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在想,是不是在修建这个地宫的时候,在我们刚才所在的那处洞壁里,镶嵌了那种能传声的矿石,而那种矿石很可能也是单向传声的,就如同石树一样。
这样一来,洞壁那侧的人就能清楚的听到我们的说话声,而我们却几乎听不到他们,除非借用仪器。”
我又一次感受到了王同的非凡之处,他简直把仪器用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仪器对他来说,已经不仅仅是种工具了,而是变成一种思维方法。为了证实他的这个猜想,我们决定回到那处岩壁,用这种仪器检测一下,到底那里有没有微小的孔洞,如果有的话,就大概能证明王同的猜想是正确的。
当再次慢慢往那处墙壁走的时候,我们谁也没再说一句话。
等再次走到那里后,只见王同在手中摆弄了几下,那个仪器就展开了,好像是一个扇子似的,并且还有一个可伸缩的杆,王同双手抓住那个杆,然后用仪器的扇面部分,开始靠近墙壁来回“扫”,和扫雷有点像。
我们对这种仪器都不懂,只能在旁边将信将疑地看着。不过在这方面,王同算是专家级的了。
就这样,王同在那个石壁上由上到下的“扫”着,忽然,在离地面大概一米五左右的地方,那个仪器忽然闪起了红光,并且响起了轻微的蜂鸣声。王同连忙停在那个地方,在仪器的敢上按了个按钮,从扇面部位喷出一种红色的颜料,在洞壁上形成了指甲般大小的红色斑点。
这时,王同让我们把手电都关掉,我们这才发现,那种红色染料里有荧光剂,即使在黑暗中,它仍能发出微弱的红光。王同说着把仪器收了起来,然后弯腰查看那个红色的斑点。
此时,我们已经都明白了,在这里的洞壁上,果真有一个小孔!而王同的猜想,极有可能是正确的了,如果真是如此的话,那么一切都好解释了——因为我们的一举一动、还有我们的谈话内容,都能从这里被隔壁空间的人听到,从而掌握我们的行动情况,所以那道石门,才能在我们正要出去时落下来。
王同从包里拿出一个巴掌大的小胶块来,然后黏在了那个红色斑点上,这才长出一口气说:“这种胶块是用来封闭容器用的,能很好地隔绝空气、声音、还有水分,一些出土的帛、纸制、甚至竹简等,都可以先放到容器里,然后再用这种胶块把瓶口封上,从而得到很好的保护,不过现在正好可以贴在这里,这样一来,这种传声矿石的声音频率就会被破坏,也就不能再传递声音了。”
我们终于可以正常说话了。
而现在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找通向外面的通道,这当然还是要靠王同手中的那个仪器。
但蒙老头觉得这很简单,也许用不着王同的这个仪器,只要确定地面上那两个狮子的大概位置,然后按那个方向去找,应该很容易就能找到通往石狮子的气孔。
按照蒙老头所说的,对地面上两个狮子的位置,我们先大概确定了一下,然后希望在这个地宫内,找到通往那两个石狮子的通气孔,但让我们郁闷的是,实际操作起来,却遇到了很多困难。
等具体找时,我们才发现,那两个狮子的位置,已经超过了地宫的范围,它们如果是地宫通气孔的话,应该有单独的孔道与地宫连通,但我们在靠近两个石狮子的洞壁上,并没发现这种通气孔。
“其实,那两个石狮子是什么时候放在那里的,我也不太清楚,但至少有几百年了,并且我们一辈辈传下来的规矩——必须每天清理,尤其是里面。但至于更详细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这也是守墓人的规矩,只要祖辈不告诉我们的事情,决不能自己乱问。”
蒙老头眉头紧锁地说。
“您不用担心,我还是用这个气流检测器试试,应该能找到通气孔的。”王同宽慰蒙老头说,说着边打开那个仪器,并且抽出了手柄,开始在墙壁上扫起来。
一开始我们都觉得,这种气孔应该是做了伪装,所以用眼睛也许不能轻易发现,但利用王同这个气流检测器,应该很轻易地就能够找出来,就像刚才发现墙壁上的那个用于窃听的矿石一样。
但事情的发展,却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
我们判断,那两个石狮子在洞内的气孔,应该就在这个台阶组成的甬道洞壁上,但现在甬道的大概有三分之二的部分,因为那个掉下来的石门,我们已经无法上去了。
只能在剩下的三分之一部分找了,但王同用那个气流探测器,把这三分之一的甬道扫了一遍,仍没发现洞壁上有任何气孔。现在只剩下一种可能——我们找的气孔、很可能在被石门堵住的区域。
大家心情再次低落下来,既然这样,那我们通过气流探测器、找找别的气孔呢?
当王同把那个气流检测器调整到另外一种模式,想通过检测气流的方向,来寻找出口或气孔时,却惊讶地发现,这个地宫里的气流非常特别,它和一般洞穴里的气流完全不同,而更像自然环境里、开放空间的气流!
我们对这些知识所知很少,也非常不敏感,但王同却惊叹道:“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随后解释说,虽然我们有时候感觉不出来,但相对封闭空间里的气流特点,和完全开放的自然环境有很大的差异,更何况是在几十米深的地下,即使利用现在最先进的科技,也很难让这种空间里的气流,几乎和自然环境里、那种完全开放空间里的气流几乎完全一样。怪不得即使在没有一丝光亮,我们也丝毫感觉不到憋闷,而像是在黑夜中的旷野中那样。”
“当年抗战时,因为日军飞机经常轰炸重庆,所以,重庆居民需要钻进防空洞里躲避轰炸,但有一次,防空洞的一个通气口被炸塌,造成通气不畅,几千人会被活活憋死在里面,可见,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通气是多么的重要。
这个地宫在几十米的地下,并且我们竟然连一个通气孔都看不见,通气却能向外面的封闭空间,这算是个奇迹了,真不知道他们的通气系统是怎么做的?”
王教授也无比感慨地说。
而我们现在却没闲心讨论这些问题了,如果不能很快出去的话,我们真的会被闷死在里面,但如何才能出去?现在大家都束手无策。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不知道可以试试,就是……”,小李然忽然在旁边说,这让我们一下子兴奋起来,但他却欲言又止。
“小李,什么办法?你快说说,都到这个时候了,不要再有别的顾虑了。”蒙老头有点着急的催促道。
小李这才点点头看着蒙老头,继续说下去:“不知您是否还记得,在这里还有一个地方,我们从来没去过,我听您说过,您父亲临终前曾经告诉过你,那里通往另外一个神秘的去处,连他都没去过,只是祖上告诉过他,那个去处既可以如天堂般美好,也可以如地狱般可怕,除非生逢乱世,在上面有刀兵之苦,否则就千万不要进入那里。”
经小李这么一提醒,蒙老头才想起来:“唉,人老了,记性确实没办法很年轻人比了,的确有这么回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