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义”战——贵族最后的独享时代:春秋!》
第50节

作者: 史上最冤者赵括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4 14:19:22
  公元前705年冬,曲沃武公以和解为由诱杀了晋小子侯。周桓王得知此事后,立即派虢仲率军讨伐违背礼制的曲沃武公,曲沃武公只得南撤,回防曲沃。
  公元前704年,周桓王下诏立晋哀侯的弟弟姬缗为晋国国君,是为晋侯缗(公元前704年至公元前679年在位,虽然当了二十多年国君,但是因为被小宗取代,晋武公没有给其谥号,所以我们只能称其为晋侯缗。还不如做个亡国之君,好歹有个哀一类的谥号…………)。
  我觉得这个周桓王啊,也是蛮可爱的:刚继位时被郑庄公割了麦子,没处发火,于是挑了个软柿子,拿晋国曲沃小宗撒气,坏了庄伯的好事;公元前707年繻葛之战,天子周桓王中箭,但是又不能把郑庄公怎么地,就又拿晋国曲沃小宗撒气,又一次的坏了曲沃武公的好事…………。
  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见内外时机都成熟了:于内,已经取得了对翼城大宗的压倒性优势;于外,中原局势更乱,诸侯们自顾不暇,并且周王贪财,用钱就可以摆平外交。遂出兵攻陷翼城,诛杀晋侯缗。尽以珠宝财物贿赂周僖王,周僖王于是册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国君,是为晋武侯。从公元前745年,至公元前679年,经过祖孙三代长达67年的不懈努力,曲沃小宗终于完全吞灭翼城大宗,“堂而皇之”的成为了晋国的新主人。得益于晋国所处的地缘优势,六十多年同宗相残的内斗不仅没有削弱晋国的实力,当公元前679年晋武侯跻身诸侯之列时,晋国反而强大无比!

  超前的君主立宪制+内阁制的形成
  公元前677年,晋武公在完成了历史使命不久之后就去世了,世子姬诡诸继位,是为晋献公(公元前676年至公元前651年在位)。公元前676年,晋献公前往洛邑朝觐刚继位的周惠王,拉近与周王室的关系,以便于晋国的扩张。同年,晋献公与虢公、郑厉公派原国国君原庄公到陈国迎接王后。陈国公主陈妫嫁给刚继位的周惠王,即惠后。
  在曲沃小宗取代翼城大宗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曲沃桓叔的子孙们特别团结,再苦再难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所以随着曲沃系不断的蚕食翼城系,桓叔的子孙们凭战功大都获封,拥有自己的食邑,势力很大。我们将桓叔除了世子庄伯以外的其他儿子的子孙后代以及庄伯上任后除了庄伯的世子晋武公以外的其他儿子的后代称为桓庄之族。到了晋献公在位时,桓庄之族势力之大,俨然盖过献公这个新晋大宗!

  公元前671年,晋献公最为倚重的谋士——士蒍(祁姓,士氏,名蒍,字子舆,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祖先)就与晋献公谈及此事。士蒍问道:“晋公,您觉得我们曲沃小宗之所以能取代翼城大宗,靠的是什么?”
  晋献公沉吟道:“最主要还是因为曲沃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使得我们这个小宗实际上并不小,再加上宗族子弟的团结,以及曾祖父、祖父和先父的英明领导,最终克服重重阻力,成功上位!”
  士蒍点头道:“晋公分析的很透彻,如今桓庄子孙人丁兴旺,大都获封食邑,他们成为了此时的小宗,而主公您是新晋大宗,您觉得…………”
  晋献公顿悟之后立即打断道:“爱卿别说了,你的意思我懂!照此发展下去,寡人也要步文侯后尘!自曾祖父获封曲沃后,翼城大宗接连六位国君都死于非命,寡人可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如此凄惨!爱卿您今日就是为了替寡人解决这件事而来的吧!快跟寡人说说您有什么好计策!”
  士蒍答道:“晋公,桓庄之族中,以富氏居首,必须先除掉富氏。实不相瞒,微臣这几年已经暗中着手准备了,微臣结交群公子,成功的离间了富氏与群公子之间的关系,如今只需晋公您假意拉拢富氏,委以重任,群公子见此,必定勃然大怒,与其彻底决裂!”
  于是晋献公依计而行。果然,群公子禁不住士蒍的挑拨离间,彻底与富氏决裂,晋献公随即慢慢的削富氏的权,富氏深知已无法在晋国立足,遂举家逃离晋国!
  日期:2017-04-25 13:27:24
  除掉富氏后,晋献公大喜。士蒍趁机奏道:“晋公切莫大意,桓庄之族中,游氏有二子,一文一武,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微臣觉得此二人将来必成大器,必须除之!”
  公元前670年,在士蒍的谋划下,成功的借刀杀人——使群公子杀游氏之二子!

  随后,士蒍胸有成竹的向晋献公说道:“桓庄之族中的佼佼者已经一一除掉。剩下的不足畏惧,晋公可以一并除掉!”
  晋献公不解的问道:“一并除掉?狗急还能跳墙呢,这么多群公子,怎么可能一并除掉呢?”
  士蒍奏道:“晋公让群公子斩草除根,尽诛游氏子孙,将游氏家财分与群公子。然后在聚地筑城,集群公子居住于聚城,水到渠成之后,派得力大将率军屠城!”
  果然一切都在士蒍的意料之中,公元前669年冬,晋献公派大将里克率军成功的血洗聚城,除了极少数的幸存者逃奔虢国外,其余的全都被族灭!当然,你像郤氏、栾氏、韩氏等极少数亲君派的桓庄子孙基本完好无损,他们的子孙依然活跃在晋国的政治舞台上!
  晋国的公族被屠戮殆尽后,晋献公再也不用担心小宗取代大宗这一棘手的重大隐患了。之后的骊姬之乱,将晋国所独有的不任公族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晋国日后那独特的超前的君主立宪制+六卿内阁制的形成搭好了平台!
  公元前668年春,晋献公加封士蒍为大司空。士蒍进而奏道:“如今已无后顾之忧,晋公可以大展宏图了!前年微臣奉主公之命修建的聚城,是经过微臣深思熟虑后选择的地方,并且是按照都城的标准修筑的,微臣认为,如今再将其扩建,然后将都城南迁至聚城,更有利于主公向南、向西大展宏图!”
  晋献公深以为然,夸奖道:“还是爱卿您深谋远虑!曲沃乃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不适合建都,翼城则偏居北隅,随着我们晋国不断的发展壮大,早已不适合作为都城了!而我们晋国未来的发展方向肯定是先图谋汾河以西和绛山以南。聚城依靠绛山,就改名绛城吧!爱卿您即日启程,前去主持扩建工作!”

  公元前668年夏,精明的士蒍主持扩建聚城,加大宫殿的规模,并加高加固城墙,随后晋国迁都至此!(至于士蒍有没有利用职权之便,侵吞工程款,就不得而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