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才须待七年时 试玉烧得三日满:吞阳记》
第26节作者:
进京赶考路上早 日期:2016-10-16 22:04:00
四十四回 《开春的工作》
3月17日 ,早操回来后,崔连长就胡亮没有及时上哨的问题,对胡亮进行了批评,张导进行了开导,说到:“胡亮同志误哨,首先是应该批评的,连长的批评是对的,希望胡亮同志能够正确看待,勇于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当然啦,胡亮同志做为新兵,第一次上岗站哨,欠缺经验,我们老兵同志应该多理解,当然这个事情更多的是给所有新兵同志提个醒,这里是部队,咱当得起兵,站得起哨,也请同志们提高警惕,时刻谨记,边防军人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最后解散的时候,连长扔下一句话:“杀鸡儆猴,猴不看,杀猴。”
新同志们战战兢兢,有些战士已经感觉到连队的管理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给新兵一个下马威,谁若想安稳度日,以后可得安分守己,小心谨慎了,要不然,枪打出头鸟,倒霉的人不止是自己。
八点准时正课,所有人员都集合到楼前,连长开始安排工作。“同志们,你们知道三大战役吗?”新兵们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但这个时候谁也不敢乱说话,崔连长继续说道:“淮海战役的胜利,陈毅将军说过一句话,这是小推车推出的胜利,边防军人要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今天我先考验一下新同志们战斗能力,连队计划三天之内“愚公移山”你们的武器就是小推车,各位开始吧。”连长安排完工作又和李靖交代了几句,回楼做自己的工作去了。李靖把新兵分成了两组,两组分别有老兵和士官带领着,开始“愚公移山”,主力当然是新兵同志,老兵和士官主要是指导和策划。
两座土山被一点一点装进小推车里,一车又一车的拉到连队门口的洼地。这三天,所有人都睡得特别香,因为身体上的累导致精神的暂时放松,都说无事生非,当一个人的肉体过度劳累的时候,他会迫使自己精神短路,只有放松精神,好好的睡一觉才能补充能量。三天的期限已到,连队的土山也被小推车来来往往的给消灭掉了,新同志们以为大功告成以后连队会组织休息,但是,在晚饭时,指导员又宣布了一件事情,军委主席提出了一个口号“八荣八耻”,和有关军队学习“八荣八耻”的知识要点。并且今天晚上开始学新歌,歌曲名字就叫“八荣八耻”,张导也说了,不给大家专门的时间背“八荣八耻”和相关知识点,让大家利用业余时间背,三天后提问。李沙心想:这哪有业余时间啊,如果说有点休息时间,那就是午间休息了。午休时间就一个多小时,再说了,他还要看“百年孤独”呢,唉!新兵连中午叠被子,下连队了,也不轻松嘛~ 主席啊主席,您的文件精神太快了,李沙见的昨晚的新闻联播刚讲完“八荣八耻”,今天内蒙古的边防战士就要背诵了,一个字“快”!怪不得“打靶归来”唱的词毛主席能听见,原来边防和中央在思想高度上是高度统一的啊!
晚上学歌《八荣八耻》,部队是个特别讲究效率的单位,晚上点名的时候唱的歌就是《八荣八耻》。听吧,七连的军歌唱的最响亮,八荣八耻的歌声,主席在中南海也肯定听到了。开饭和点名时唱的最多的歌是老三样《团结就是力量》,《一支钢枪》,《过得硬的连队,过得硬兵》。点名的时候指导员也说了,以后开饭,点名这些歌就先不唱啦,唱什么————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3月19日早饭过后,连长又安排工作了,这次活儿不是“硬骨头”而是“铁骨头”--挖树坑。具体树有多大就不知道了,应该是挺大挺粗壮的树,连长要求,在院子的主道两旁挖两排树坑。树坑宽一米二,深一米五。这次的工作可比上一次的工作难度大了些,工具也是升级版的镐,而不是铁锹。李沙以为内蒙这边的土质和山东一样,其实并不是,这边属于高原地区,地质坚硬,不用镐根本就挖不动。同志们又热火朝天的开工了,在干活儿的间隙,李沙问了一句同他一起干活儿的李全来:“班长,当兵不是来保家卫国的嘛,我们怎么天天干活儿?”老兵李金来说:“你没有看见我们墙上的标语嘛,〈热爱边疆,保卫边疆,安心边疆,建设边疆〉咱们现在实践的就是〈四疆精神〉。”几天之后,树坑终于达到了连长的要求,连长一声令下,大家又去牧民家借了羊粪,填进了树坑里,填到一半又往上面盖好一层土,这土还是几天前连长叫人从那堆土山上拉回来的,同志们心想,这大树肯定能活了。等树苗送来的时候,大家都惊呆了,原先以为这树有多大呢,结果送来的却是最普通的小树苗,才有电线那点粗,就这树苗用得着挖那么大的坑嘛~ 其实新同志们不懂,只有这样小树苗才能好好成长,如果挖的很浅很窄,树苗的根部的生长空间就会受限。现在的连队终于有了连队的样子了,最起码到处是平的,最起码能看见一点绿色啦。这项任务完成后,还有更多艰难的任务等着他们去完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