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传说中的地狱,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第13节

作者: 牧吾
收藏本书TXT下载
  8 传闻
  互相介绍完毕,在火车站台准备行李上车时,私下里我看到宁霜看着我,眼神中似乎有所询问的样子。
  我便故意对宁霜说道:“你好,范同志,以后我们就是新战友了,请多多指教。”说完还伸出手去想握个手。
  “不用了。”宁霜态度冷淡,她撇撇嘴说道:“这队伍是章教授带的,还是要听章教授指挥好了。”说完,她便径直转身上了车。

  这情况让我有些尴尬,随后身后一阵吃痛,是老段给了我一锤子,跟我说道:“上车吧,激情燃烧的小同志。”虽然语气很感人,很像是个情深意切老同志对小同志的殷殷鼓励,但我怎么听都像是讥讽。
  日期:2016-10-27 17:55:00
  火车飞驰在北京到兰州的路上,一路上景色在我眼前倏地飞逝而过,我却无心观赏。因为我们是国家组建的考古队伍,加上路途比较遥远,所以安排了几个卧铺包厢,其中我跟那几个大学生是一块的。
  我同包厢那几个大学生聊天,才知道他们在学校里也是考古类别出身,还受过章教授的熏陶和培养。

  而那两个年长老师,陈三省和刘庆红也曾给过他们考古学上的启发。不过看陈三省说话慢条斯理的,又态度生硬,他尤其看不惯老段那嘻哈样,跟我们几个年轻人开口就是政策啊,纪律啊什么的。
  所以老段和陈三省是火车上最聊不上来的,包括我也是。因为对这种老古板一般我也没什么好印象。
  总归来说,我觉得自己性格归纳起来,应该有半个老段那样,太像了可不行,那会破坏我革命建设积极性和纯正性。
  日期:2016-10-27 17:56:00
  我本打算在火车上仔细观察考古队,到底有没混进可疑人物,但总的一路下来,非但没看到什么特别现象,也没看出那奇怪字条到底是谁送的。
  反而因为我的探查显得有些热切,自己那种疑神疑鬼模样,总给人一种像做贼的感觉。
  好几次陈三省对我报以怀疑的目光,并详细盘问我的来历,我说我是搞地质工作的,他还偏不信,说以前没见过我,怎么就一起上路了。
  幸好老段是我介绍人,在老段帮忙解释下才蒙混过去。也是,毕竟我要是有问题,他这介绍人,一个战壕里的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过此时我才猛然发觉,也许现在这支队伍里最可疑,最陌生,最奇怪的人也就是我了吧。就算是宁霜,也是跟考古队共同商讨工作,待了好多日子才一同上路的。
  后来这一路我虽然身份有些“特殊”,但随着了解深入,也算融入了大伙。大伙在火车上多次探讨这次考古内容,而我也从他们口中知道了一些敦煌学的历史,过去的磨难,还有近代的开发,尤其是40年代组织的那几次敦煌考古,奠定了很多人的一生。
  日期:2016-10-27 17:56:00
  章教授也算是那年代第一批敦煌考古学者,而每次往返北京间也是为了组织更多人力物力,带到敦煌现场挖掘更多史料,保护更多文物,古籍,壁画。
  那天在车厢内,几个大学生都在请教章教授关于敦煌考古问题。听到他们谈得热乎,我翻了几本地质书之后也坐起来,安静地听章教授述说起一些过往。
  章教授说道:“众所周知,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那里有洞窟,壁画、泥质彩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艺术宝库。”

  说到这里,老教授原本浑浊的眼神也变得明亮起来,煜煜发光,像是个拿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一样,不过在迟疑片刻后。他又痛心疾首道。
  “可不幸的是,在清光绪年间,当地道士王圆箓虽然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但由于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藏经洞文物被发现后不久,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以不公正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文物,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空前浩劫。”
  章教授哀道着中国近世纪的文化劫难,悲痛经历,听者无不动容。
  日期:2016-10-27 17:57:00
  “后来,我们一群人在40年代去敦煌考古,并致力保护敦煌文化时,看到被破坏壁画和遗失的文卷,感到特别难过,这是我们国家沉重的损失啊,同学们。
  幸好后来我们成立了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国家也正式支持敦煌文物保护与研究工作。我们已经勘察了莫高窟目前现状,制定保护规划,并抢修了5座唐宋木结构建筑,维修加固了3处崩塌崖面和数百个洞窟。
  现在带你们去,除了支援敦煌的考古建设外,也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传承。”章教授说完,樊小梅等几人鼓起了掌声,也是为了向这位敦煌学的先驱致敬。
  章教授突然问起樊小梅:“樊小梅同学,你可知道敦煌莫高窟的来历嘛?”
  樊小梅抬了抬大眼镜说道:“以前刚上中学时我就知道敦煌的存在了,敦煌曾是古代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在汉唐时代是它的顶峰,元代之后,因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就逐渐荒废掉,可莫高窟来历我就不大清楚了。”
  日期:2016-10-27 17:57:00

  章教授点点头,说道:“你说的不错,我们此行考古重点在于敦煌学,而敦煌学重点又在于莫高窟。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书记载,是前秦时期僧人乐尊在岩壁上开凿第一个洞窟。后来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说到这里,章教授还跟我们谈起了乐尊和尚的传说,他说道:“敦煌学我也是在20年前才正式了解学习的,我们在那边也已经生活了很多年时间。
  说来奇怪,当年我在研究敦煌古籍时,里面记录了莫高窟开创者乐尊和尚,曾在当地一些少民传说记载中被尊为(乞叉底鹐沙)地藏菩萨的信息,这实在是令我很疑惑不解的事情。
  而且莫高窟早期开凿壁画,多是以飞天形象为主,从一些零碎信息中,这似乎又与乐尊开凿莫高窟原因息息相关。但古籍资料,文字参杂零碎不全,又难以辨析。对了,小苏同志,你对古文研究功底不错,也许去了之后对我们古文研究帮助很大,呵呵。”
  说完,章教授眼神闪烁地看着我,我大概听出他话里有话,看来他对我对那几个古怪字符认知还很怀疑,怀疑我在打小算盘。
  日期:2016-10-27 17:58:00
  那时的我整天想着神秘字条的事,对他们讨论也是嗯嗯哼哼应付了事。所以我听后却不是很在意章教授那些说辞,只是以为老人家还在对那些怪异蝌蚪文破译念念不忘。
  当时我更没想到的是,章教授这段关于乐尊开凿莫高窟的传说,还有那些神秘的蝌蚪文,跟我这次诡异神奇的经历,有着曲折莫测的重大关系。
  说着说着,现场气氛有些肃穆,为了活跃气氛,爱说笑的胡建设打趣问道:“章教授,听闻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初始,也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您能跟我们说说那边的风情故事吗。”
  “好啊,好啊,章教授,敦煌基本历史我们都在书上了解过,那当地还有没有什么传说和民俗之类,您给我们说说嘛。”跟胡建设最亲密的王琳也起哄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