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猎手》
第14节

作者: 蒋聊斋
收藏本书TXT下载

  周为民用手势来引导我。他说:“我打个响指,你就又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就是被萨满修改过的生活。”他捻了一下手指,发出不太成功的声响。我就这么回到了之前的生活中。
  此刻的我,不得不审视原来的情节。
  其实我对周为民的手势很感兴趣,有机会我一定抓住那只不算太小的手,看看它到底能折腾出多少花样。我说的是真的。

  日期:2016-10-21 21:56:00
  再一次进入大楼的底层大厅,跳舞的人在跳着舞,跟上次一样。
  那个萨满,还坐在原来那个位置,不动声色地观看大家随着鼓点跳舞。
  第一次见到这个人时,对于我而言,他不过是个不相干的陌生人,非常非常的不相干。在我一直寻找的关于过去的配置里,没有涉及到他的板块。当时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在内心里将其标记为“萨满”。随即,周为民称他为“萨满”,并赋予了他一段完整的历史。他似乎就因此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一名萨满。他与我,以及周为民,都发生了联系。

  这个故事的情节设置非常清晰:从我摆脱幻境,在自己家里看见桌上的《聊斋志异》,然后接到成王的那个电话,情节从那时候一直发展到现在,一切都构成了相关联的整体,仿佛编织成的一张网。所有的要素都指向目前的这个结局:为我设置一个合情合理的身份。
  日期:2016-10-21 22:52:00
  这是生活,而非情节怪诞的先锋小说。在我读过的为数不多的那些非常玄乎的先锋小说里,故事线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颠三倒四,人物可以随意地出现或消失。总之,最高境界就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而对于合理解释的寻求则成了令人难以启齿的勾当。
  生活显然不会满足于先锋派的消解术。谁会满足于自身在真正意义而非比喻意义上的莫名其妙呢?于是,我就以这一系列情节获得了接近十成的理由,作为被创作的角色存在于情节之中。

  然而我的意义就在于,我并非创作出来的故事中的角色。我已然可以站在故事之外,成为欣赏情节的阅读者。
  此刻,我就兴趣十足地审视起“萨满”这个人物。
  上次我好像看不清他的脸,而且每次想多看一眼,视线就莫名其妙地涣散开来。这一次,当我下了决心认真地观察,发现也没什么障碍和难度。只要我愿意,我可以把他脸上的每一根细纹都看清楚。
  那些细纹说明他大概五十岁左右,没经历过太多的劳累和挫折。这种人要是扔大街上,也不算特别引人注目。他的神秘性,在这个尘世里也不得不面对尘与土的巨大淹没能力。
  日期:2016-10-26 19:56:00
  我还在学员中打听到他的名字,石通,跳舞的学员都称他为石头老师。他教的这一套,叫做“活力益生功”,太普通的名字,听着有点像“活力益生菌”,反正就是能让人腰不酸了腿也不抽筋儿了,还能让人大便一通浑身轻松的那种。

  可惜没见着那个热心的大姐。我很喜欢她给我讲的有关整形的那些事儿,蛮有趣的。
  我就存活于这样的生活中。
  我现在拥有几个现实,或曰几个梦境。一个就是我自认为的现实,我的躯体在此生的经历。一个是所谓萨满在我此生基础上虚拟的现实生活内容。还有一个就是教师在我精神世界唤醒的那个本真的我,那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我。这三种现实形成了由表及里的依赖关系,但也很难说哪一种就是本质。也许所有的都只是现象。因为它们都只是一套说辞,一套语言意义上的世界构成,都相对于我而存在。笛卡尔说,唯有我思是无可怀疑的。

  无论如何,我总得活在一个具体的世界里。出于谨慎,我更愿意固守第一个现实,哪怕它已经被第二个和第三个侵蚀,它仍然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现实。也就是说另外两套说辞都以第一套说辞为基础进行套叠,都从第一套说辞出发作为说服的基础。

  我只能在此世界中相信或不相信另外两种人生。因此它们并非各不相干,也终将在此世界中发生遭遇战。
  对此我表示乐观。我还没有滑入虚无。
  无论是虚构还是现实,我都在它们之中存在。既然它们总会在我此世中相碰撞,那就等待它们自己发生碰撞。要从这一现实中取得萨满的信任并盗取他的神偶,这样的行动计划太过于戏剧化,就跟儿童电影一样的,我怎么能让自己去做这么滑稽的事情呢?还不如直接将萨满暴揍一顿然后实施抢劫,只不过这样会有法律上的后果。所以,我干嘛要急着跟萨满过意不去?当两种现实狭路相逢时,才有机会。人生中的冲突总会自行解决人生的问题。只要我的自我存在,我就能等到机会。这等不了多长时间。

  日期:2016-10-26 20:24:00
  我倒是乐于接受教师给我描绘的那种历史性归属,非常好的故事,正好迎合了我的较为强烈的心理需求。

  莫迪亚诺的《暗店街》开头说“我的过去一片朦胧”,这个开头展现出来的意象我很喜欢,很合我的胃口。另一个翻译版本则是“我什么也不是”,很直接,就像一种已经的失望。这两种翻译如果看作是一体的两面,那么正好是我目前的状况。
  迄今为止,我所有的历史上溯,都不超过两年。两年之前的内容一片空白。或者说,组成我生活的所有板块,都开始于两年前。
  就前面这两年的内容,也不能说是“我自己”经历的,而是我从所在的这个世界索取来的。我这个“自我”的存在,是不是应该从那天我从幻觉中苏醒开始呢?也就是说,哪怕这两年的可怜内容,都只是这个世界足够慷慨而配置给我的依据,或者可以看作是某个非凡的创作者设计出来的。作品中的那个我,如今成为了一个现实中活生生的我,从而将前面的内容拉过来作为了自身的根据。这么一个非凡的创作者,可能真的存在,也可能只是我的想象。

  我就这么突然就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了。不,说突然不合适,因为这意味着我站在一个前后相续的时间线上来描述自己的出现。事实上在我的意识莫名其妙地出现时,我才发觉世界以及自己的存在。这种意识,也许有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但并不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我不在历史之中,我没有家族史,不知道自己的血缘关系,甚至没有童年和少年,我就这么存在于这个城市里,住着某所房子,干着猎手的差事。

  日期:2016-10-26 20:50:00
  就在那两年的配置时间里,“我”同样寻求过对自身的解释。认识的朋友都对我已然的存在感到理所当然,并非常不理解我对自身的怀疑。“你什么意思?没事儿吧?”他们会如此关心我。每一次我要打听自己的过去,就会遇到难以理解的阻力,好像整个生活都由此变了形,到处都是迷雾与陷阱,直到最后放弃了这种努力。
  我没有过去,没有归属。我不知道自己的生活从何时开始。
  教师的出现,很像是生活针对我的这种困惑而专门设计的情节。
  他沉醉于对往昔荣光的想象,并自豪地拥有为一种文化而开拓未来的历史使命。他讲的故事刚好给予了我一种历史感,给我续上了带有各种传奇色彩的过去。前世,部族,后裔,转生,阴间与阳间,一个在集体语境中的历史叙事,以一整套文化系统为背景,这就应该足以令我的存在变得完全地合情合理,足以令我安然地接受。然后,我就可以在故事里顺理成章地走下去了。
  然而,我真实的感受是,我没从那种叙事中获得教师那样的审美愉悦,更没有归属感。这种对比,更加让我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不合情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