺术来表达。这里范围比弥纶在形态上小一点,弥论的含意深远得多。这句话是说《易经》的学问包括了天地宇宙的“化”,中国文化认为天地宇宙一切万有都是“化”成的,生命是由变化而来,所以中国道家的名词“造化”,后来变成运气不好为造化不好。实际上“造化”的“造”,如宗教家说的主宰。“化”,生命在宇宙一切都是变化的,所以我们中国人把生死看得很平淡。人死了叫作“物化”,生死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物理自己的变化。有生自然有衰老,有衰老自然有死亡,死亡以后再来,物化而已。《易经》的道理,循环往复,在佛教为轮回,在文学上的描述为“羽化而登天”,等于化成飞鸟。如我们古籍中的沙鹿,道家古书上说是海边的鲨鱼化的,现代的自然科学对这事不承认。我相信现代科学,也喜爱我国古代的文化,像道家谭峭著的《化书》就是这样说的。比如香菇,他说是化生的,树烂了种子下去,另外出一个生命,是化生,细菌培养的是化生,万物都是细菌化生,但把化生这个名词翻过来说成生化,大家相信了,认为是科学。这个“化”字包括了很多意义,包括了现代化学、物理的各种科学,所以孔子说《易经》包涵了天地宇宙万物的变化,都逃不过《易经》的原则,什么学问都包进去了。

                 曲则全

  “曲成万物而不遗”。注意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一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是曲则全。老子这个“曲”字的原则,即是从《易经》这里来的,孔子也发现这个道理。因为研究《易经》就知道宇宙的法则没有直线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人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成。现在讲美也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怎么睡着的?怎么醒来的?

  “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昼夜就是阴阳,明白了白天黑夜的道理,就知道了《易经》的大学问。真研究起来,昼夜的道理就难懂了。我常问学禅打坐的人,活了五六十岁,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睡着的?又是怎么醒来的?的确不知道,如果答复得出来,这个人就懂了道。又如禅宗讲的“本来面目”,从来没有人自己看到,镜中照出来的也是反面的,不是本来的,尽管学问多么好,如何看见自己面孔这个问题解决不了。为何失眠?中国的医理说由于心肾不交,心脏血液的循环不正常,肾--肾气,人体腰下包括肾脏及荷尔蒙系统,不相通就失眠,相交就睡着了。现代医学又说氧气不够就打哈欠,足了就醒来,但都不能解释这个问题,如何睡着或醒来还是不知道,所以昼夜的问题还是一个大问题。再看生物世界,夜间活动的生物很多,活动得亦更厉害,尤其到了山野间就会知道这一现象。有许许多多的禽、兽、昆虫,从未见过的生物,在夜间开始活动了。他们的生命,不要白光,喜欢黑光,从这一点看可见昼夜问题非常大。要把这些道理都懂了,才会知道阴阳的功能,才是学《易经》入门了,所以要好学,才能渊博,要深思,不深思便成书呆子。

               神无方易无体

  “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个神不是宗教的神,是中国文化的神。我们的原始文化中,生命的主宰,宇宙的主宰没有宗教性的观念,对天人合一的那个东西叫作神,西方哲学称作宇宙万物的“本体”,亦是功能。神无方的方,古文亦称“方所”,就是方位,无方就是没有位置,无所在,也无所不在。“神无方”就是宇宙生命主宰的功能无所在,也无所不在。同《易经》变化法则一样,周流不拘,并不在某一点上,研究《易经》最重要的是在此。基本上如乾卦“一爻初动”,这动从哪里来?答案是“神无方”。“而易无体”,所谓本体,是个抽象名词,是无体之体,无为之为;所谓“道”,也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没有固定的,不拘的。不固定不拘,就是宇宙的法则。试看宇宙的东西,变化无穷,气象的预测常常不准,因为“神无方而易无体”,气象突变的地方拿不准。那么我们研究《易经》的学问,如果说《易经》一定是讲某一范围的,那就犯了逻辑的错误,因为它明白告诉了我们“神无方而易无体”。《易经》的学问是变化无穷,说《易经》是艺术也可以,是科学也可以,是哲学也可以,因为“易无体”,不呆板,任何一个名称都可以。但是“神无方而易无体”这两句话,也是中国宗教哲学的顶点。我们如果研究西方文化,希腊的哲学思想,西方的宗教哲学思想,把西方的东西都研究完了,回过头来再看自己,就发现自己老祖宗的文化最伟大。这两句话从人类文化史的发展来看,我们提出来最早,《系辞》我们暂时谈到这里,接下来,我们看《易经》的第一卦--乾卦。

             元、亨、利、贞的乾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