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供选择的是公子乐,这个是晋文公与辰嬴所生的儿子,可以肯定不会超过15岁(辰嬴成为晋文公的夫人是在636BC),目前在陈国。
谁来选择呢?郑多比较激烈的赵盾和贾季互不相让,于是不大好定。
既然争论不好定,就需要采取别的办法。赵盾听说贾季认为国君之位先到先得,已经派人前去迎接公子乐了,立马两手抓,一手去秦国派人去迎接自己选定的公子雍回国,一手是杀手,到公子乐回国的半途上“恭候”,直接把公子乐给“咔嚓”了。
正当赵盾以为由自己作为选择者已经铁定,被选择的对象公子雍也即将回国的时候,被忽略了拥有一半选择权的一个人出场了,她就是晋襄公的未亡人,公子夷皋的母亲穆嬴。她代表死去的晋襄公和活着的公子夷皋(这两位都不会说话)朝六卿发飙了;六卿们都纷纷躲避。
穆嬴知道此时谁拥有较大的选择权,她决定与他协商,于是抱着公子夷皋直奔赵盾家。一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交易达成了。
事后赵盾向六卿汇报,据说晋襄公在去世之前就如何托付自己云云,可是当初讨论“立长君”,找一个年纪大一点的公子做国君,那时候赵盾为什么想不起来晋襄公的“临终嘱咐”?
这说明,在“选择”的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开始大家都是为了晋国的长治久安,那么至少在这个时候,赵盾想清楚了,什么才是对自己最有利的。
一开始的选择权,实际上名义上是归六卿的,后来变成了归赵盾和贾季两个人;同时既使公子雍按照自己的选择回国,也要有一大块权利让渡给支持公子雍回到晋国的秦国!而选择公子夷皋,这个选择权完全属于自己一个人。当然不用说,公子雍是成年人,回来后赵盾的选择权就更小了;相反,公子夷皋则是一个孩子,这时候,赵盾将有几乎无限的选择余地。
最最重要的是,经过一轮“选择”,公子夷皋完全是因为赵盾的“选择”才获得国君宝座的;这样,不但公子夷皋日后应该感谢赵盾,就连公子夷皋的妈妈难道不也得感激涕零?
经过这一轮选择,赵盾意识到国君的地位也是很脆弱的,也是可以上下其手的,其中有很多猫腻;国君的妈妈也不是很神秘的,也是可以让她来求告自己的。
日期:2016-09-09 09:42:32
与晋文公的儿子们
在赵盾眼里,一些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轰然倒塌了,权力带来的快感却越来越强烈。
赵盾获得的权力快感,与晋文公家族的失落成反比。
晋文公一共留下六个儿子(有记载),除了继位国君的晋襄公公子欢之外,还有晋文公与季隗所生的两个儿子伯鯈、叔刘(这两位被永久留在北狄);第四个是被赵盾看上并且一度打算立为国君的公子雍,他是晋文公与杜祁所生,结果死于赵盾发动的突然袭击令狐之战中;第五个是公子乐,晋文公与辰嬴(怀嬴)所生,被赵盾派人拦截杀死于晋国边境“崥”;第六个则是在晋灵公被杀后回到晋国的公子黑臀,他是晋文公与周女所生。
晋文公的这六个儿子,都与赵盾有过很紧密的关系;也可以说,赵盾对这六个人是很熟悉的;晋文公的六个公子的命运都与赵盾相交,都受到过赵盾的影响,如果表达的稍微过分一点,则可以说,赵盾基本上把这六公子都掌控在股掌之中。
根据年代推断,晋文公嫁给赵衰做妻子的女儿赵姬,很可能也是季隗所生(晋文公19年流浪生涯中,如果有适婚的女儿,则只有季隗所生)。那么赵盾的“君姬氏”、继母赵姬也曾有过与赵盾在北狄共同生活的经历。在晋文公没有离开北狄的12年里,伯鯈叔刘和赵姬、赵盾他们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后来赵衰和晋文公离开了,留下季隗叔隗姐妹和伯鯈叔刘赵姬赵盾,他们更是相依为命。很可能,在那个时候,赵盾就已经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能力、智慧和决断,并给赵姬留下深刻印象。
所以当赵姬后来嫁给赵衰的时候,她一定想起了年轻能干的赵盾,才会强烈要求赵衰把叔隗母子接回来,强烈要求让赵盾作为嫡子。
赵盾很可能与晋襄公的年纪相仿。古代人的名字命名是很有规矩的,一个43岁才逃亡的人,之前没有生过孩子?没有生过男孩子?这是不可思议的,在当时的贵族和公族,娶老婆不是事儿,生育嫡长子才是事,而且是很大很大的事。
晋文公把逃亡第一站所生的孩子叫伯鯈叔刘,完全能够说明晋文公逃亡时的年纪,这是他的大儿子,嫡长子!他只是没有想到文嬴也已经怀孕,已经生了他的嫡长子,所以当听到喜讯才会把晋襄公命名为“驩”(欢)。
据此推断,赵盾和公子欢的年纪相仿。赵盾之前与伯鯈叔刘共同生活了十九年,回国后又与公子欢混到一起。所以公子欢即位以后,选择赵盾作为执政大臣和中军将,也是自然而然的。
公子雍和公子乐的命运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的死是赵盾一手制造的,说这两位公子是赵盾所杀,没有冤枉赵盾。
只剩下最后一位公子黑臀了,那是在赵盾弑君以后的故事。
赵盾的胆子越来越大,和他的经历有直接关系。
如果要说还有没有别的原因,比如说父辈的纠结和积怨,也不是一点找不到。
晋文公留下的形象当然是正面的。但是任何一个雄才大略之主,都有一些人情事故方面的考虑,既善于激发每一位下属的积极性进取心和忠心,同时又能够压抑下属的野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晋文公与介子推的关系人人皆知,这种来自晋文公的忽略,显然是给介子推一种信号,大恩不言报;事实上,介子推割肉啖君,和齐桓公的佞臣杀子侍君,都有一些人情世故不接受的东西。
晋文公与舅舅狐偃的关系也是如此,狐偃过河之际扬言辞职走人(此时介子推不走更待何时),晋文公赌咒发誓挽留,心中未必完全出自心甘情愿而是被人所逼。晋文公知道,这来自舅舅的“逼迫”,包括了所有跟随他浪迹天涯的人们的共同心声。
晋文公与赵衰的关系广为人传扬。但是我们从赵衰一让再让之中,难道感受不到赵衰担心自己功高震主?难道感受不到晋文公故意让赵衰闲置的味道?
聪明睿智的赵盾,未必没有从这些故事中寻找到这样的谜思,并且为自己的未来做过规划。当然了,不管他作何想,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行动。
日期:2016-09-10 09:46:24
赵盾与
赵盾和晋文公的儿子们的故事,就是这样;晋文公如果泉下有知,应该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应该像对待魏犨那样,让赵衰远离绛都,直接到“原”去过他的小日子,那样至少自己的后代不至于如此遭罪。
可惜事情已经不由他说了算,现在是赵盾说了算的年代。
在赵盾还有可能与贾季平分天下的时代,他们共同决定了“立长君”,但是两个人“各执一君”,为此争论不休。
在争论的过程中,赵盾把晋文公的夫人都拉出来做点评,语言毫无恭敬之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