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传说中的地狱,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第1节作者:
牧吾 日期:2016-10-20 14:33:24
序言:
“维时景佑二年乙亥十二月十三日,大宋国潭州府举人赵行德流历河西,适寓沙州。今缘外贼掩袭,国土扰乱,大云寺比丘等搬移圣经于莫高窟,而罩藏壁中,于是发心,敬写般若波罗蜜心经一卷安置洞内。伏愿龙天八部,长为护助,城隍安泰,百姓康宁;次愿甘州小娘子,承此善因,不溺幽冥,现世业障,并皆消灭,获福无量,永充供养。”莫高窟的17号窟藏经洞,敦煌经卷中的《般若波罗蜜心经》抄卷后记,记录者赵行德。
日期:2016-10-20 15:02:00
第一篇:秘窟古符
1 老教授
时值深秋,天高云淡,近晚微风吹动着莫高窟,堆垒的斑驳砾岩块开始慢慢散出微润的历史气味,深邃而遥远。
我拄着拐杖站在古老的九层楼上朝前眺望,夹沙腥风吹过灰白须发。
落日黄昏,稀松的人群和骆驼马队,黄赫色的戈壁和远处峰耸危欲的三危山,在夕阳余辉照耀下,组成一幅绚丽粗犷的景色,这一切登时让我感慨万千。
人们常说岁月好像无情流水,会把记忆冲得像鹅卵石一样光溜溜的。那过去的一切,像水中泛起的沉渣,终将随着时间流水漂去。
但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些记忆,就像是难以磨灭的印记,让人无法忘怀。当你想将它深深埋在心底时,这些往事就如同一条特殊的琴弦,偶尔的触碰拨动总让你回忆起昔日.
那些难以忘怀的人,难以磨灭的事,像电影中的片段,一幕幕在脑海中闪过,回想起来记忆犹新,恍如昨日。使得那份怀念更得凄凉,让你沉默过后又不禁热泪盈眶。
而我那些经历,现在想想,仍然是那么的匪夷所思。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像是做了一场如雾似幻的妄梦,虽然这场梦影响了我的一生。或者说,这些经历应该只是一个,不应当存在的传说吧。
日期:2016-10-20 15:22:00
忘了自我介绍了,我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我叫苏牧,生于1935年的冬季,因为我名字的谐音,小时候的伙伴们都叫我木头。而追溯时光,这个故事的起源却发生于1960年的一个夏天,那时侯国家建设如火如荼,当时我还在北京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
所在单位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和水文环境地质勘查之类工作。这个局创牌于1958年,我恰好是1958年才进入的,所以工作虽然没多久,但在单位也算是个“老人”了。
那天,宣武区那一片刚被湿雨淋润,天气由凉转温。突然的温度变化,让呆坐办公室内闲闷的我忍俊不住,打了个响喷嚏。而我再次抬起头时,看到了老段那张敦厚的脸。
老段,年近四十,人长得很敦实,模样很像那年月宣传画报中劳苦功高,朴实无华的老农形象。但他却是从属于单位的外联人员,经常跑西北一带传递资料。就工作上来说,当时我参与研究很多项目都跟西北沙化环境有关,所以我跟他也颇为熟络。
别看老段一副朴素工农脸,他这人在单位名声却不太好。为什么呢,因为这人很能来事, 心眼有点歪,啥东西一过他手,总得沾下一层皮。
就现在来说就是资本主义意识很重,小部分资产来源不明,有走资派的嫌疑。在我们那年月,很容易给有心人留下话柄。
日期:2016-10-20 15:22:00
可大部分能来事的人,手里头又多多少少有些旁人没有的能力资源,加上他外联工作确实很到位,所以单位里虽然有很多闲语碎语捅到了上级那里。
可除了局领导有时会形式似的在单位内批评一下,很多时候都没了下文。
老段知道单位里有人对他话唠,他也不介意,反而经常带些额外的“礼品”来单位改善形象。
不过在我们那个时代,对于走资派还是有些身体意识接触上的隔阂。
单位内大部分人不管是收了还是拒收这些“礼品”,对老段都还是不冷不热的态度。可我却有些例外,在单位中算是跟老段话头对得上,关系也走得比较近的。
倒不是我受什么资本主义思想的侵蚀,虽然我长在红旗下,吃的是革命的粮,锻炼的是革命的心,但对于走资派我却又另有不同看法。
既然他是走资派,那么我拿他的东西,应该算是我在挖资本主义墙角才对。老话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对付走资派,就该拿出大义凛然的姿态,不拿白不拿。
没等我思绪完毕,老段又将脸垂下朝我凑了凑,并微笑着,让他那只大鼻子显得特别刺眼,带细底大,像是眼皮底挂了一头大蒜。
日期:2016-10-20 15:24:00
“怎么,有事。”我诧异地看着老段,他把头压得特别低地看我,使我有种被狠盯的感觉。而他挤出的笑脸,把两个眼角皱纹挤得更深了,我看着这笑容有些生硬,宁愿他别勉强还好。
“好事,有人想见你。”他说道。
“谁”我更奇怪了,紧跟一句。
老段单掌遮挡,将嘴凑到我耳旁,故作神秘道:“是后院的章教授。”
“啥,后院的?嗯,莫非是是那个钢铁……哦,对了,是章教授啊?”我装出恍然大悟的模样,却突然间想到一个人,但他怎么会找我呢。
单位后院是有一位老教授,但严格来说这位老教授并不算我们单位的人。因为当时条件的限制和一些工作互联的需要。局内工作的办公大楼除了本单位人员,本身在创立之前,还有不少跟地质勘探或是跟土地工作有关系的同志在同一栋楼内工作。
而其中,在单位后院3号楼一层偏角落有一间狭小的办公室,就常年被一个“外行”的老同志占据使用着,他就是老段口中的章教授。
这位章教授在我们地质单位也算颇有名气,跟我们老局长很是交好,还有各科室负责人主任对他也很尊重。不过章教授倒不是搞地质工作出身,而是一名考古学家,专门负责研究深化西北一带的考古项目。
日期:2016-10-20 15:24:00
据说章教授在考古界算是泰山北斗一类的人物,他的资历能力很受到上面高层领导,各位“老人家”的尊重。因为他也经常往来于西北和北京之间,争取国家对西北考古工作项目的支持,所以跟老段也算熟悉吧。
这里插播一下,大家还记得八十年代曾有一部中日合拍的电影,日本作家井上靖所写的关于敦煌的故事。里面描述了北宋书生赵行德在西夏的传奇经历。虽然故事本身是杜撰的,但在敦煌历史上,赵行德确有其人。
在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时,曾出土一卷般若心经后补记的短文,那便是赵行德所书写的。井上靖将他的补记写成一篇传奇故事,后又改编成了电影。
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故事跟那部电影的内容有些迴异,又有些殊同。而那时候,章教授负责的西北考古研究工作,正是关于敦煌文化的方向,这也是后来我才了解到的。
而章教授在我们这也有个趣谈,老教授对考古事业很是拼命,经常通宵达旦的工作,在北京连国家分配的房子也没要。只是把三号楼那间小科室当成了自己的家。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