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洞大开】郭嘉、诸葛亮竟是同一人!》
第23节

作者: 风啸三国
收藏本书TXT下载
  张合终于来了。
  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来了。
  张合应该更早的发现在山下的王平,而不是山上的马谡,为什么张合没有和王平交锋,要知道王平军“鸣鼓自持”的时候马谡已经大败了。
  就算是张合不找王平掐架,你王平不是知道丞相的部署当道扎营吗?而且根据后来张合“疑其伏兵,不往逼也”,和诸葛亮所说的在祁山人数多于魏军来看,张合这一战是很心虚的,一则是祁山被占,三郡皆反,张合不晓得陇西的状况,二则有利地形有可能被敌人抢先拿下,三则敌军数量比自己多,张合生怕哪里突然冒出一队兵马来,所以"疑其伏兵"。

  既然张合这么心虚,哪怕是马谡主力“不下据城",你王平也可以叫自己的一千人在城里噼里啪啦得吹起号、打起鼓吓唬张合嘛。
  好好好,我们再退一步来说,张合老眼昏花找不到王平,王平也不敢正面扛张合。
  那我们来看看张合怎么打马谡的好了。
  日期:2016-09-20 21:17:11
  大家都很清楚,张合并没有如马谡所想的仰攻山头,而是“绝其汲道”,让马谡军心大乱,最后一击而破,使马谡军是“士卒离散“,”众尽星散”。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绝其汲道”呢?
  看官们要喷了,你这楼主这都不知道,就是把马谡军取水的道给截住了,马谡军没有水喝了,就军心大乱了。
  没错,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人可以几天不喝水呢?百度知道的理论值是七天,但请注意,这是不以任何形式的喝水,包括水果、蔬菜等在内。而一般的行军打仗,怎么也得备个两天的口粮和水吧?而一旦发现了汲水道被隔绝之后,每人省一口,也就能熬过更多天。
  所以我们保守的估算一下,马谡军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熬过五到七天应该不难,这还不算山上在春天(诸葛亮出兵的时候是春天)可能有的一些果子。
  这几天对马谡来说是煎熬,他在熬着,也在等着,希望山下的王平能够找祁山的诸葛亮要来援军,替自己解围。
  这几天对张合来说也是煎熬,因为他要等着马谡熬不住了、军心涣散了才能攻山,否则就是找死,但自己这么等着,万一诸葛亮那边知道了这儿的战况,派援军来了,自己被上下夹击,那可就惨了。
  那作为唯一的山下机动部队的王平,为什么什么事儿都没做呢?为什么没有趁着宝贵的几天时间设法请求祁山的援军呢?事实只有一个,他不想救,他要完成姜维交给他的使命,他要寻求自己的荣华富贵。救了马谡,功劳都是马谡的,自己还是一个死跑龙套的。
  所以说,马谡的等待是白瞎的,张合的担心是多余的。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在马谡军心最脆弱的时候,张合“击,大破之”。
  而我们隐蔽了很久的王平同学终于出场了,一面“鸣鼓自持”吓唬张合,一面在”众尽星散”的时候“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说通俗点,就是捡人头,当然这次是捡自家的人头。
  而街亭之战,就以马谡的完败、张合的完胜、姜维的计谋得逞、王平的仕途坦荡,而圆满告终了。

  日期:2016-09-22 03:58:40
  看官们要说了,等等等等,你这马谡的完败、张合的完胜倒还说得过去,何来的姜维的计谋得逞、王平的仕途坦荡呢?
  我们来看看《三国志》的细节。
  街亭之战后,诸葛亮把这次行动定义为惨败,自贬三等,从丞相一下贬成了右将军,当然还是干丞相的活儿。而有两个人不降反升。
  一个是姜维,被诸葛亮聘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看官们要说了,别人姜维刚刚投奔而来,楼主你也说姜维文武双全,诸葛亮欣赏人才给个官怎么啦?

  没错,那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升官的人,就是仕途坦荡的王平。
  《三国志》的记载是——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就是说诸葛亮欣赏王平都不行不行的了,不仅顶掉了马谡的参军职务,而且兵也多了,官也高了,还封了亭侯。
  看官们要喷了,这是因为王平在这次街亭之战中有功啊。

  但是,王平立的是什么功?不过是率“众尽星散”的“将士而还”。
  让我们做个对比吧。
  在箕谷的赵云和邓芝以弱旅对强敌,牵制住的是曹魏的主力部队曹真。赵云所部在撤退的时候“敛众固守,不至大败”,从裴松之的注来看,是因为赵云亲自断后,确保了所有军需物资的完好。从诸葛亮问邓芝的语气、以及诸葛亮提议将剩下来的物资分给士兵来看,他是十分肯定赵云在这次撤退中的表现的,然而结果是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撤退有功的赵云被贬,撤退有功的王平却封侯,这难道不奇怪吗?
  诸葛亮就这么差异化对待手下?这只能说明诸葛亮不得已,而不得已的原因是姜维的计谋得逞了。
  姜维的什么计谋呢?
  哦!整死马谡。
  日期:2016-09-24 04:51:20
  诸葛亮为何要杀马谡?
  各位看官要喷了,你这楼主不是废话吗?马谡街亭战败了啊,把第一次北伐都泡汤了,当然要杀他丫的,要不不足以平民愤啊。
  我们先来捋一捋真正死在诸葛亮手上的人吧,除去马谡,大概有两个,一个是彭漾,他在狱中最后一封信写给了诸葛亮,最后赐死了,他的死前文已经分析过了,不再赘述了。另一个是刘封,诸葛亮主要是建议刘备杀他,而且理由也是相当充分,戳到了刘备的痛处,也比较好理解。
  比起马谡而言,前两者死得更情有可原,都是以谋反、或者有潜在威胁的谋反而被赐死的。但马谡明显没有这个威胁。

  看官们还是要说了,但是马谡还是该死,谁让他毁了第一次北伐?
  还是来做个对比吧,比如说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建兴九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也是诸葛亮第一次和司马懿交锋。与第一次相比,第四次北伐的成果同样丰硕,先是打败了郭淮,割了魏国的麦子。逼着司马懿不敢出战,最后司马懿被属下骂,说他怕诸葛亮是畏之如虎,司马懿没办法只能出战,又被诸葛亮大败,取得了“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的胜绩。就在此时,蜀军的老问题又来了,没粮食了,诸葛亮只能退兵,在退兵途中,还顺便在木门道射杀了魏国仅存的五子良将张合。第四次北伐可谓是战果辉煌。

  但问题在于,这一次蜀国的缺粮和往次不同,总体来说是天气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即负责粮运的李严督办不力。更戏剧的是,当诸葛亮回到汉中后,李严故作很诧异地问,“粮食充足的很呢,你回来干啥?”诸葛亮最后把李严前后的书信一并拿出来,治了李严的罪,把李严贬为庶人。
  同样是北伐,同样在大好形势下迫不得已退兵,同样是人为因素。
  马谡作为诸葛亮一心培养的接班人被诸葛亮斩首,李严作为诸葛亮最大的政敌却只是被贬为庶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