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传说中的地狱,也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第16节

作者: 牧吾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呵呵,段同志也只是说说当地一些风俗异事,让大家考古时多注意些不利影响罢了,没那么严重。同学们也别太当真,鬼神嘛,也是以谣传谣,人云亦云出来的。”
  接着他说什么,其实这对研究当地人民群众对敦煌莫高窟敬畏态度是有好处的,这种谣言诡闻在某些形式上也客观保护了石窟艺术壁画的存在,否则若是随意破坏下,敦煌考古保护工作将会更加艰难。
  日期:2016-10-28 18:05:00
  后来,章教授又笑着说出了考古工作和当地民俗结合是“秀才不出门,焉知天下事”,意思是如果不出门,怎能知道天下事如何处理呢。这点上,大伙也都认同了章教授的说法。
  确实,在敦煌考古上,由于一些文化断层原因,敦煌文化最大破坏者往往来自于当地落后思维,和愚昧无知者偷挖盗取的间接行为。所以我也想到了这次考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不过,当时我看到章教授说这些话的时候,不知道是否角度和光线错觉原因。我不经意间发现,在提到吃人壁画这则诡闻时,章教授的双手不知觉地紧握起来,手心捏得很紧。
  日期:2016-10-29 17:05:00
  9 苏联专家
  前方火车头发出厉耳的汽笛声,噗茨噗茨冒着白烟一路前行。我们这一路虽然因个人性格不同,互相间有些小矛盾。但本着同志间的分歧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阶级立场站队正确,小毛小病却也无碍。
  我依然对那张奇怪字条来路毫无头绪,也就慢慢放松了警惕,因为这完全就是个骗局嘛。虽然想想可能真是被老段给设计了,但如果这一路能和宁霜套上近乎,解除一些误会,那么被这土豆烧牛肉给卖了也还算值。

  而且在火车上那几天,听考古队交流了一些关于西北的地方风俗,学识传说,也使得我越发增长了对目的地敦煌莫高窟的好奇心。
  很快,我们便到达了兰州,可到了这,就不能再乘火车前行了,在兰州的接待人员是名叫李安仁的同志。
  日期:2016-10-29 17:06:00
  “你们好,各位考古队的同志,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我是你们的陪同人员,我叫李安仁,一路上辛苦了,同志们。”
  因为我是第一个下车的,初时看到来迎接人员还挺腼腆,不知该怎么回应。倒是跟着下车的老段大大方方地同对方握了手:“谢谢你啊,李同志,我姓段,是章教授的陪同,您叫我老段就行,嘿嘿。”
  李安仁个子不高不矮,中等体魄,脸型倒是标准国字脸,粗眉大眼的。当年这种脸廓可是我们革命形象的正面典型。
  加上他举止有序,一幅笑脸和颜悦色,身上又有种办事干脆利落的沉稳劲,很快便赢得了大家的认同。要不是他年龄不大,看上去就三十来岁模样,我还真以为是哪位领导来视察慰问来了。
  不过他却是名做安保工作的干部,主要负责考古工作队前往西北直至目的地的安全保卫。因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并不是很太平。
  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敌人亡我之心不死,还存在着一小拌不明真相的群众和潜藏的破坏分子。
  日期:2016-10-29 17:07:00
  他告诉我们,我们将在兰州休息几日,等收拾一些工具设备后,将从兰州乘车出发,经武威,张掖,酒泉一线,再到达敦煌县城,最后到达最终目的地,敦煌莫高窟国立艺术研究所。
  在兰州休息时,我们在当地准备考古工具装车并点齐数目,主要是一些探铲,也就是俗称的洛阳铲,十倍观察度望远镜,照相机,测斜设备罗盘,皮尺,钢尺或木制折尺,小三角铲,棕刷,盛标本小布囊等器械。
  而在兰州,我也第一次吃到了拉面,那个劲道,肉虽没有,但汤头还是好的,面也是顶好的。按老段说法,赶紧吱溜个热乎劲,等到了目的地,你可就吃不到这样的美食,艰苦朴素到底了。
  到了最后一天,老段让我去市博物馆通知一下章教授,和那几个大学生准备出发。因为要收集一些古籍资料,休息的这几天里章教授他们都在博物馆那忙乎呢。
  不过他老人家还真不愧“钢铁教授”的威名。在招待所的时候我光见到那几名大学生陆续回来休息,硬是没见章教授回过一次。
  日期:2016-10-29 17:08:00
  老段招呼我的时候,还故意让范干事,也就是宁霜和我一同前往。走前他对我挤眉弄眼的,我想着就算他曾对我装神弄鬼,坑拿卡要,这事也还算没亏待我这一个战壕里的同志。

  一路上,我和宁霜没有很多话语,虽然我知道她对那件事还心存芥蒂。但总算这一路下来,她对我冷淡态度改善了不少。这怎么说呢,走一步算一步吧。
  我们很快来到兰州市老博物馆,那时的博物馆可没现在那么阔气。说是博物馆,其实就是一个破破烂烂的老寺庙改装搭建的。
  这里很多文物排设残缺不全,我们进门连过了几道拐,这才进了里院。没多远就看到章教授在屋里跟一个身材高大,体型健硕的人影在交谈,两人站得很近,正对着一幅卷轴指指点点的。
  那人是谁呢,看样子不像我们队里的,东北汉子陆学厚的肩膀没他那么宽阔。等再走近些我才发现,那人是个棕发,高鼻深目的家伙。他身上外批一件军大衣,穿的是高帮鞋,而且满脸虬须,嘴底下一簇绕腮胡子密密匝匝的。
  日期:2016-10-29 17:09:00
  难道是新疆少数民族的兄弟,但我又估摸着不像。
  那人说着普通话,口音很流利,直到他偶尔蹦出了几句感叹性的字母语。乌卡,弗托莫洛托仕,克里要哇(太棒了)。我才惊异地察觉到,对方原来是个苏联人。
  苏联人,我心里直犯嘀咕。章教授和那人也发现了我和宁霜的到来。没等我跟他们打声招呼,身旁的宁霜突然间喜形于色:“是你啊,好久不见了,亲爱的达瓦雷西(同志)。”
  那苏联大胡子也眉开眼笑地看着宁霜:“啊,原来是范宁霜同志,没想到能在这见到你。”说完大胡子双手张开,和宁霜来了个苏联式的拥抱礼。
  虽然是出于礼节,可在一旁的我却看着有些眼热。
  拥抱后宁霜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跟我介绍道:“这是普尔热斯基同志,是我在苏联留学时的校友兼教导达瓦雷西。普尔热斯基同志,这位是苏牧同志。”

  屁股热死鸡?我看着这大胡子不是很有好感,便咕哝了一声。宁霜似乎听出了我的言外之意,便瞪了我一眼,生怕我的不礼貌慢待了这位苏联老大哥。
  日期:2016-10-29 17:10:00
  眼前这苏联大胡子不知道是不是没听懂我的话,他只是笑笑,并抓住我的手用力握了握,手劲忒大。“你好,你好,很高兴认识你,苏牧同志。”一旁章教授看到后也笑了:“哦,原来你们都认识啊,那就好,那就好。”
  后来从他们的寒暄中得知,原来章教授跟那几个大学生,在博物馆搜集资料期间,老教授顺便跟学生们讲解了部分西北历史,什么新疆史诗传说玛纳斯,坎儿井由来,还有神秘戈壁魔鬼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