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士斗法事件》
第18节

作者: 农村老道士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28 14:11:00
  有人问,怎样才能学好法术,我根据自己的这些年的领悟,归纳如下:
  第二十六章:  怎样才能学好法术
  要学好法术,最好要有钱,财侣法地,无财不养道。要拜明师,要有真正的传承,明师指点,你会进步很快,要勤奋,任何本事都是需要你去付出,法术一般师父过教给你就能用,但要想更上一层楼,你必须按照师父教的方法,努力修炼。要多学多问,不要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要多实践,多实证,本事修炼得怎么样,帮客户处理好就是最直接的证明。修法的同时,一定要同时修心修德,历史上厉害的道士法师,无不是德行高尚之人。这些我经常在讲,此文重点我放在法术的细节和原理上。

  日期:2017-04-28 14:32:00
  要学好法术,少不了内炼外用,不但要明白怎么修炼,还要明白它的原理,为什么要这么去修炼,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明白和领悟法术的核心。民间修炼法术的道士,衡量你修法的境界,一是看你有没有自己的随身兵马,特别是上坛兵马,不是说你想拥有就能有的,其二,修法到一定境界,会有祖师梦中传法,俗称阴传。本道所修道家华山派道法,传承于本道老家,重庆云阳,起源于陕西华山。三山五岳,皆有阴阳,学道法也好,学风水也好,如果不能明辨阴阳,始终难得其窍。泰山为阳,恒山为阴,华山为阳,天下庙宇也是如此,有阴庙,有阳庙,在此,就不多讲。

  日期:2017-04-28 14:48:00
  在民间,我重点讲法术可驱鬼收精,降妖捉怪,不管是哪门哪派,其原理无非是捕捉或攻击魂。道家讲人有三魂,天魂、地魂、命魂,民间称为生魂、死魂、游魂,一般鬼、妖、或者精怪只有一魂,是没有魄的,我们修道之人捉鬼收妖,就是利用道法将鬼怪的魂收过来,或者直接攻击它的魂。不管是阴阳五雷火,阴阳五雷掌,还是阴箭,或同魂招魂,甚至兵马兵将去捉,都是攻击或捕捉它的魂。民间斗法,也是如此,你能不能将邪道的生魂收过来,很重要。当然,也可以直接攻击他的生魂。这就要看你的道行和修为了。有很多门派,都有藏魂法或隐身法,这也是起到防御和保护法师的作用。有些东西在文章里不能点得太透,法术的核心和诀窍,只有门内徒弟才能传。

  日期:2017-04-28 15:05:00
  我们平时在行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人原本好好的,去了某些阴气较重的地方,或见了某些人,回来突然就出现各种症状,比如有六月大夏天室温30多度还要盖几床被子还喊冷的,有一直好几天吃不下任何东西,吃什么吐什么的,有大白天恍恍惚惚似梦非梦,感觉自己睡在棺材里,每天半夜睡在床上大吼大叫身边人怎么也叫不醒,早上醒了她自己一点都不知道的,有上身说话,客户是女的说出来声音是男声,自己说我是某某家爷爷,你喊他走他还不想走,最后用收禁法收掉的,有连续几天到了半夜,自己爬起来梦游到顶楼要跳楼的,有车祸鬼找替身,一个大男人在开车,突然背上一股寒气,开车把栏杆看成路准备开过去,好在副驾驶的朋友一把把方向盘纠正过来……各种问题,应有尽有。当然,我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客观理性,仔细辨别查证,到底是病还是邪气,出现问题先去医院检查,找医生处理,我们只管邪气!真正的邪气,处理起来立竿见影!当然,有种附体时间太长,会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严重的甚至形成大脑智障,三魂不全,这种即使你帮他把生魂收回来,也需要时间来调理,弟子们在平时行法时,要注意。

  日期:2017-04-28 15:08:00
  修法修道修术,一定要多学多访,集百家之所长,互相融汇贯通,历史上的高道,无不是精修百炼,往往在危难之际,大显身手,救天下苍生于水火之中,如果你只修道不懂法不懂术,或者光修术法不修德修心,都不会有大作为。
  日期:2017-04-28 21:05:00
  在回答一个善信的提问: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第二十七章:鬼压床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问我,鬼压床到底是怎么回事?本道没时间一一回复,今天就集中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下。

  鬼压床,又被称为鬼压身,一般是人在睡觉时,突然感到仿佛有千斤重物压身,朦朦胧胧的喘不过气来,似醒非醒,似睡非睡,想喊喊不出,想动又动不了,就好像有个什么东西压在身上,再加上结合梦境,就被给了个“形象”的名字——鬼压床。其实,这在医学上叫“梦魇”
  ,梦魇是一种生理现象。
  发生这种情况的人,一般是仰卧时盖的被厚,或手放在胸口上,日间精神过度紧张,晚饭过饱。仰卧或者手放在胸口上,加重了呼吸的负担,于是感觉起来,就像鬼压床。如果你侧身睡,并避免上述诱因,一般就不会发生梦魇了。
  日期:2017-04-28 21:28: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