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奇谭》
第5节

作者: rhk翁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记得我妈妈也去了的,但是有老人说不要带小孩子过去,因为怕小孩子阳气低,沾惹了一些不好的东西。我还不懂那么多,但是也知道细脚家自己是不能去的。
  说句心里话,我当时绝对是不敢去的。妈妈要去帮忙一些琐碎的事情,我便留在家里,说句实话打死我我也不敢去的。

  如果不是奶奶在家的话,我想我肯定会吓哭的  。放了学自己老老实实坐在奶奶住的这边,陪着奶奶坐在大院左边的老屋里,看着自己的书本,脑瓜子一脑浆糊。
  看着我好像是在用功,其实我自己都不记得当时心里在想什么。书本摆在自己面前,但是我看不进去。那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后来都已经想不起细脚具体的摸样,我后来一直还很奇怪。
  卓家那边放了很多鞭炮,其中有一段时间哭声响成了一片,我很惊讶怎么会那么多的人哭。
  我破天荒第一次在懂事起,那天睡在奶奶房里。
  在乡下里,没有成年的少年,是不能进祖坟地的,更当不起大操大办的白事。即使卓家再疼爱细脚,因为细脚的年龄摆在那里,遗体在家里停留了一晚之后,第二天赶早便被掩埋了。
  按照乡下的习俗,这种叫豆子鬼,就是俗称的短命鬼。
  乡下人很朴实,人死虽然为大,但是细脚年龄实在是太小,于是被人用木板钉了一个箱子装好,两个劳动力抬着去王家园,最后挖了一个坑埋了。
  我知道这些事情的时候,都是很久以后,从大人间断断续续聊天提及的,我才模模糊糊的知道一些,后来自己猜测到的。
  其实,当时还有不少的事情,据说着实令村里的大人忌讳了一段时间的。
  细脚断气没有半天,省城的那个骆伯伯回来了。倒不是说接到电话他拖时间,在那个时代里交通实在不方便,大家都明白他有心。据说他在村里插队的时候,对细脚的哥哥卓宜很看重的。
  这是一个真正的师公,也是十里八乡极为有名的人物。虽然在当时的环境下,这种职业没有人敢提,因为不但和领袖的思想起冲突,还显然保留着封建残余意识。

  可是乡下人就是心里认可,实际上比对医生还要相信他。
  骆伯伯回到卓家的时候,围着卓家的老屋转了三圈,然后叹了三口气。当时陪着骆伯伯的人,就是壹太婆和细脚的父亲卓义明。骆伯伯说了几句话,连细脚的父亲都哭了起来。
  卓家摆好了法坛,让骆伯伯超度细脚。我听到的一大片哭声,就是骆伯伯当时在卓家做法事。当时发生了什么,细脚的父亲卓义明从没有和人提过,这个老实巴交的老人沉默了一辈子。
  后来还是有女人从壹太婆嘴里听说,才知道细脚的死有些怨了。
  一个落水鬼找到了细脚,这只落水鬼本来魂魄都有些不全了,但是居然被细脚带到王家园去了。王家园在解放前抗日的时候,就有人冤死在那里。恰好有冤魂壮大了这只落水鬼,落水鬼便找细脚做替身。
  即使我是断断续续听到的,也足以吓得我的童年几乎被恶鬼惊吓。
  卓家的人难过的是,骆伯伯说细脚其实煞气极重,本来没有什么太大的事情。但是卓家把他送去医院的时候,正好住的离停尸房近。那里阴气更助长了这只落水鬼,它逐渐的占了上风。
  其余的话我就不知道,是不是骆伯伯标榜自己了,但是乡下人却深信不疑。他和卓义明说的是,如果他早回来半天的话,细脚应该都不会死的。这话听的我都无语,但是卓家许多年以后都深信不疑。
  因为骆伯伯会捉鬼。

  很多年以后,我都还记得那个骆伯伯的样子,虽然那时候我还很小的年龄。
  如果说这个小村里谁的威望最大!
  按照日常生活中想法来说,当然非牛爷唐八天莫属!他是这个时代公认的领军人物,不管功过如何评断。
  如果按照老百姓心里的想法来说,至少据我所了解的,在上个世纪之前,最有威望的人一定就是骆伯伯。

  在那个破除四旧,乃至扫除封建思想,已经陆续有三十余年后的时代。乡里人对鬼神依旧敬畏,甚至是莫名的恐惧。
  师公捉鬼这个职业是没有前途的,甚至在那个全国百姓田土到户之后的时代,它已经逐渐不能算是一种职业了。因为在解放后有十余年的时间里,在万众一心的时代里,根本就没有人敢提这档事情。
  可是在我们村里,很多年以后人们都一直有人提,甚至到现在还有人相信这一切。那是因为作为唐家祖籍地之一,这里有着唐家共有的祖坟地,有着各种繁复的祭祀和法事。
  唐家祖辈自明初以指挥使衔授勋,从岭南南雄客家祖地迁来,最后后代子孙从客家人再次变异为湘楚人。不到百年时间里,便有一支后裔在这里落户,最后在这里繁衍生息。
  从族谱上看来,唐家这一支虽然没有出过什么超强大的人物,但是在每百年里,也总有几个子孙和当局朝廷会有些牵连的。就是近代我们这一房里面,都有几个前辈据说也算是不错的了。
  一个便是在前朝宫里任御医的高祖,不但是当年的风云人物,而且被皇帝钦赐大医士匾额的祖宗;一个是近代一位曾祖级的前辈,曾经是解放前的留学资本家。据说是我们府市里当年的首富,而且和当代一位有名的大将是同学。

  这位曾祖因为大将同学这层关系,避过了那个浩劫的年代,得到了善终。不过虽说他的家属遭了一些劫难,不过在我成年后知道,他的孩子们和后代,都是周围城市的大人物。
  所以严格说来,虽然这个村子小小的,但是因为是家族祖籍地的缘故,还是走出去了许多后代。
  中国人有个极好的传承,那便是落叶归根  !
  哪怕是不知道出去了多少代,那无处安放的魂魄,都想着要回到自己祖籍地才好。

  村里有唐姓家族里府市最大的义庄,据说也是周围最大的三个义庄之一。
  (其实家族最大的义庄,在二十余里之外的一个村庄。不过那里如今成了别人的村子,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本来属于唐家的田土划分出去了。而那些当初给唐家守义庄的人,居然繁衍自己成了一个村庄。)
  骆伯伯属于外姓迁入村里,他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插户到了村子里的人之一。后来在可以回城的时候,他选择了自己的户籍出处是村里。虽然去省城里工作了,但是他把这里当成了他的家。
  他就住在唐家的义庄里,村里人很尊敬他,也真正把他当成了村里的原住民。在我的印象里从记事起,我是没有去过他住的那个地方的。因为远远看到那满山的坟头,和四周郁郁葱葱的树林,我都会双腿发软。
  那个地方阴气极重,不知道他为什么要选择住在那里。但是我知道他有三个孩子留在村里,一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儿子和女儿跟随他们夫妻在省城。
  而且似乎他的大女儿骆亭还认壹太婆做干奶,这样说起来他女儿和牛爷还算是干亲。后来我才知道,他大儿子骆鹰也认了我外婆做干妈,他居然和我家也有些关系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